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第一部情景再现样片<忘不了>,此后,情景再现这种手法便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开来."这种创作手法以其新颖、形象的特色得到许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喜爱,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活跃了原本沉闷、单调的‘纪实'空间,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①情景再现的引入使得纪录片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丰富,更使纪录片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很大延伸,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丹 《新闻世界》2014,(6):62-63
本文分析了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和它在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纪录片拍摄的不断发展,"情景再现"的手法已经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起来,以别具一格、生动形象的特色手法弥补了拍摄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或弥补了其情节单一、资料不足等缺点,活跃了原本单调、沉闷的记录空间,丰富了纪录片内容的同时还使观看者眼前一亮,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纪录片的本质是展现真实,而"情景再现"手法的滥用很容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也就是说"情景再现"的失真与纪录片的"非虚构"产生了矛盾。通过探讨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进而提出正确应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其在纪录片中发挥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余辉 《视听界》2005,(6):71-73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纪录片曾出现“新纪录片”的说法.主旨是以“新虚构化”的观念和方法质疑乃至否定纪录片的“非虚构”传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种被称为“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也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创作中。这种创作手法究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余辉 《声屏世界》2005,(10):27-28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纪录片的实践与理论曾出现“新纪录片”的说法,主旨是以“新虚构化”的观念和方法质疑乃至否定纪录片的“非虚构”传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种被称为“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也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创作中。这种创作手法究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宽泛地把它认为是重演或再现。我们可以给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现时的一切再现历史,营造过去时空,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强烈历史气息的一种创作手法。这里利用现时的一切包括利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扮演等。真实再现也可称为搬演。  相似文献   

7.
江峰 《今传媒》2010,18(9):77-78
2005年,《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宫殿,通过大量故事性的细节和生动的情景再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像奇观"出现在荧屏上。从此,纪录片的国际化创作手法和运作理念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现在纪录片的创作开始强调故事性,纪录片的市场化要求运用大量特技和情景再现镜头,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江峰 《报刊之友》2010,(9):77-78
2005年,《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宫殿,通过大量故事性的细节和生动的情景再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像奇观"出现在荧屏上。从此,纪录片的国际化创作手法和运作理念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现在纪录片的创作开始强调故事性,纪录片的市场化要求运用大量特技和情景再现镜头,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论纪录片创作的“情景再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业界和学界人士都无法忽视以下这一组现象: 近两年参加上海电视节的100多部中外纪录片中,有70%以上的纪录片都运用了“情景再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与“情境再现”的区别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纪录片的领域中一些原本不敢运用的手法,如今也开始大量运用。其中,“情景再现”就是当下最时兴,也是争议最大的手法之一。有学者认为,这种手法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但也有专家认为,情景再现是有根据的还原,不是凭空捏造,  相似文献   

11.
简论电视新闻中的"情景再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情景再现"及其特性 "情景再现"是广泛运用于电视节目创作中的一种叙述手法,又称"情景重现"、"真实再现"、"现场模拟"等.电视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最早见于纪录片领域,随后渗透到其他各类节目形态中.  相似文献   

12.
赖黎捷 《新闻界》2008,(5):125-126
人类学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分支,情景再现、口述历史、数字技术则是新世纪以来纪录片创作中频繁运用的手法,《远祖之谜》集之于一身,极大限度地接近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王琦 《视听界》2005,(6):68-71
本针对《发现之旅》栏目提出的“新形态纪录片”的概念,力图从理论和实例两个角度来阐释该栏目的作品并不应该算作是“新形态纪录片”,而更接近于“趣级模仿秀”,同时强调了在纪录片创作中,“真实再现”这种创怍手法的使用一定不可以突破非虚构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真实再现”又称“情景重现”、“现场模拟”等,是指通过演员来扮演、导演来组织,在假定的真实时空中完成拍摄的影视创作行为。这种类似在故事片中寻找创作手段的方法,是否挑战了纪录片“真实性”的底线?它将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一、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15.
从观纪实手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手法,它从出现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纪录片主观性太强。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另一部分则大力支持,认为这种手法不仅记录了真实而且把真实更加艺术化、深层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推陈出新.是新型纪录片的革命.代表着现代纪录片发展的世界性潮流。研究纪录片的主观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16.
情景再现是近年来在我国纪录片制作中被大量使用的制作手法.关于情景再现的定义和使用,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认为,在历史人文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是在无法取得客观史料的前提下,坚持真实的原则,采用扮演,现场模拟或光影,声效造型等方式对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人物进行再现的一种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吕建江 《视听界》2012,(5):82-83
"情景再现"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电视节目创作中的一种补充叙事手法,或称"情景重现"、"情景回放"、"真实再现"等。用"再现"取代解说或配合解说,最早见于纪录片领域,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在新闻专题和社教专题中,并迅速蔓延。关于以事实为报道对象的  相似文献   

18.
侯炳东 《视听界》2005,(5):57-58
“情景再现”是一个老话题了。只是当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一次次出现,故事片的手法大量充斥在纪录片中,几乎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主干时,观者的心理底线被冲破了,人们愕然:纪录片还能这样拍!实际上,在当今的国际纪录片界,创作者运用故事片创作手法,给观众呈现出一个个“现实情景的再现”,已经是一种惯常的做法了。关于真实事件的“情景再现”,有争论是好事,人们很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跟语境有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说什么话。关键在于,其中的事是不是真的。既然是情景再现,就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故事片拍摄手段,使用演员扮演。但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19.
黄小飞 《今传媒》2013,(4):84-85,95
大型电视纪录片《敦煌》在叙事上将真实再现手法从以前作为辅助叙事的手法变成了主要的叙事线索之一,这让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叙事上又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似乎还没有成熟,编导在控制本片的文化性和故事性之间的平衡上仍然还有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对《敦煌》中的真实再现手法的探析来挖掘造成这一缺陷的原因,从而寄希望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更成熟地运用真实再现这一手法.  相似文献   

20.
薛蓓 《青年记者》2012,(15):73-75
情景再现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情景再现",它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几部曾热播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故宫》、《1405·郑和下西洋》、《圆明园》、《唐山大地震》等,都动用了模拟拍摄以及三维动画等形式再现历史情景. 在国外的纪录片中,这已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电视语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就主张纪录片应该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即采取戏剧化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搬演甚至重构.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时就有意识地借鉴了剧情片的叙事手法、剪辑技巧和一些特技运用手段,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将爱斯基摩人与大自然搏斗的生存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