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中丞枉驾见过地分南北任浮萍《集注》引洙曰:“谓长安有南杜北杜也。”又引赵曰:“公自言也。自蜀望长安,则长安为北,而蜀为南也。”傅卿引赵说而以洙解为非。金圣叹亦谓:“长安在北蜀在南”,但以“(严)武奉命镇蜀,自北而南,召还,自南而北;及再镇蜀,又自北而南,一任君命,如浮萍然,略不自主,故曰‘任浮萍’也。前解直言过访之由,由于严公之再镇。于是换笔从自身上作转。”而《详注》引赵曰:“公自注云:‘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都节制。’则是未合为一道时,故称为中丞。当是宝应元年权令两川都节制时作。若广德二年,武再尹成都时,公已入幕府,不应有张翰、管宁之  相似文献   

2.
新安吏《集注》引师曰:“从《新安吏》以下至《无家别》,乃乾元元年所作。肃宗于至德二载改元乾元时,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大败而还。”《草堂诗笺》引师古云:“乾元元年时,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大败而还,朝廷调诸郡兵益急,虽次丁尽行。秦之谪戍,无以加此。”按:子美于乾元元年六月,贬掾华州,冬还洛阳。乾元二年三月  相似文献   

3.
夕烽照秦通警急,过陇自艰难《集注》引赵曰:“言安史之兵,犹出没陇上矣。”上若亦谓:“公在秦州,安史之兵,犹出入秦陇间,‘过陇’句谓过陇而往,烟堆隔远,举火为难也。”按:傅卿、长孺、沧柱、二田、西河等俱以本《诗》为子美在秦州所作,且列于《除架》、《废畦》之后,则已届秋末冬初。是时,史思明与李光弼鏖战于河阳,不惟安史蟠踞之域,远离秦陇,其力较衰,更不能西进矣。且《诗》明言传光塞上,然后照秦。此子美因见秦州西方夕烽而发,与安史之兵无涉也。试检史料,自至德二载秋冬,唐复两京之后,复有安史之兵,逾河而西者乎?当  相似文献   

4.
遣兴五首《杜诗言志》云:“至若渊明虽同为避俗之士,而其于出处之大道,尚有所未达。何者?盖君子于世,只有两涂:得志则乐行其道,不得志则自乐其天,绝无所谓身家之丰啬,与后嗣之贤愚,足以萦绕其心。今渊明戚戚于子孙之不贤以挂怀抱,则其于道尚未达也。夫渊明之地步尽高,而老杜犹以其挂怀子孙,讥其不达于道,则其弃官之后,浩然天  相似文献   

5.
在杜诗伪注中,"伪苏注"的影响最为广泛、危害最为巨大.它的产生,不仅与当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学理论密切相关,还与当时宋学的时代精神有关.宋学强调"断以己意",高扬主体意识、淡化客观史实,造成了一种为证明"己意"而任意臆改史实、伪造典故之风."伪苏注"在注杜过程中,托名东坡,杜撰历史,伪造出处,作为一种解释方式,不过是宋学精神的一种异化而已.  相似文献   

6.
赵翼论杜诗     
赵翼对杜甫推崇有加,这与其诗学观点分不开的,赵翼认为,杜诗之“神功”在于创新,即在于“创前未有”。这是杜诗特质之所在,也是杜诗“传后无穷”、千古流芳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赵翼论杜诗常在比较中见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翼论杜诗     
赵翼对杜甫推崇有加,这与其诗学观点分不开的,赵翼认为,杜诗之“神功”在于创新,即在于“创前未有”。这是杜诗特质之所在,也是杜诗“传后无穷”、千古流芳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赵翼论杜诗常在比较中见特色。  相似文献   

