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珠算乘法 A.教学重点:掌握珠算乘法拨珠计算的顺序与方法。 B.教学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时每次乘积拨珠的位置。 C.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认识被乘数与乘数在算盘上的位置;②掌握乘数是一位数和乘数是两位数各自的定位方法;③掌握乘数是一、二位数的珠算乘法顺序及每次乘积的位置;④掌握底珠与顶珠的应用。 D.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能用珠算计算一位数和两位数乘多位数;②能根据乘法交换律,把被乘数与乘数位置调换,再按珠算乘法计算;③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乘法。  相似文献   

2.
低段(一至三年级)1.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一位数的和、差、积、商各是多少?2.用算式表示下列三道口算题的思考过程。7 426×384-373.将8 8 8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明被乘数、乘数的意义。4.小明做乘法时,把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看作1,积得525,正确答案为600。两个因数各是多少?6.在解答“356减去235的差,再乘以400加上8的和,结果是多少”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法:(356-235)×(400 8);(356 235)×400 8。试问:哪种解法正确?怎样改变问句的叙述方式,就能防止异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例:5x~3·3x~2=5×3·x~3·x~2(乘法交换律)=(5×3)(x~3·x~2)(乘法结合律)=15x~5 这是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教师举过的一个例题。把第一个等式成立的根据说成是乘法交换律,把第二个等式成立的根据说成是乘法结合律。这里包含着对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某种误解。笔者曾问过几个中学生:等式α·b·c=c·b·α成立的根据是什么?他们一致的回答是乘法交换律。又问:什么是乘  相似文献   

4.
根据“九义”教材的编排,引入“因数”的概念之后。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不再区分放乘数和乘数,怎佯计算简便,就怎样列式。这样处理既与乘法交换律相吻合,又与初中代数知识相衔接,真谓明智之举。但有部分教师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处理有悖于乘法的意义,算理错误。特别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需再回头重新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岂不自找麻烦?  相似文献   

5.
一、旁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小数乘法”中,为了使学生弄清算理和解题思路,在例题旁边用方框加以说明,教学时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图示的意义,才能切实掌握。以第九册数学教材第25页例四为例:例四;一种山核桃每千克售价51.20元,买0.8千克付多少元?51.20×0.8=40.96元照图示思考以下问题:(1)原题中被乘数、乘数各是几位小数?(2)被乘数化成整数后扩大了多少位?乘数呢?(3)被乘数、乘数都化成整数乘,原题的积扩大了多少倍?门)要得到原来的积,必须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老师执教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1.过程描述在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的一次练习中,老师出示习题,并问哪些算式可以简算。学生一一做了回答。其中125×9一题,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不能使计算简便,故意语气加重,留给学生一个空间。有部分学生说:不能,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唰”地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简便方法:125×9=125×(8 1)……”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就草率地说:“这是加,不能适用乘法结合律。”还没等学生说完,老师就命令他:“你坐下,…  相似文献   

7.
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中的哪两个运算定律 ?生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a×b =b×a(a×b)×c =a× (b×c)师 :在乘法中还有一个运算定律就是乘法分配律。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呢 ?这节课我们用身边发生过的事一起来探索发现。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了陆亭亭等 4位同学 (指着坐在前排的 4位同学 ) ,我们就来计算一道和他们有关的题目。出示应用题 :每张单人课桌 70元 ,椅子 3 0元。上学期我们班转来 4位同学 ,学校里为他们每人配了一套课桌椅 ,一共要花多少元 ?学生解题 ,后指名回答。生 1:我是这样想的 :桌子 70元…  相似文献   

8.
如此巧算     
计算5/6×1/13+8/9×2/13+8/18×6/13.我是这样思考的。算式是三个相乘的式子相加,且三个乘法式子中各有一个乘数的分母是13,各有一个乘数的分子是5。能不能逆用乘法分配律呢?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乘法分配律是研究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将来还要扩展到减法和除法之中,形式变化多样,学好乘法分配律是今后应用定律进行解题的重要依据。二、研究过程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四(2)班37名学生。2.研究方法:问卷法。3.调查问卷及调研目的。(1)一张课桌70元,一把椅子30元,买这样的5套桌椅共需多少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这道题主要是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种方法学生是否都能掌握,以便教师在教学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题思路训练。(2)把相等的算式连线,你有什么发现?(3 5)×24×5 6×5(4 6)×510×4 5×4(10 5)×43×2 5…  相似文献   

