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QQ糖     
梦想成真学生:老师,我已经梦见自己成了作曲家。请问,我怎样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老师:少睡觉!(刘林)特困生今天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在制图课上睡觉,校长来到教室问:“这里有没有特困生。”只见这位同学坐起来,迷迷糊糊地说:“我是特困生,我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刘林)上帝才知道答案“只有上帝才知道答案,顺祝圣诞快乐!”学生在答卷上写道。“上帝得优,你得差,祝新年快乐!”老师批语。(刘林)大恩人甲:我救了不少人!乙:哦?说来听听?甲:我落榜了!(刘林)传纸条某一天,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在传纸条,就要他把纸条交上去。师:把纸条拿来。…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特别不爱提问的学生。课堂上,老师讲完新内容之后,都会给我们留出提问的时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该问些什么,特别害怕老师叫我。本来我以为自己都听懂了,可是我发现别的同学所问的问题,也是我没弄明白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够主动发现这些问题,主动向老师提问呢?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听完侄子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深思当中,这位政治老师怎么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件事情呢?他的课堂惯用语是真的存在问题呀。我觉得:教…  相似文献   

4.
当学生在课堂上做出打哈气状或两眼无神的时候,我常常想: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我不奢望成为“先进”、“十佳”、“特级”,但渴望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我已人到中年,没有闪亮的眸子,青春的容颜,但我一直有个信念,做个有魅力的老师,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构建属于我和学生共有的和谐世界。一、用生活吸引学生“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把…  相似文献   

5.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听了他们的话,我就从教师的用心之良苦、工作之敬业…  相似文献   

7.
祈祷     
曾经获得世界冠军的美国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必先安静地祷告一会儿。一个朋友问他:“你在祈祷自己打赢这一场比赛吗?”他摇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那上帝会很难办的。”朋友很奇怪:“那你到底在祈祷什么?”杰克说:“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打得漂漂亮亮的!最好让我们谁都不受伤!”一个必须要将对手打倒在地而后生的拳击手,上场前竟然向上帝祈求这么一个愿望,实在令人唏嘘。其实什么 事不是这样呢?在这个世界上,人总不可避免地介入竞争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对手,这时谁也不敢说每次都会赢,更多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课堂原本是学生与老师的世界,而我们的课堂却成了老师与“老师”的天下。在“模拟课堂”的教研活动中,我们30名老师作为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次当学生的感受,过了一把做学生的瘾。这是一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现象一:好奇心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上课后,老师刚刚把学具袋交到每个小组长的手里,我正要打开看里面有什么,就听老师说“: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我抬头一看,早已经有很多小组把学具袋打开了。这时我才想起并没有听到老师让我们打开学具袋的命令。大家停下了,你看我,我看你。一…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上学自认为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可有时候也会犯错误,毕竟“人无完人”嘛!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心里有时候很不服气,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原谅自己这一次呢?现在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才深深地理解老师当时的做法。老师说过的话是对于全班同学而言的,并不是针对哪个同学而定。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如果老师批评别的同学而不批评你的话,那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不公平。当我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心里也很犯难,从内心讲我真不想批评那些平时表现特别好的同学,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是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0.
汪宁 《文教资料》2007,(13):162-163
经常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抱怨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或根本不听讲,也常有学生反映某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懂或不愿听某老师的课。通常情况下,得到信息反馈的绝大多数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总是很有耐心地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做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或劝说这部分学生要“适应老师”。其实,作为教师,特别是常有怨言的教师,我们自己是否应该想想为什么有学生不好好听、或是不愿意听我们某些老师的课?为什么学生不欢迎自己?单纯是学生的问题吗?笔者认为,固然学生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但不应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问题而片面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也应该或更主要的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来分析寻找原因。笔者以为,更主要的应该是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而努力成为一代“名师”。  相似文献   

11.
一、从摒弃课堂“像不像”的评价语言突破。平常我们总会听到学生这么评价自己的画:“老师,我画得像不像?”“我的画画得真像!”“跟老师的差不多了!”老师往往也会用栩栩如生来形容画的水平。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完全不合理的。“像不像”,那它肯定有个可依据的样板来评判,而这个样板就是老师课堂中所带来的示范画。这种标准之下的学生,永远只会依葫芦画瓢。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学生已丢了自己的个性,学生自己不敢再有打破常规的做法。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造”扼杀在摇篮里,哪里还能有“创造”呢?更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能简单地与现实划等号。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况且,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准、更符合他们实际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评价他们的绘画或手工等作品。  相似文献   

