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区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以"双世"遗产地、国家五A级山岳型旅游区——武夷山景区为例,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游客问卷与访谈,对景区旅游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岳型景区武夷山旅游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景区的交通及游客登山游览环节;通过景区旅游安全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以得出武夷山景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山体广阔、环境复杂而脆弱,以及游客不安全行为;武夷山旅游安全管理要加大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实行安全智能化管理,规范景区容量管理,更要做好游客的安全教育与景区管理人员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大著名山岳之一,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作者运用SWOT法对南岳衡山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南岳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加强区域间合作,多层次开发,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要结合独具特色的山岳文化,开发时突出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安徽省主要的山岳景区黄山、九华山等六大景区为例,选取22个评价指标,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揭示游客对山岳景区旅游环境评价的影响因素.主成分回归结果表明:对游客旅游环境总体感知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服务设施条件,其次为旅游景观环境、景区环境氛围,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黄山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黄山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目前黄山旅游发展基本停留在自然景观的观光旅游,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应充分利用黄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黄山旅游文化内涵,提高黄山旅游品位和游客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莽岭景区是晋城市最大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本文通过对资源、游客及产品进行分析,指出了游客的局限、收入单一及文化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提出了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明确主题定位、丰富产品类型、文化包装景区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公示语为景区的"脸孔",是游客欣赏景区风景、了解景区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国内一些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不容乐观。基于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景区公示语包括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三大类。信息型公示语重在提供事实、传达信息,表情型公示语凸显信息发出者情感,感染型公示语旨在诱出读者反应。根据三种类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旅游景区公示语可采取借译、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仿译的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示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对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个分类体系和相应的定量评价方法。此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属性分类,还考虑了规模分级,有利于进行定量评价。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黄果树景区旅游资源的属性类型、优势资源的赋存和等级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黄果树景区自然旅游资源中,以瀑布、山地景区、洞穴等占优势;人文旅游资源虽然类型较多,但除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和建筑景观以外。其它型的总分都不高。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6):117-121
程阳八寨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侗族文化特色鲜明。在景区旅游活动开发中,在保护侗族文化的基础上,引入创意旅游理念,满足游客对侗族文化深入了解的需求,符合游客对于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活动的心理偏好,有利于景区侗族文化的传播和旅游吸引力的持续。分析创意旅游视角下程阳八寨景区旅游活动开发的原则和思路,基于景区侗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活动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琅琊山风景区的旅游区位与资源特点入手,运用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琅琊山客源市场基本特征、游客偏好、游客满意度、游客行为与景区感知评价等多方面对琅琊山风景区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五种不同类型游客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IPA分析法对三坊七巷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总体满意度较好;历史名人文化、节事活动、景区内部交通等感知要素游客评价满意度高于重要性,是景区竞争优势,今后可继续强化;传统坊巷格局、外部交通通达性、景区游览接待设施等感知因素亟待改进;核心区域延续性、旅游资源特色、餐饮价格等感知要素由于游客的期望值低,景区对这些服务可考虑采取适度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携程网上宋城景区的游客在线评论为研究样本,结合扎根理论与NVivo研究方法,提取六个核心编码旅游吸引物、景区管理、景区服务、景区环境、服务设施、游客体验来分析智慧景区建设中游客感知情况,从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体验、智慧营销、智慧交通和设施等五个方面优化调控,赋予景区文化旅游新内涵,促进智慧景区提升文旅融合水平。文化需求是旅游的内在动因,旅游过程中游客更加重视文化体验和享受,旅游景区的文化古韵、人文风情、传统特色等,都可以发挥文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游客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景区进一步规划建设、景区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游客需求和山岳型景区特征,参考专家意见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翠花山景区为例,采用IPA模型进行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安翠华山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低于感知重要性,29项测评指标满意度值均低于重要性值,其中26项指标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价值差异显著,游客处于失落状态.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IPA图像分析显示:29项测评因子,分布于优势区5项、修补区10项、机会区12项、保持区2项,满意度与重要性感知“双高项”仅占17.2%,“双低项”占41.4%,修补区占34.5%.游客对于景区景观与环境满意度感知价值较高,差评主要集中于旅游活动项目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兼有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往往景区资源中包含着山水审美意象、信仰体系中的廉政约束、文化中的廉政传统、廉政文艺等廉政文化内容。为充分利用廉政文化资源以有效提升景区产品价值,应注重景区现有产品调研,深度挖掘景区廉政文化内涵,培育含廉政文化内涵的精品旅游产品,山水为形、文化为魂营造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廉政文化氛围,利用丰富载体,有效传播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兼有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往往景区资源中包含着山水审美意象、信仰体系中的廉政约束、文化中的廉政传统、廉政文艺等廉政文化内容。为充分利用廉政文化资源以有效提升景区产品价值,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注重景区现有产品调研;深度挖掘景区廉政文化内涵;培育含廉政文化内涵的精品旅游产品;山水为形、文化为魂营造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廉政文化氛围;利用丰富载体,有效传播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兰州市兴隆山、白塔山、五泉山3个山地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游客感知满意度,对比分析同类景区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游客对兴隆山景区的资源感知满意度最高,资源竞争力最强,白塔山次之,五泉山最低.游客对白塔山景区服务感知的满意度最高,服务竞争力最强,五泉山次之,兴隆山最低.兰州市旅游景区设施及服务落后于资源禀赋,评价因子平均值整体偏低,影响游客满意度较低的评价因子主要是景区服务及设施.因此应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挖掘的基础上,重视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服务和教育是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功能。资源保护型景区更应注重旅游解说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山海关老龙头景区为例,从游客感知的角度,重点分析旅游解说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游客对解说媒介和解说内容的偏好以及解说设施设置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壶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岳地区,环境纯洁、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在旅游开发中,结合其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从旅游的角度满足游客观赏,而且也能满足地质地貌科研的需要,还进一步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本文从地学角度研究壶瓶山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形成基础及其类型,并对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7,(4):50-55
回顾仙游九鲤湖祈梦文化研究文献,探究九鲤湖祈梦文化对旅游发展的作用。基于九鲤湖景区实地考察及网络游记挖掘,对九鲤湖祈梦文化旅游资源和游客旅游体验进行了分析,从主题、景观营造、景点保护、资源开发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祈梦文化相关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壶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岳地区,环境纯洁、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在旅游开发中,结合其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从旅游的角度满足游客观赏,而且也能满足地质地貌科研的需要,还进一步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本文从地学角度研究壶瓶山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形成基础及其类型,并对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建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建筑,另一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要使景区建筑物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则建筑设计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即旅游景区建筑设计要注意对象性、合理性、和谐性和艺术性,使旅游景区建筑物更符合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