10.
小数乘除法简算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运用乘法运算定律1.运用乘法交换律例1.2.5×4.28×0.4[分析与解]交换因数4.28与0.4的位置,先计算2.5×.4,可使计算简便。2.5×4.28×0.4=2.5×0.4×4.28=4.282.运用乘法结合律例2.1.25×1.6×0.25[分析与解]先把1.6转化成0.8×2,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将1.25与0.8、2与0.25分别相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性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除法性质等,能使计算简便.这时,一般有三种情况:1、整题简算:整道式题可以运用定律、性质使运算简便.如:2(1/4)×6(1/4)+6.75×3/4+7×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小学数学九册 ( P2 ,例 2 )小数的乘法时 ,只要借助积的变化规律 ,就可以突破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 2 ,花布每米 6.5元 ,买 0 .5米和 0 .82米各用多少元 ?有一位教师有这一样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师 :怎样把这样的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生甲 :(由于是差生 ,不能组织旧的知识 ,沉默闭口不答。)生乙 :可以把 6.5和 0 .5都乘以 2。生丙 :(优生也许会想到 )把 6.5和 0 .5都扩大 10倍。师 :如果把 6.5和 0 .5都扩大 10倍后 ,原来的积就扩大了多少倍 ?生 :把 6.5和 0 .5都扩大 10倍 ,原来的积就扩大了 10 0倍。师 :为什么积会扩…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与香港同行共同备课时,赫然发现:香港的乘法竖式(港称"直式")计算,是"从左乘起"的。如24×12,其计算过程如图1。2 4×1 22 4 0……24×104 8……24×22 8 8图1当然,说是"从左乘起",却也只是先用乘数左边十位上的数乘被乘数,再向右用乘数个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时,又都是从右乘起的了。像图1的竖式中,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24"时,个位先  相似文献   

14.
有则广告说:“由××学院,××大学等自学考试主考教师来讲高等数学、经济法……自考课程,每门课讲两个白天,(每生)收费20元”。 发展商品经济,处处都得讲经济效益,办教育也得讲经济效益。为投入较少能培养较多的高质量人才,对发展经济无疑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统编课本《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珠算乘法”先讲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讲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本文对这一单元的教材作简单分析,并对其教法作粗浅/研究。“珠算乘法”采用的是“留头乘”,所用的基础知识有:(1)在算盘上布出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2)乘法口诀,(3)积的定位法,(4)乘的顺序。教材开始就作一简略说明:“用珠算做乘法,要把乘数拨在算盘的左边,被乘数拨在算盘的右边,并在被乘数的右边留下适当的空位,以便把乘得的积拨在那里。”“珠算乘法的口诀和笔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能用乘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二、教学重点: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多少个“十”的理由及乘得的部分积在竖式中如何书写。  相似文献   

17.
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解和归纳乘法计算法则,这是笔算乘法的基石;二是掌握乘法笔算的方法,正确迅速地计算乘法,形成基本的笔算能力;三是进行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达到合理、灵活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三者环环相扣,层层提高。 在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时,要抓住明理、得法、求巧这三点。明理指清楚简算的特征和理解简算的算理;得法指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求巧指简算的拓展和类推,以求在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考: 为了研究本节课,笔者从网上下载了70多篇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本内容的设计与实录等,一一仔细阅读,发现本内容大致有以下两种上法:一是先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共计2课时;二是先上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再上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共计也是2课时.两种上法均是先研究加法,而后研究乘法.比较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西师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发现教材上也大都是按照如此顺序编排,唯独北师大版是先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19.
知识的特点,是指把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之后所得出的特殊之处,侧重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和联系的比较,并把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在内。比如,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都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而且学习之前学生的基础也比较扎实,因为他们在初学乘法概念的起点上,就知道了两个乘数交换位置而计算的结果是不变的。乘法分配律由于涉及两种运算符号。而且等号两边参与运算的数的个数也不一样,它的结构、基础和应用场景都与其他运算律有很大差异。教师应当根据知识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三位数来多位数的例1后,我出示了下面两组题让学生练习:结果学生完成第二组题的速度显著地低于第一组题。同样是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差异呢?学生反映:第一组数都是用小数字去乘大数字,用乘法口诀又很顺口,这样就算得快;第二组题大都是用大数字乘小数字,用乘法口诀不顺口,要反过来想,所以算得慢。显然,多位数乘法法则中“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规定了计算的“操作方向”,部分学生思维过分受此影响,形成了一种准备状态,加之学生记忆深刻的乘法口诀是以较小数字作为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