12.
“有意义的教学”意味着什么?当我让在教学监督与课程发展协会的同事们描绘一堂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经历时,他们讲述了以下的故事:我的政治学老师,杨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非常风趣,曾经在空军服过役。他总是能使课堂充满乐趣。除此之外,他在课堂上经常谈论时事,即那些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及整个世界的事情。有一次课上,我们观看了两部关于福利制度的短片。在其中的一部片子中,这个制度被称为“上帝拯救灵魂的恩典”;而在另一部片子中,它却成了懒汉们的依靠。杨老师让我们就对这个制度的理解展开辩论。我要提到的一门课是等差级数微积分,老师…  相似文献   

13.
“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4.
一次讲座中,刘建彬老师发出一个质问——“老师们,大家关注过吗?学生怎样的状态才是倾听的状态?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倾听了吗?”这一问,我的心猛然被一击!是呀,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请大家注意听讲!”而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这位老师已在提醒学生去学着倾听了,是在落实课标的要求了。对这个问题再没有深思,这一刻我意识到原来“落实”需要如此深细!反思教学我们只是将目标当作了一次次的要求,一遍遍的训导。原来我们误把“训导当作了“训练”,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听,应该说是人们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  相似文献   

15.
丁俐 《湖南教育》2003,(22):42-42
一次师生角色对换的经历让我受到的启示不小。我让学生自己备课《鸟的天堂》,学生兴致盎然,纷纷要当小老师。我呢?当了两天的“小学生”,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抢答。两节课下来,不但重、难点掌握了,课文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发言积极,不怯场,效果出乎意料得好。“为何我上课时没这效果?”我带着疑问向他们请教。“老师,您上课的内容都是课本的内容,而这些在上课之前我都已经预习过了,也全部学会了。一节课下来,我起码浪费掉一半的时间。”优秀学生不满地说;“老师,您上课的时候好像太急,往往是一个问题我们还来不…  相似文献   

16.
走进心灵     
“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整整玩了半节课 ,不曾有一个学生找我做“朋友” ,仿佛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于是我问 :“为什么不找老师做朋友呢 ?”孩子们沉默了片刻 ,陆续发言 :“老师是大人 ,不喜欢跟小孩子做朋友。”“老师平时不跟我们玩。”“我学习不好 ,老师不会跟我做朋友。”……童言无忌 ,孩子们的坦率让我羞愧难当 ,好不自在。于是扪心自问 :课堂学习 ,我曾有几次与学生平起平坐地商讨问题 ?课间游戏 ,我曾有几次陪伴学生丢手绢 ,跳皮筋 ?开展活动 ,我曾几次给学生当过合作伙伴 ,当过配角 ?一味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  相似文献   

17.
看“动物世界”节目的时候,不知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这里有公平吗?我是没有问过。但为什么到了人类这里,就总要谈公平呢?当年做老师时,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打分,自己做了20年的学生,将心比心,总想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分数,因为那每一分都包含了学生的一份辛苦。  相似文献   

18.
可悲的惊奇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自己被文章所感动,实在读不下去了,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在静静地听着,也受到了感动。有几个学生却悄悄地笑了。我感到很奇怪。后来,学生说,我们没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文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多么令人遗憾的惊奇,从学生惊奇老师的流眼泪,我看到的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从没有或极少当着学生的面流过泪,在学生的眼睛中就是一个无情人。当然,我不是鼓励老师在课堂上任由眼泪泛滥,我的意思是,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的时候要坦率地流露自己的真情。一个老师从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露过真情,我很难想象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怎样的课堂,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这几年里,他们会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对此我有点担忧。可能学生也会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令人感动的话语,但是这些文字是从他们的心底流出来的,还是从他们的喉咙发出来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工作,情感要靠情感去启迪,情感要靠情感去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惊奇于老师的流眼泪,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将老师神化了。老师在学生的眼里面至少是一个不会流眼泪的人,也许这个老师只会笑、愤怒,或者生气,...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漫画     
造句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调虎离山老师:“什么叫‘调虎离山’?”学生:“譬如考试的时候,校长忽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这就叫做‘调虎离山’。”先睹为快老师:“什么叫做‘先睹为快’?”学生:“就是……就是先看看答案,然后再来回答,这样做习题就比较快。”说明什么老师:“如果你的裤子的一个口袋里有二十马克,而另一个口袋里有五十马克,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我穿的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埋怨“:这个题目老师不是刚讲过吗?你刚才在不在听?“”唉,刚才老师不是问过大家‘理解这个词的小朋友举手’,你不是也举手了吗?怎么现在又不知道啦?”……是的,对于课堂上学生究“竟听”到了多少,我相信我们有许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真是非常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