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生 《阅读与鉴赏》2007,(11):18-20,42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交流的不对称性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因此,阅读对话交流就需要一种起调节作用的中介.以使读者能够有效地进入文本的天地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较为准确地解释、重建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代,中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虽然阅读面宽了,阅读的东西多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这就牵涉到阅读的有效性问题了,就有效阅读这个课题,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在文本情景与作家关系处理上实现有效阅读教材里的经典文本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孟子就主张解读文本要知人论世,要尽可能详细了解作者当  相似文献   

3.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学生准确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感受提供较为可行的文本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一种自我解读、自我建构。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只有学生自主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现实中,学生大多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自己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就很难实现自主阅读目的。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正>"多元解读"中的"多元",一是指解读主体的多元。进入文本阅读的读者都可以称为主体,具体到语文教学之中,"多元"指的是教师、学生、作者,他们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二是指文本的意义的多元。文本并非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产生于知觉经验中的整体的形象,文本作为一种"图式化外观",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集体化。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提  相似文献   

6.
柳振华 《学语文》2014,(2):30-30
正当前,个性阅读的过度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本解读脱离社会现实。有些个性阅读与文本主旨社会现实的客观稳定性相矛盾,难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把个性阅读比作本我阅读的话,那么自我阅读就是既包含个性阅读又超越个性阅读的更高层次阅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品味和拓宽阅读深度与范围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本身是一种优化,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知识范围,增强对文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构建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去认真感受文本所赋予的语言魅力。细读能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深度,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以学习和欣赏的心态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对文学文本的欣赏和阐释,还是把这文学欣赏和阐释付诸于教育,大学文学教育都首先是以文学文本的阅读为前提的。然而,我们在进行着怎样的阅读呢?知情人都会了解,包括大学中文系在内的不少大学生,一般不阅读文学经典文本,或即使阅读了也苦于不会欣赏,或欣赏了又困于不会阐释。因此,当下大学生文学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准的普遍下降已成为大学文学教育有目共睹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英语文本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应从解读文本入手,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10.
徐舒仪 《英语教师》2023,(4):148-151
英语整本书阅读对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且必要,采用联结策略可以使英语整本书阅读事半功倍。提出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使用联结策略进行英语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将所阅读的整本书与作者和时代、与其他文本、与读者和现实相联结,从而使其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提高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钟衍华 《广西教育》2007,(10B):29-29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了了解、理解性的解读后,把文本的内容内化,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凸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的积累,对文本进行解读、研读,最后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一个个性阅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孙勤芸 《考试周刊》2014,(32):139-139
阅读是学习各方面能力的基础,要学好历史也不例外。而现实之一是不同层次的高中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现实之二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本阅读能力是摆在一线老师面前的难题。本文就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莫里斯·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重审了"将文本还原为现实"的阅读模式,并对既有的阅读理论进行了更新。他将阅读视为一种无法被定义的体验和敞开、一种从可释读的文本层指向作品深处的"不在场之在场"的运动。之于读者,阅读是"开始"而非"重复";之于作品,阅读是与创作同样强大的建构力量。通过阅读理论的再阐释,布朗肖解构了传统阅读模式中"读者"对"作品"的控制与超越,对主体与他者的关系进行了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哪类文本组织阅读测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展现真实的阅读能力,以及日常阅读什么类型的文本。依据促进学习、真实性、能力导向等评估理念,审视当前国际最新测试实践,文本选用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平衡文学类与信息类文本﹑加强非连续性与混合性文本﹑引入电子文本﹑采用多篇组合类文本。这样可以全面地评核具有时代特点的﹑符合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多样文本。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真正的作品是属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都属于读者。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实中有些语文课,学生的阅读近乎“戴着镣铐跳舞”,个性未被张扬反遭扼杀。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绝对的解释权,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暗示甚至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阅读,  相似文献   

16.
牛小娟 《成才之路》2023,(3):109-112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共同构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当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还存在阅读文本材料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技巧和方法掌握不足、阅读能力明显不高,阅读训练不达标、阅读水平不能得到提升的问题。教师要在了解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科学选择阅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划分阅读文本类型、传授文本阅读技巧,强化阅读文本训练、提升学生文本阅读水平,以促进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文本表面"深入到"文本深层"的解读。在重视体验阅读、引领深度阅读和紧扣现实探讨三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精神愉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有关信息和资料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去质疑,去发现,使阅读的过程真正成为阅读主体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成为阅读主体深入文本进行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样,学生既能培养个性,又可以提高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9,(6):87-90
在当前的碎片化阅读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细读文本并参与课堂互动是文学教学的一大难题。通过提出与发现问题、以问题贯穿讨论和总结,创建"问题化"课堂,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问题化"课堂打开了一个立足经典文本,将文本与现实相关联的空间,在其中师生得以对文本进行批判性理解,同时激发了对现实与时代的进一步思考。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把握文本的字意、词意、语感、篇感是儿童文本解读的关键,正是基于此,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从文本的一隅或整体对文本进行解读,即文本的“全息阅读”。在“全息阅读”中,笔者引领儿童对文本的创作背景进行扫描,对文本本体进行细读,对文本意义进行拓展、延伸。一、“全息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全息阅读”是儿童用整个的生命体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让儿童倾听文本的声音,把握文本的律动,找寻文本中蕴含的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