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85年起中国“先锋文学”成为了一种有相对固定指向的命名,实际上评论家对“先锋”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八十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勃兴,毕竟显示了一批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不懈探索和实验的可贵努力;而最终的失败,则是暗示了当代作家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思想、技巧时的某些通病。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抒写理想的当代文学的衰落之后,新写实小说通过对冷静、客观、平民化的叙事方法的新选择,将沉重、苍凉、平实、困惑的现实人生纳入小说主题之中,使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贴近平民生活,更真实,更具体,更具质感。  相似文献   

3.
重读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在对生活原生态的还原中展示"真实"的魅力,于淡淡的悲凉之中蕴含朴素的人道关怀,在"零度情感"的夹缝里透露出反思的倾向,它是对文学启蒙传统的继承和革新,也是文学身体叙事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短短20年,池莉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浪潮。几乎她的每部新作都能引起新的一轮“池莉热”。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深的社会根源,更是与池莉个人的写作态度息息相关。她深知自己写作的优势,追随着时代的发展,牢牢抓住都市平民关注的当下性问题,将它们写入小说中,为自己赢得了读者,也赢得了名誉。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的突破,不能纠结于文字上的创新,但也不是意境上的深入,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曲折,失去了原来的不少色彩,但它始终是突破了,尽管这样的突破点并不明确,甚至有着些许尴尬.新旧写实小说的对比,其实差别不算大,那么为什么带着新呢?本质原因在于对于现象的彰显有了另外的方式,不再固执一词,或许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便是新...  相似文献   

9.
当新时期文学以其迅猛而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到了1987年前后的时候,敏锐的读者便会觉察到在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倾向:这就是文学日益走向了世俗化。许多作家似乎都对自己的审美意识作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调整,从以往注重表现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层面转向芸芸众生的世俗生存的层面,“世俗”之实日益取代“理想”之境,“本真生存”也一天天地替代着“幻想浪漫”。这种世俗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就是一些被人称为“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作品。这种小说的“新”正在于它的作家是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全力反映人们的世俗生存,抒发人们的世俗情感,展示他们的世俗精神境界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人道主义复活的大背景下,在西方人道、人本主义思潮的诱发下,根据中国的精神现实和生存现实,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同时,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扩展了人道主义的范围并以隐性的叙事策略呈现出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与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的社会现实相适应 ,“新写实”小说在文坛上兴起并繁荣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关注下层普通民众平庸凡俗的日常生活 ;2 .在对生活完全世俗化的描写中丧失了诗意的因素 ;3 .作家以冷静、不动声色的笔触作平实的叙述 ,但在这种“毫无态度”的表象背后 ,读者仍可感受到作家隐藏的批判、同情等态度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一传统的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这双重悲剧的叙写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给广大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生存苦难,这种苦难的集中化叙述方式客观上为悲剧精神的高扬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实际上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具有冲击性的悲剧力量。苦难叙述的集中与悲剧精神的消解这一悖论的形成与新写实文本过分关注世俗生活、善用反讽手法,与新写实作家“匿名启蒙者”的写作姿态和牢骚满腹的怨恨意识,与读者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课 《大学时代》2006,(11):37-37,45
新写实小说是八十年代中后期最引人注目、成就也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呈现着鲜明的审美风格。具体表现在直面平凡人的生存本相,凸显生存环境之困窘;描摹原生态的生活,注重细节的高度真实;运用零度叙事法展开叙述,完全淡化价值立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诸种文学流派中,新写实小说在成就与影响方面应该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是新写实作家的中坚.新写实小说关注民生,主要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极具平民化特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新写实小说明显继承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给广大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生存苦难,这种苦难的集中化叙述方式客观上为悲剧精神的高扬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实际上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具有冲击性的悲剧力量。苦难叙述的集中与悲剧精神的消解这一悖论的形成与新写实文本过分关注世俗生活、善用反讽手法,与新写实作家“匿名启蒙者”的写作姿态和牢骚满腹的怨恨意识,与读者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章旨在将新写实小说和五四以来(1917—1949)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作一番比较,由此展开对新写实小说局限的反思。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高扬,二是浓郁的悲剧意识;而新写实小说却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丧失,二是悲剧意识的缺乏。显然,相对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呈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双重倒退。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以它的直面人生的勇气和真诚,普遍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命运的关心,通过描写人的生存境况、情感欲望和生命搏动,揭示出入挣扎于世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