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经营目标水源涵养林,也叫水源林,是水土保持防护林种之一,泛指河川、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原有林(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同土地、能源等构成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全球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又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人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作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具有良好的林分组成的水源涵养林在水源区占有一定的面积,就可以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洪削峰,减少泥沙入库或淤积,保护和维持水资源的调节与平衡的功能。水源涵养林体系应是一种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改善为核心的,兼顾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2.
桉树主要作用为造林树种开始大面积种植。由于快速增长的桉树,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特别适用于培育森林来吃饭,符合国家林纸一体化政策的确定,目前在南方各省已大的规模。广西桉树适宜区,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是一个国家快速增长的产品领域枫林主要基地,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世纪的桉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短期内缓解的特殊木材状况的不足,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减轻压力天然林,森林和水源保护林,达到更有效的保护天然林,改善目前的环境。根据生产实践及成功经验,提出桉树人工林产量对生态保护作用以及提高桉树人工林产量对经济效益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东北地区林业部门探索出一套人工营造核桃楸林的技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树种和木材.本文就是基于核桃楸繁育和养护实际经验,在总结和分析核桃楸人工林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种、整地、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核桃楸人工林造林关键工作的技术要点,希望为东北地区更快地扩大核桃楸林覆盖面积,更有效地提高核桃楸人工林营造质量,更高地提升核桃楸的产出做出技术上的总结和积累.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琪  刘康  张慧 《资源科学》2012,34(9):1781-1789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受干扰较小的秦巴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陕西省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将在未来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及碳汇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③刺槐、油松、杨类是人工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着,而天然林中,栎树、硬阔林、油松占主导地位;主要优势树种碳储量的集中分布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翔 《大众科技》2011,(9):149-151
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及护路林等作为防护林,文章从从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方面详细介绍水库水源林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林草措施,以及设计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孙志军 《今日科苑》2008,(6):183-184
近十几年来,因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加强生态保护,加大了人工造林的力度,人工林营造面积不断加大。特别是东北国有林区,为保证林分健康和提高单位地力,樟子松人工纯林和混交林面积占有很大比例。樟子松是林鼠喜食的树种,近年来樟子松人工林鼠害危害日益严重,为全面掌握樟子松人工林森林鼠害发生特点,有效控制鼠害的危害,保证人工林安全。笔者经过多年观察,基本了解掌握了尚志国有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内森林鼠害发生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营林、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凤春 《资源科学》1990,12(5):32-35
一、沙枣资源概况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为胡颓子科落叶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约北纬34°以北的西北各省(区)。在这一地区,又集中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与半荒漠条件下。目前,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及内蒙古西部的干旱沙区都广为栽培。但所保存下来的沙枣天然林面积已经不多,仅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准噶尔盆地边缘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穆林河和纳林河的沿岸有少量天然沙枣林分布,连同人工林面积,我国沙枣林总共约计200万亩。近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树种选择、营造模式、造林密度、整地技术规格和整地季节、造林方法、抚育保护六个方面阐述了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杨树是"三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造林后常常形成低质林,一般认为是水分满足不了生长需要所致,所以,很多人从干旱角度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对低质林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提高人工林质量问题作了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0.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接受主体与给付主体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文章首先基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概念、类型及其所引发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其次,在对耕地保护主体类型划分及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从耕地保护外部性供体的属性和特征出发,论述了耕地保护的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接受主体;同时,在对耕地保护外部性受体的概念、作用模式及其外业调查的基础上,界定和分析了耕地保护的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给付主体。研究表明,耕地保护区内经济补偿给付主体应为区内和区外所有获取耕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社会效益的自然人(外部性受体),其中区外经济主体所获取的生态社会效益(耕地保护区际外部性)应在区际经济补偿实现的基础上,再通过区内经济补偿纳入到耕地利用经营主体(农户)的收益之中。经济补偿接受主体与给付主体的界定,从理论上解决了耕地保护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受益方与受损方模糊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明确耕地保护的管理主体、社会监督主体的责任和行为约束。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带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等)农田上营造的人工林.其主要功能是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障作物高产稳产.农田防护林一方面发挥着防护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胁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宋晓阳  申文明  万华伟  侯鹏  林刚 《资源科学》2016,38(8):1434-1442