8.
宋代赵次公的《杜诗先后解》是宋人较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杜甫诗注本,它的注解往往为后代所采用。但由于该书版毁于兵火,所以该书在宋末已十分罕见。而且清代以来,注家对宋人注释多有贬斥,实际上他们对宋人注杜的成果,并未认真加以研究。本文试就赵次公其人及其所著《杜许先后解》来探讨宋人对杜诗研究所作的贡献,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宋人注杜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姚菊 《天中学刊》2014,29(6):71-75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具有一种哲理精神,杜诗之真是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体验与记录,具有一种实践精神.在固穷安贫的主题上,杜诗对陶诗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杜诗释词     
杜诗不仅措词多有所本 ,所谓“无一字无来处”,而且自铸伟辞 ,多用口语 ,雅俗并存 ,错见杂出。一部杜诗 ,无异于一座丰富的语库。今就其习见词的特殊用义 ,以词书所未函 ,及新旧注所未注 ,或释之、注之而误者 ,凡 1 5词 ,排比其类而求其义。若内证能明者则以杜释杜 ;内证少者 ,或求其义之本源 ,或别求旁证 ,意在简明而能发明其义而已  相似文献   

11.
读杜诗偶得     
一、《江亭》 解诗须以诗人的观点解析诗人的诗篇,决不当以论析者的观点,解析诗人的诗篇。《东亭》中“水流心不竞”一联解为“有理趣、无理语”,就不是用杜甫的观点解析诗篇。 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 “卧”,释为坐,江亭坦腹而坐,当是娇阳灼人。杜甫于此时正是长吟着野望,心有所思。  相似文献   

12.
杜诗杂考     
本对杜甫《春夜喜雨》写作年代、《将赴成都草堂先寄严郑公五首》之四中的“黄阁老”、《丽人行》中的“翠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廊庙”、《登高》中的“渚清”等词语进行周密考证,通过对各家成说辨析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考释。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者认为,文天祥前期诗多无价值的酬赠之作,在后期,由于生活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诗风受到杜甫影响,所作多慷慨悲壮。其实,文天祥对杜诗的喜爱是一以贯之的,其前期诗亦受到杜诗浸染。本文全面论述了文天祥前后两期诗歌与杜诗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他对杜诗的学习、继承和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千古杰作,自来选本无不选入。今细按原诗第四韵“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上句既云来如雷霆,忽插一收字,与下句意复:且雷霆收时不应云震怒,于词于义均有捍隔。昨偶阅毕亨《九水山房文集》,有答友人书云:“杜诗‘来如雷霆收震怒’,收字误,当作扶字,与收形近而讹。世人多见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坚持业余学习杜诗,越学兴致越浓,于是就作点注释,搞点翻译,写点赏析,虽说是时断时续,因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写的读杜笔记现已有厚厚的几本了。其间,我享受到了学习杜诗的无穷乐趣,当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诗小札     
“畏我复却去”杜甫《羌村》三首其二“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关键在“畏我复却去”一句究竟是上二下三的句式 ,还是上一下四的句式。现在看来自当以前一种理解为宜 ,一般的五言诗句总是上二下三的 ,而且这样来读才符合诗中所表达的情绪。本师吴小如先生论之甚详 (《说“畏我复却去”》 ,《莎斋笔记》 ,东方出版中心 1999年版 ,第 77-81页 ) ,已无剩义。按杜诗写娇儿既十分依恋从远方归来的老爸 ,但看他脸色不佳 ,心绪不好 ,不免又有点畏惧 ,遂退而离去。如此写小儿特色 ,真所谓形神兼备 ,大有意味。不过这种细…  相似文献   

19.
赵化 《文教资料》2014,(7):9-10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杜诗“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与“南迁近体诗”两个小题目进行思考。笔者认为“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是杜甫语言运用的一大创造,它突现了人们“感觉优先”的原则.它变动了常规语法结构;而“南迁近体诗”在组诗章法结构的缜密严整,强化诗歌的抒情性,以及遣词造句的壮丽和音韵节奏的抑扬亢堕等方面都堪称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