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现象应予重视陈永作几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资格审查工作,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少自学中青年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和主考院校书写毕业证书往往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现象。例如,将佳写成“隹”,祚写成“”,博写成“”,迎写成“”,(...  相似文献   

2.
1994年第10期《相知》(河北省石家庄市)《鳄口余生》一文中有一句话:“这一天是1993年3月14日,5.5呎的桑迪带着10岁的贝克、3岁的乔乔来到河里。”“呎”字在文中先后出现10次,其实它是一个不规范字。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际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出的  相似文献   

3.
不规范字指错别字,异体字中的淘汰字、繁体字、二简字及旧字形。出现不规范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字本身的原因。要纠正不规范字,就要大力宣传规范字,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麦巧 《文教资料》2009,(27):38-39
人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在现实社会中时由于同名同姓太多、名人效应等原因,人名中经常出现不规范字,使人名的区别性遭到破坏,因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于1990年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字。兹摘录于后,略加评析,提请师生及教材编写组同志注意。①蹚例句: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第一册《雨中登泰山》)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委的前身)公布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6.
一、第一册第140页短文中的“头悬梁锥刺骨”的“骨”应为“股”。“骨”是别字。二、第二册第28页练习三中“他要箝住万民的口”的“箝”不规范。1990年版课文中已改“箝”为“钳”,而练习中却仍为“箝”,致使练习无法做。查《现代汉语词曲》:“箝”为“钳”的繁体。故练习也应从课文改为“钳”。  相似文献   

7.
不写错别字     
一、说要 “汉字书写正确、字体端正”这条要求包含的内容有:①汉字的形体特点;②汉字的发展源流;③汉字的偏旁部首,④汉字的书写规则,⑤正确使用简化字,不写错别字。从高考的实践看,因受印刷条件的限制,所以考查的重点主要放在“别”字上了。比如:’91卷的“至”(淋漓尽至),’92卷的“布”(布置)、“和”(貌和神离)、“急”(迫不急待);’93卷的“接”(直接了当)、“矛”(名列前矛)、“鹜”(好高鹜远)、“瞭”(眼花瞭乱)、“穿”(穿流不息);’94卷的“直”(仗义直言);’95卷的“迭”(重迭)等。归纳一下,上述别字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二:一是将音同(或音近)形近的相混,如“至”与“致”、“矛”与“茅”、“鹜”与“骛”等,一是不会区分音同(或音近)形异字的差别,如“布”与“部”、“穿”与“川”、“直”与“执”等。为什么会写别字呢?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除了因受相近部件的影响、形近音近义近字的影响和前后字偏旁的影响容易产生错别字外,还常常因为忽视笔画笔形间的缅微差异而写出一些不规范字。这些字在形体上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隐蔽性,不大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实际上,不规范字也是一种错字,如不积圾防止,任其产生和蔓延,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书写习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当代散文领域中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但书中的不规范字,虽经多次再版,终未加以校正。这里所说的“不规范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写了“别字”,一是没有用正选字,而用了异体字、俗体字。下面据该书1997年5月第10次印刷本(东方出版中心),按页码顺序摘出不规范字,并略加评说(连接号后面为订  相似文献   

10.
江苏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高中是人民教育版,初中是江苏教育版。两套教材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字,兹摘录于后,提请注意。 ①“膛 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大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高语一册《雨中登泰山》)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委的前身)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蹚”是“tāng"的异体字。“趟”有两个读音:作量词用时读tàng,如“去一趟”;作动词用时读tāng,表示“从浅水里走过去”,如《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电视剧名)。可见,例①中的“蹚”应规范为“趟”。 ②忿“你是否……想起……他们的痛苦、忿恨、希望、期待的心情?”(高语二册《土地》)  相似文献   

11.
我以前经常写错别字,这使我在考试时被扣了不少分,让我很苦恼。后来,我下定决心改正,并总结经验,最终发现了不写错别字的秘诀。秘诀一: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不会写的词,可以用同义字或同义词代替  相似文献   

12.
怎样纠正错别字?对于学生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大多数教师通常的做法就是将错别字圈出来.让学生订正、抄写.有屡纠不改的.再多抄几遍以加强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自己订正.教师并不做多少个别指导.只将错误率较高的字,在班级集体订正。其实,这些行为都只是让学生订正错别字,而不是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我们应该认识到:“订正错别字”与“纠正错别字”是两个不同的教学行为和概念。  相似文献   

13.
"海归"指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初称"海归族"或"海归派",后直呼"海归",因与"海龟"谐音而颇具诙谐色彩.十多年前,"海归人士"、"海归夫妻"、"海归现象"等词语在报章上频频出现,当时"海归"在国内成为十分抢手的"香饽饽".但如今"海归热"已成一道"逝去的风景","海归"变成了"海待".所谓"海待",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求职遇到困难,而暂时"待业".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海待"成了职业市场的新话题.据报载留学归来四五个月还没找到工作的一位"海归",戏称自己已成"海待干"了.  相似文献   

14.
正/己亥年·猪/|宜|循序渐进|忌|急功近利越是忙碌,就越是要小心生活里的鸡零狗碎,不要被无谓的人事消耗,不要在生活的泥潭里打滚,要时刻清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谁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人。保持专注,保持警惕,时间用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是识字的主要阶段,识字量很大。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几率也就比较大。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错字主要是儿童对汉字字形特征及结构规律掌握得不牢固、不稳定,表现为丢笔缺笔、添笔多笔、笔画间的相对位置不准确、笔  相似文献   

16.
<正>正确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是国家文字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客观需要。结合个人的初浅认识和实践感受,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规范字。一、规范字由来的五个阶段规范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新中国成立以来,规范字的整理简化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第二个阶段是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  相似文献   

17.
教材必须使用规范字□安徽陶会平现行职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册附有《简化字总表》,教材在其说明中指出,凡是已经被简化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应当停止使用。但教材却言行不一,下列不规范字仍残存在教材中,这给教师学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需要摒...  相似文献   

18.
错别字     
《小学生》2003,(11)
庞梅梅老师带历史课,一次考试后批改试卷时,她发现学生田强把清朝的“清”写成了“青”。盛怒之下,庞老师在这道题的后面写下一道批语:“怎么连一些常见的字也写成了错别字!田强同学,你真是个大马户。”  相似文献   

19.
错别字     
我跟外公外婆一起去买菜,外婆在一个摊子上称了一斤鸡蛋,只见牌子上写着:每斤鸡旦2块8。接着,外公给我买葡萄,可葡萄摊边的牌子上写的是:卜萄1块8一斤!于是我注意看那些字牌儿。还有“玻璃”写成“玻俐”,“副食”写成“付食”,“电器”写成“电气”。更好笑的是,街边  相似文献   

20.
错别字     
庞梅梅老师带历史课,一次考试后批改试卷时,她发现学生田强把清朝的“清”写成了“青”。盛怒之下,庞老师在这道题的后面写下一道批语:“怎么连一些常见的字也写成了错别字!田强同学,你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