动物的生境是动物生活环境因子的综合,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藏羚羊是一种濒危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人为活动的增加严重破坏了藏羚羊的生境,藏羚羊生境适宜性的评价对藏羚羊生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藏羚羊生境需求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构建了藏羚羊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结构、海拔、坡度、水源、人类活动和道路),基于2013年和2014年的国产GF-1遥感卫星影像,提取了生境要素(生态系统结构、水源、人类活动和道路),最后结合DEM数据对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生境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藏羚羊最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海拔为4100~5200m的草地区域,距水源500~2000m,且远离人类活动和道路;2014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生境适宜区和较适宜区的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14.78%,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相比2013年,适宜区、较适宜区的面积分别增加了161.00km2、60.82km2,总体生境质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伍世良 《资源科学》2004,26(7):13-18
郊野是香港的宝贵资产。为了保护郊野资源的完整性,香港早在1976年便通过郊野公园法例。法例规定,在郊野公园的范围内,一切破坏环境和损害生态的活动都禁止进行。时至今日,已共有23个郊野公园先后成立。这些郊野公园大部分是坐落于内陆上,离岛的郊野却没有得到相同程度的保护。为了了解香港离岛生态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并为生态保育工作提供数据,作者制作了3个离岛(它们分别是南丫岛南部、东龙洲和蒲台岛)的生态地理信息系统。资料显示,因为水土条件恶劣,离岛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高。离岛的主要植物群落是低灌林、草地或其混合体(共占7.67%)。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低灌林和草地多见于山坡的上半部,而小片的高灌林和树林或可在山坡的下半部或较荫蔽的山谷找到。离岛的生态虽然结构简单,但却为一些受保护和稀有的动、植物提供了仅存的生存环境。因为离岛的生态较脆弱而容易受破坏,政府应将一些具生态价值的离岛划定为郊野公园,以致离岛的生态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是哈尔滨市的主要水源,其冬季具有低温低浊、有机物及氨氮浓度高、水体复氧差的特点,而采用传统的常规工艺处理松花江水已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水质标准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标准和新水质的要求,改造以松花江为水源的供水三厂现有的处理工艺,通过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从整体上提高哈尔滨供排水集团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以确保哈尔滨市的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破坏性干扰,次生林已成为森林资源主体。1998年特大洪灾后,人们认识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原来以木材采伐为主业的林农则面临失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与恢复现有次生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自建站以来,根植于我国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监测,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林下资源高效利用等应用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为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的主要进展:(1)突破林分/林窗结构精准量化技术和方法,确定了基于林分垂直分层结构调控原理的次生林恢复和林下参培育技术;(2)明确了自然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人工模拟自然干扰(林窗)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林下中草药栽培利用技术方案;(3)揭示了次生林建群树种共存机制,并应用于次生林林窗更新和林下山野菜培育技术;(4)确定了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维持的凋落物机制,提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林下林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技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与温带森林保护、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也使得清原站成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中国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背景出发,论述了中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意义,大力营造人工林,是本世纪以来林业发展的新特点,建设速生丰产工业人工林基地,发展营林、林产品加工业联合体是发展高效林业的战略方向。现就我省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培育柳树资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充分利用柳树资源的可行性及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可能性,提出了柳树人工林营造的主要技术,对相关单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韬  李春燕  宫照红 《西藏科技》2010,(6):69-72,77
森林是全球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源涵养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水源涵养林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速生丰产用材林指的是培育用材为目标,主要特点是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适合轮伐期短的集约经营人工林,主要工作是培育大径材。主要对速丰生产用材林的营造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香港离岛生态的特征和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世良 《资源科学》2004,26(Z1):13-18
郊野是香港的宝贵资产.为了保护郊野资源的完整性,香港早在1976年便通过郊野公园法例.法例规定,在郊野公园的范围内,一切破坏环境和损害生态的活动都禁止进行.时至今日,已共有23个郊野公园先后成立.这些郊野公园大部分是坐落于内陆上,离岛的郊野却没有得到相同程度的保护.为了了解香港离岛生态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并为生态保育工作提供数据,作者制作了3个离岛(它们分别是南丫岛南部、东龙洲和蒲台岛)的生态地理信息系统.资料显示,因为水土条件恶劣,离岛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高.离岛的主要植物群落是低灌林、草地或其混合体(共占78.67%).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低灌林和草地多见于山坡的上半部,而小片的高灌林和树林或可在山坡的下半部或较荫蔽的山谷找到.离岛的生态虽然结构简单,但却为一些受保护和稀有的动、植物提供了仅存的生存环境.因为离岛的生态较脆弱而容易受破坏,政府应将一些具生态价值的离岛划定为郊野公园,以致离岛的生态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