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小松鼠找花生果》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6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有5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一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一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一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一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2.
刨花生     
星期天的早上,爷爷对我说:"我带着你到地里去收花生吧!"我高兴地说:"好啊!"来到地里,我看着满地的花生,部分茎叶已经枯黄了。爷爷立即干了起来。我看见他抡起镢头,朝着花生的根部用力地刨,然后向后一拉,就把花生翻出来了,露出白色的花生果。爷爷再蹲下身子,两手握住花生的茎叶,使劲地抖动花生果周围的泥土,抖  相似文献   

3.
<正>春天,傻小熊把一些花生种子埋进土里。傻小熊很勤劳,每天浇水,秧苗一天天长大。快要结花生了,傻小熊想:我得防止老虎、狮子来偷花生。他拿着一支猎枪,整天在地里巡逻。傻小熊把土扒开,看到土下面长了很多花生果。"这么好的花生果,我可不能让老虎、狮子偷去了。"不过,老虎、狮子没有来,可是,地底下,老鼠们正在挖地道呢。  相似文献   

4.
正课文: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小松鼠问蚯蚓:"这是什么呀?"蚯蚓说:"这是花生。"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  相似文献   

5.
1.春天,正是播种的时候。小猴种下花生。 2.花生出苗了,小猴又是锄草又是浇水。 3.过些时候,花生苗上开了黄花,小猴想该结花生果了。 4.黄花谢了,怎么不见花生结果呢? 5.小猴请来了刺猬公公。“我种的花生真奇  相似文献   

6.
花生     
花生叶面喷肥选择在花生中后期喷施叶面肥,是使花生优质高产的一项有项措施。适用的叶面肥及施用方法如下:磷酸二氢钾为高效磷钾复合肥,在花生开花结荚期喷施,可满足花生果针发育的需要,促进光合物质转送和果针的膨大,增加饱果率,提高粒重和含油量,同时可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7.
花生中后期喷肥增产法苗昌泽在花生中后期喷施叶面肥,是夺取花生优质高产的一项有效措施,但要根据植株长相及施肥情况,选择恰当的肥料进行喷施。常用的肥料及其施用方法如下;1、喷磷酸二氢钾。在花生开花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磷钾营养,可以满足花生果针发...  相似文献   

8.
一、主题活动“花生”的观察实录(一)活动目标1.认识花生,初步懂得花生的生长习性、结构特点。2.学习比较不同大小的花生、数花生果和花生仁。3.学习区分干、湿的花生,生、熟的花生。4.小肌肉的训练:动手洗花生,剥花生。(二)活动准备若干个小篮子、2个大盆;花生2斤;电饭堡等。(三)活动过程1.引入课题,激发兴趣(1)小朋友讨论:花生是什么样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告诉老师和同伴们。(2)提出主题,明确目的师:今天,我们来认识花生,还要一起煮花生,吃花生,好不好?2.了解花生的生长习性(1)先请幼儿猜想花生生长在哪里的。(2)通过亲自体验,寻找结果…  相似文献   

9.
过去错误认为,花生是豆科作物,有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很少给花生施氮素化肥。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花生底肥重施氮,产量增产近一半。示范试验表明:花生用40公斤碳按作底肥,亩产396公斤,比不施的亩产204公斤增产48.5%,比同等追肥的亩产331.5公斤增产比,28%。花生底肥重施氮肥为什么能增产?第一,花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养分。据省农科院试验研究证明:亩产150-250公斤的花生果,从土壤中吸收氮肥Ic-17.5公斤,磷肥2-3公斤,钾肥55-Ic.5公斤,钙肥3-6公斤。许多花生地块,底肥不足,土地瘠薄,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正>许久没听一年级的课了,今天听的是苏教版一下《小松鼠找花生果》,短短一百多字的课文,竟能翻来覆去地念上一节课。先不管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只觉得自己的心如池边的烟柳,想随着春风轻舞飞扬了。1.文本的柔软。一只呆萌可爱的小松鼠,无意间被那绿油油的叶子和黄灿灿的小花吸引了,问蚯蚓:"这是什么呀?"热心肠的蚯蚓告诉它:"这是花生。"小松鼠自然而然地开始幻想吃花生果,于是天天来守护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片段一】第一次执教第2、3自然段师:这么美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呀?生:这是花生。师: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知道了这是花生。这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第2自然段)生: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师:小松鼠有了这么美好的打算,又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那他是怎么做的呢?生:他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师:如果你是小松鼠,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生:我会想花生果去哪里了?生:我会去别的地方再找花生果。  相似文献   

