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2.
王永强 《科学教育》2006,12(4):30-30
政治课历来都被教师和学生普遍视为枯燥乏味,缺乏“技术含量”,敬而远之的课程。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时间来“表演”即“教”,留给学生“学”的时间则相对太少,或者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既定的某种模式和程序,使课堂变成机械的呆板的师生“台词”互相对白的活动,学生唯书是瞻,把课本当成“门票”,有课本就可以参与“表演”,久而久之厌学成风,课堂失去了吸引力。笔者认为政治课堂应最具活力和吸引力,教师要做的是把学生发动起来去探究和求索,引导他们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学生正确或错误的观点给予评价,最后使他们形成…  相似文献   

3.
“导学案”课堂模式是我校近几年来推行新课改而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步骤是:1.课前,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预设成若干具体问题或学生活动,编印成“导学案”,学生预习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2.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导学案”上的问题,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建构“让学课堂”不是让教师“无为”,而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赋予学生。在建构“让学课堂”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让”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深刻。“让学课堂”是一种开放性、主动性、深刻性的课堂。建构“让学课堂”,要求教师打开“学”的动力源,打通“学”的障碍点,打破“学”的边界线。构建“让学课堂”是对学生学习权利、学习时空、学习能量等的多维度赋予。  相似文献   

5.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是“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课堂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教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而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样,学  相似文献   

6.
王彦强 《甘肃教育》2020,(5):107-107
一、学生自学的优化“导学自主”课堂的模块之一是“自学”,其内容设置基本上为: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再布置问题,让学生读完课本后回答,试图将教材内容化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先学、先做、后讨论或教师讲解。这种“牵引式”或“问答式”的自学是比较单一的,容易流于形式。随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我们认识到“自学”是一种基于个人思考的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可以是以个人思考、钻研为主的自学,可以是群体议论为主的自学,也可以是个群结合、练议为主的自学。通过这三个自学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学生才能在习得课本知识的同时,加以深化延伸,收获数学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相似文献   

7.
陆平 《今日教育》2014,(12):44-45
一、从“内”到“外” “内”,指的是课内,包括课本内和课堂内;“外”指课外,包括课本外和课堂外。“从‘内’到‘外’”,指教学内容从课本内到课本外的拓展,教学活动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原定的“预设”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的实际情况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往往“生成”的一些问题是学生思想的灵动,教师处理得好,不但能达成或深化教师“预设”的目标,而且会“生成”新的有意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杨慧 《江苏教育》2022,(84):73-74
<正>“对分课堂”即将完整的课堂进行细分,将部分时间交给教师呈现所授内容,将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习,旨在逐步引导并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及自我答疑的主动学习能力。“对分课堂”的环节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进行互动讨论。“对分”的实质在于学生将被动吸收与主动讨论内化相结合,有别于为了讨论而讨论,深层思考如何学。  相似文献   

10.
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同时"人"也是历史课堂中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和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活历史中的"人",活跃课堂中的"人",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的活力,凸显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1.
余占琴  陈莉 《四川教育》2014,(12):33-33
课堂上,无论老师体态如何多姿,表情如何丰富,思维如何深邃,课件如何精美,如果离开了教师之“口”,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为此,我校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努力让“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学校响亮地提出了“三让、三导”的课改理念.其中,“三导”是指教师变“教”为“导”,用口头语言给学生“导趣、导问、导思”,并将一节课的知识“串珠成链”.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的实践教学是“教师口语”课程性质的必然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在于加强训练,训练应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法。第一课堂精讲多练,重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方法;第二课堂拓展训练时间空间,重视学生训练量的积累以及训练的组织方法和时间保证,使学生由训练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并让每一个学生都克分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十分必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能否更好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究高效课堂的开展形式,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小组合作以及个性化作业,增强学生与数学课堂的黏性,助力教学成效的提升,促进减负增效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态课堂的构建逐渐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添加“智”和“趣”这两种关键性“佐料”,以“趣”引“思”,以“知”启“智”,以“爱”生“智”,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挥,让每个学生的思维真正生长出来,打造“智”“趣”交融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6.
新课堂的特点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应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应是学生自我探究、获取、形成知识的过程,所以新课堂提倡学生的活动。在此理念指导下,许多教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如形式化、复杂化、高成本化等问题。本文谨从几种常见的课堂活动行为出发,分“质疑”、“探究”、“反思”三个步骤对课堂活动主体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望能为教师“去伪存真”、“把准学生主体性之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由重“教”到重“学” 由重“教”到重“学”,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相似文献   

18.
“布白”,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当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嘹亮,但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仍司空见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空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布白”,让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前提的,而自由支配时间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较重要的因素,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19.
姜玉芳 《教育》2009,(1):52-53
数学课堂教学常常会出现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课堂上教师激情飞扬,滔滔不绝,偶有学生的说和做,大部分是一些不用“启”就能“发”的假问题,一些照着教师的指令去做的“机器人”似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最终导致“喂养式”、“表演式”教学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事先“预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教师的“预设”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由教师“预设”、情境问题由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由教师“预设”、课堂进程由教师“预设”、课堂练习由教师“预设”、课堂小结内容由教师“预设”……。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预设”准确、课堂上“预设”任务完成得好的课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