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1):60-61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章靳以先生是我大学的老师,1957年受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委托,和巴金先生一起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他俩在1936年就曾合编过《文季月刊》。巴金的《春》、曹禺的《日出》,都在这本月刊上连载。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3.
《现代出版》2014,(2):F0002-F0002
正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巴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在文坛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巴金还是极具编辑热情与编辑天赋的出版家。1935年起,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里,作为出版家的巴金以天才的眼光和职业敏感主编了"文学丛刊""译文丛刊"等出版物。其中"文学丛刊"前后历时十年,集合160本,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套具有持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06,(1):17-17
[关键词]良心 巴金谢世,“随想”成绝唱 新版《随想录》是今年书业最值得纪念的一本书。它一面市便跃上了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为书店的抢手作品。这说明,人们悼念巴金,注重的是他的精神和品格。珍藏一部《随想录》,就是珍藏了一份对巴金的尊敬。作为巴金的经典之作,“随想”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相似文献   

5.
巴金著名的《随想录》,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开始的那些年月,曾经风靡海内外,影响甚为深远。这部著作,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思想的高峰,一代作家的精神指南,也是那个时期志士仁人的智慧结晶。因此,在中国文坛及整个社会上普遍认为,这是巴金继上个世纪前半期创作《家》、《春》、《秋》等代表作而闻名于世之后,标志着巴金创作的第二个高峰。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显然是具有着重大而久远意义和价值的。在《随想录》的写作、发表和出版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拜访过巴金,直接接触到有关情况。今天回想起来,我感觉依然是颇有意义,并且具有着相当研…  相似文献   

6.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7.
刘飞锋 《新闻三昧》2006,(12):40-41
因为职业习惯,平时喜欢将多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对比起来看,却屡屡看到让人“迷糊”的报道。为何?因为各报对同一件事的报道不尽相同,让人不知道到底该信谁。试举例如下:巴金到底享年多少岁?人民爱戴的文学巨匠巴金到底活了多少岁,这本来不是个问题。但2005年10月17日巴金逝世后,各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却说法不一。《南国早报》2005年10月18日头版导读《文学巨匠巴金逝世享年101岁,一生中创作与翻译1300万字的作品》,细看内文得知,巴金于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计算一下,正好是101岁,没错。可9月17日《文汇报》上的一篇报道《贾庆…  相似文献   

8.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9.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后,国民政府西迁。当时文艺界的一些爱国人士纷纷离开上海溯江而上。巴金本来可以和他们一起到武汉的,巴金没有走,他觉得上海租界“孤岛”上的战斗不亚于在抗战前线作战。《呐喊》查封后,巴金将它改名《烽火》继续出刊,宣传抗战,并以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春》第二部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董治顺 《传媒》2002,(9):42-42
在出版界,在喜爱书报刊的读者中,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文摘》的。就发行量和受众面来说,前者是中国第一大刊,后者是世界第一大刊。我国8000多种期刊,可与美国《读者  相似文献   

11.
秦殿杰 《新闻界》2003,(5):61-61,64
在中国文坛巨匠巴金百岁生日之前,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赵兰英满怀深情地写了通讯:《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见《新华每日电讯》9月2日第七版),热情颂扬了巴老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人生追求。读来非常感人。这篇2000字的文章,从写作上可以看出以下的特色:一、精心提炼,主题深刻。巴老70年的创作生涯,可写的东西太多了。然而,熟悉巴老的记者赵兰英,不去罗列他的《家》、《春》、《秋》等名篇巨著,惊人的业绩,而是综观巴老一生的追求,“从巴金70余年创作生涯留下的随笔、序跋、通信、言谈中,可以看到,那就是:让生命开花。”于是“生命开花”…  相似文献   

12.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13.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做和声……”说起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关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07,(4):97-97
巴金的名著《家》最初以《激流》为题,连载于1931年4月18日至1932年5月22日上海《时报》,1933年5月改题《家(激流之一)》,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由此得以广泛流行,拥有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艾以 《上海档案》2003,(2):57-58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赵金萍 《新闻三昧》2008,(12):36-37
常读《新闻三昧》,刊物中多有脍炙人口之作,反复阅读,获益甚丰。但终不知新闻三昧指的是哪“三昧”,只知道《西游记》中有个红孩儿持有三昧真火,烧的孙大圣无法招架。新闻三昧也许指的是新闻真谛吧!我也想谈谈对新闻三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18.
正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我因工作关系,幸运地与巴金先生结缘,并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初见巴金1980年代初秋的一天,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告诉我,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赠给"上图",他嘱我前去巴金家了解—下情况,听听巴老的想法。这可是一份美差呀,想着快要与心中仰慕的巴金见面了,我激动极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从国文老师那里借阅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情节让我浮想联翩,"巴金"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也正是这位国文老师,帮我改名为"斌如"。我原名"慧英",他认为太俗,且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文武  相似文献   

19.
明红 《档案天地》2005,(1):19-21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洋房中居住了四十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