12.
史峰 《内蒙古教育》2009,(19):45-46
有的教师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时,将之定位成“科普童话”来处理并展开教学。如果将这篇童话定位成“科普童话”,那么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其主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童话教学的主题过于单一狭窄,  相似文献   

13.
错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花生果为什么长在地下?” 老师一时难以回答,就势把“绣球”抛给了孩子们。结果,答案五彩缤纷:“花生果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很怕羞,总是喜欢躲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花生果和蚯蚓一样,也怕阳光,只能生活在泥土里。”“花生果没成熟以前,是不愿意露脸的……”可惜,这位老师未置可否。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帮小松鼠找花生果好不好?(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谁能说一说呢?(指名说.) (3)那么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呢?它找到花生果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首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是写小松鼠怎么找花生果的.(指名读.)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板书:每天都去.)  相似文献   

15.
沈天全 《生物学教学》2008,33(11):42-43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内容。该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对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测量、统计、绘图、分析等明白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它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它是难点的原因有三:一是花生长度测量的误差问题不好解决;二是由于样本的数量较少.测量出的数据可能是不连续或部分数据偏高偏低,给学生绘制曲线图带来困难;三是学生通过对数据、图像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花生同其它豆科植物一样,对磷肥很敏感。花生在生长的中后期,也就是开花和结荚期,特别是封垄后,对叶面喷施2—3%浓度的磷肥浸出液,不仅可增强开花、结荚能力,而且能使花生果充实饱满,增产效果明显。据实践证实,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喷磷的田块,一般平均增产10—15%左右。制液和喷磷的方法是:可用1—1.5公斤过磷酸钙加清水3.5-4公斤,充分搅拌浸泡一昼夜,待不溶性物质沉底后,取其上面清液,兑上45公斤清水后,即成2—3%磷酸钙溶液。每亩每次喷施75—100公斤即可。具体喷施时间是: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对叶面各喷一次。此外,也可…  相似文献   

17.
6月7日晴一整个春天,小松鼠天天都去田地里,看花生那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可是直到夏天来了,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它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果。它感到很奇怪,是不是有小动物偷偷地把花生果摘走了呢?  相似文献   

18.
江勇利 《生物学教学》2006,31(11):71-7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植物的生殖”一节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常常会从马铃薯、红薯、藕、荸荠、芋头、萝卜、姜、蒜、洋葱等都可用地下膨大的部分(块根或块茎)来进行繁殖的现象,理所当然地认为:用地下部分来进行繁殖的都属于无性生殖。所以当有学生提到常吃的花生也属于无性生殖时,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虽然花生也和萝卜、姜、蒜、洋葱等一样在地上开花(生姜在温带通常不开花),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在地下结“果”。学生不知地下结的花生果是由花的子房(生殖器官)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19.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花生玩具。大花生有十几厘米长,表面坑坑洼洼的,很像真的花生。它的底部平平的,像鞋底,可以稳稳当当地放在桌子上,不会来回滚动。它有什么好玩呢?我想了想,却想不通。我把花生打开一条缝,里面突然传出一阵急促的“叽叽叽”的叫声,吓了我一跳。原来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黄鸡。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有一只凶恶的大鳄鱼。大鳄鱼快速地摆动着四只脚,正张着大嘴向它爬呢。也许小鸡是吓坏了吧,它一边抖着翅膀一边叫:“救命啊!救命啊!”小鸡的身后有一只红色的小小鸡的身后有一只红色的小蘑菇。我觉得好玩,忍…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听了苏教版一下《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的同课异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关注到文中“黄灿灿”“绿油油”两个词语的教学,但教师对词语教学的理解不同,导致效果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