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我所知,华南师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是高等学校中为数极少的近代文学专业研究室.早在十几年以前,他们就编写过中国近代文学讲义.嗣后,又相继出版过《龚自珍研究》、《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黄遵宪诗选》,以及《中国近代文学评林》丛刊等多种有关中国近代文学论著.大约是五、六年前,他们接受了国家教委的委托,从事列入国家教委“七五”规划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编写工作.最近,这部由该室管林教授、钟贤培教授主编,由其他几位同志共同参与编写的,被列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想,这无论对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还是对于近代文学学术界,都应当说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喜事.拜读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史新著,我以为这是一部颇富特色的著作.举其大端,约有三项.第一,是其体例的创新.任何一部著作的体例,都首先是著作者对于研究对象的认知体系和取舍框架,同时,对于读者也是一种相应的传播体系和认知框架.我国的文学史著作,从1904年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讲义本)问世以来,各种文学史相继出版,据陈玉堂《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整个中国文学中 ,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较好的、较全面的作品选本更少。为了给学生和普通读者提供学习的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程翔章老师经过多年努力 ,选注了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作品选是为高等院校中文本科学生开设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编撰的一部配套教材 ,也可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选篇恰当、合理、体裁全面。该书选编了近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作家的代表作品 ,且诗歌、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体裁兼…  相似文献   

3.
据我所知,8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中文系,一般是不开设“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的,这个方面的内容往往是放在“中国文学史”课的清代文学部分讲讲,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提一提。80年代初期开始,才有为数不多的高校专门开设“中国近代文学史”课,始有《中国近代文学史》之类的教材问世。但长期以来,还没有一部很好的近代文学作品选与文学史教材相配套,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鉴于此,较早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讲授中国近代文学的丘铸昌、程翔章先生,早就想编选一部既适合老师教又适合学生学的近代文学作品选。经过多年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阿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他很早就开始搜 集和研究近现代的文学资料。他编纂的多种近代文学史资料和专著为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上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本文试图就阿英对近代文学研究所做的巨大贡献和他研究近代文学的特点作一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代,是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己的时代,近代词历史性地成为了这个时代心灵表现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的代表性文体,向来被誉为中国词史的“中兴期”和“高潮期”,与宋词前后辉映,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一部中国近代词史的专史或教程来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笔者有鉴于此,积极思考并着手写作《中国近代词史》,又配合管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复合体系”在中文系高年级开设“中国近代词史”课程,同时,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文学史方法论”、“重写文学史”的研究和讨论的不断深入,笔者将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引入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教学和写作,大大改进了学生对于近代词史乃至文学史的体认,取得了可喜的实效,其中,“文学史原生态”的方法论对于“中国近代词史”的教学和写作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部专著由张俊才与青岛大学徐鹏绪合著。全书分总论、诗文、小说、戏剧、资料五编,共计45万言,将由天津教育出版社于年内出版。该书对五四以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及不同时期主要的代表性观点,按理论、流派、社团、重要作家及作品等专题进行了认真的评述,并附有研究论著简介及重要论文索引,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  相似文献   

7.
在欢庆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澳门近代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近代文学与海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2月21日上午10时在澳门南粤酒店开幕。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韩国和日本的学者50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澳门近代文学学会会长邓景滨博士在开幕式讲话中说:“本世纪最后20年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各种专著陆续出版,数种不同风格的中国近代文学史也已问世。这一切都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他还说:适逢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在此时此刻举行研讨会具有特别的意义。研讨会会期三天,…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卢梭的《民约论》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卢梭也成为中国近代文学中引人瞩目的“卡里斯马”形象。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近代文学中的卢梭形象具有工具化、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黄人1904年开始撰著其《中国文学史》;并于1907年,作为教材由东吴大学堂内部出版。虽然是中国文学史初创时期的专著,但黄人《中国文学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精神上之文学史”,“实际上之文学史”,“文学史研究自然不妨破成格而广取”,“世界之观念,大同之思想”,以及分期和体例的匠心独运等方面,论述了黄人《中国文学妨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交流中国近代文学教学、科研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共同发起的全国首次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四十个高等院校、科研、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编辑人员共七十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向大会提交了研究论文四十多篇.这些论文涉及了中国近代文艺思潮,近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近代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近代少数民族文学,日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文学,就它的总体上说,是与封建社会的文学不同的、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的文学.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即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是否也同样发生了质的变化呢?有的同志着眼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特征,认为只有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改良维新的社会思潮开始形成的时期,中国文学才发生了与封建社会文学不同的性质上的变化.一九二九年出版的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专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就是以康梁维新变法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分野的.  相似文献   

12.
《申报》作为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在聚集造就作家队伍、促进杂文繁荣及白话小说发展等方面对近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四届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于1988年10月8日至13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甘肃省社联、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甘肃教育学院、兰州教育学院共同筹办的。来自全国17省市的从事近代文学研究、教学和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共81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41篇。这些论文从不同方面考察了近代文学演变的轨迹,科学地、历史地探讨了近代文学变革的动因、基本走向和断代分期,并对一些具体的文学现象、创作流派、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展现出最新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显示了近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全章 《中文自学指导》2010,(4):66-71,F0003
卢冀野《近代中国文学讲话》是与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同期出现的近代文学史著作,其对近代作家的取舍范围和学术立场与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稿本》均有较大差异,其对近现代诗文创作的演变轨迹和存在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近代戏曲演变过程及成败得失的梳理与评析则具有开拓意义。然而,这部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文学史著作,却长期以来湮没无闻,原因主要在于卢冀野的文学观念和学术立场与彼时及当下的主流学界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建国以来,随着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的开展,近代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立的阶段也开始了比较系统的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就目前近代文学研究状况来看,在整个文学史研究中,仍属最薄弱的环节.今天,借黄遵宪研究学术交流会召开的机会,就近代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断代与性质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曾提出不同意见,其中主要有如下四种: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文学的范围,从鸦片战争时期划至“五四”运动时期.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文学,应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诞生之前这一百余年的文学.第三种意见认为,从文学实际出发,中国的近代文学,应从戊戌变法时期开始,延伸到“五四”运动之后.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文学的范围,应包括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百年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翻开“五四”时期出版的《小说月报》、《华严月刊》、《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等一些杂志,“庐隐”这个名字就会赫然跳在读者的面前。作为一个勇于探索文学真谛、勤于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中国新文学上第一代的女性作家,理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理应引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十分遗憾,在八十年代之前出版的一些现代文学史著作,却很少有人提到她的名  相似文献   

18.
刘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今人所著各本中国文学史在讲到南宋作家时没有一本没提到他的。然而对于他的生平的介绍和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不是说法不一,就是语焉不详。下面谈一谈我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他的籍贯 刘过的籍贯在哪里,各本文学史的说法很不一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郑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襄阳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刘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泰和人。”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诗史》”)说:“刘过,字改之,太和(今江西泰和附近)人,一作庐陵人,更有作襄阳人者。”中国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以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近代历史和政治斗争的背景上,着重探讨了中国近代文学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指出由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全民族抗敌精神,作家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学的革新创造精神,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汇成了近代文学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文学主潮,焕发出时代精神,成为作家巨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20.
我校俞元桂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丛书”之一正式出版。该书体例新颖,根据散文发展的历史动向,将作家作品打散,视其题材取向、思想倾向和文体特点的近似性而加以重构和评述,具有纵横结合、脉络清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