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最长的乐曲     
闻风 《中学科技》2009,(3):18-18
德国哈尔贝施塔特一座教堂的管风琴正在演奏一首慢到极点的乐曲,这首乐曲差不多需要花上600多年才能演奏完毕,预计需要超过10代音乐家合力才能完成整个曲目的演奏。它在2001年奏出了第一个音,到如今,它已经演奏到第6个音。由于音调单一且日夜不断,周围居民刚开始把它当成空袭警报之类的声音,如今已经习惯终日与单调管风琴声相伴。鉴于演奏时间如此之长,音乐爱好者若想要聆听乐曲换音,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2.
电子管风琴中设置的我国民族乐器音色包括二胡、笛、笙、筝等等。如何利用有限的音色资源演奏民族音乐作品?并且实现模仿得像?演奏得像?这是演奏者必须思考和掌握的问题。文章将从模仿民族乐器中的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奏乐器几方面探讨如何在电子管风琴上对民族乐器音色实现模仿性触键,并以《二泉映月》为代表论述演奏民族音乐作品的触键特征,力求将保留原曲韵味与发挥电子管风琴特点相统一,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不断开拓电子管风琴演奏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3.
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音色编配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电子管风琴的即兴演奏学科来说,音色的编配制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子管风琴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现代电子科技使其拥有了多种多样的音色,融汇了各式各样的音乐元素,以古典音乐风格与爵士音乐风格作为切入点,对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音色编配制作方法进行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4.
电子管风琴的键盘十分敏感,有触前感应,触后感应和水平触键感应等多种参数设置。在演奏过程中,由于乐队的庞大编制、乐器的多样化,与音乐的多变性,在触键方法上产生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要在掌握各种乐器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及实际音效的前提下,在演奏不同音色时,将实际乐器的音效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笔者试图从电子管风琴演奏与编配的角度谈谈亲身体会。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内电子管风琴的乐器法理论的缺失导致其可创作的作品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电子管风琴的乐器法,包括演奏界面、音源模块、音序模块三个部分,其中的部分内容由笔者的实践经验得出,旨在为电子管风琴的理论知识的构建添一份薄利.  相似文献   

6.
电子管风琴是一个多种功能角色兼备的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音响和大自然中的声响,可以演奏不同曲风的音乐作品,能再现交响乐队的效果.这首改编为电子管风琴乐曲的《北京喜讯传边寨》在众多中国器乐作品中是引人注目的.它在将管弦乐演奏版本中的精华保留下来的同时,还将电子管风琴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由传统声学管风琴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管风琴既拥有优美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一台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因此被称为"一个人的乐队"。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双排键电子琴本科专业,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让双排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将结合电子管风琴改编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等同于一个交响乐队,它所展现的音色,都是在模仿真实乐器的发音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水平,以及对每一个音色都能够了如指掌,把每一个音色都可以模仿出像是真实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效果。而在电子管风琴的改编过程里,处处体现着中庸之道。它衡量着改编过程中选择音色的好听与否。  相似文献   

9.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由传统声学管风琴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管风琴既拥有优美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一台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因此被称为"一个人的乐队"。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双排键电子琴本科专业,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让双排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将结合电子管风琴改编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子管风琴,又名双排键,起源于管风琴,由传统声学管风琴与现代电子科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管风琴既拥有优美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拥有人性化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一台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可以和一个管弦乐队媲美,因此被称为"一个人的乐队"。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双排键电子琴本科专业,玖月奇迹组合的出现,让双排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将结合电子管风琴改编曲《Hard to say I’m sorry》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的作者利用自己多种创新演奏方法,刻画了林冲复杂多重的性格特点、曲折离奇的生活经历。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手法,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音乐表现力,为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吹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广泛分布在大江南北民间艺术活动之中或影视音乐舞台上,它承载着我国千年音乐、文化和艺术精华.树叶吹奏艺术不仅受到我国民众的喜爱,也引起美国CNN电视台和国际著名纪实电视探索与发现(Discovery)频道的关注,曾拍摄作者的吹叶专题纪录片.文章首次较详细地介绍吹叶常识和吹叶入门基本技法,以传承和普及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3.
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放松的演奏方法弹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如何处理紧张与放松而得出流畅的音色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对钢琴弹奏中放松、紧张、通畅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着重从初学钢琴、钢琴重要技术训练、钢琴音乐表现三方面阐释,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把握"松、紧、通"的概念和训练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讲述了钢琴的发展历史,传统弹奏与重量弹奏的区别通过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来强调重量弹奏法在现在钢琴演奏中得重要作用,如何通过重量弹奏更完美准确的来表现音乐,如何更好的学习钢琴,能弹出更加美丽动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16.
二胡课程作为一门技巧课.不能只传授给学生二胡演奏的知识与技巧,更多的应该是对整个音乐艺术的深层认识和感悟,教给他们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来学习,培养他们演奏的实践能力和自学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天女散花》原是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曲,后经作曲家本人改编成钢琴作品。作曲家在西洋传统钢琴奏法的基础上,结合和运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器乐演奏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器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其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大大激发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是全脑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各种新音色的不断探索,包括对常规乐器的特殊演奏法以及利用各种噪音乐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乐器更是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进入音乐创作领域,大大扩展了“音色”组织的可能性,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崇尚多元化的今天,现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层意识中的视听感受,要求多样声乐形式的强烈愿望,使越来越多新的声乐艺术形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已经开始绽放它们迷人的光彩。声乐文化的多元化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多元化声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是技术的多样化和文化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