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说明]丰子恺中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必然带有抚今追昔的浓重意味,描影游戏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参与才让人有了更多深厚的体验.他父亲通过游戏,让丰子恺领略到了艺术的美,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艺术启蒙教育,对其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应为本文教学的立足点.抓住了这一点,就不会设计出诸如“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之类与语文教学相去甚远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丰子恺先生艺术观、审美观的精华的"人生艺术化",和建立在生活真实性基础上的散文真实性究竟有何关系?《竹影》作为丰子恺进行儿童艺术教育的一篇文章,是否以写人、写景、写事为目的?"为不教而教",日常教学的文本解读是否可以更深入一些?试图以《竹影》为例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79):176-177
本文从《竹影》这篇文章着手,探讨了丰子恺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他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关联;必须坚持"儿童本位"思想;大人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大人要因势利导设计孩子学习。同时论述了丰子恺对艺术教育目的的三重解读,他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使人学会艺术的生活;摆脱"人生的苦闷";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德行。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文集》集中体现了丰子恺先生的生存智慧和清明人格,为后人展示了其文字艺术创作和美育理论研究的显著成就,其一生执着追求艺术理想的精神是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4年新年伊始,在北京市全面实施地方《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时,风传该市中小学纷纷下原先张贴的少年英雄赖宁像,引起纷纷议论。千龙网记闻讯走访了十余所中小学,验证了这一传闻。遂于1月14日发表题为《北京中小学集体“驱逐”少年英雄赖宁为哪般》的报道。据称舆论对此举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认同此举大抵出于学生安全考虑,非难此举指  相似文献   

6.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竭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在《项链》里刻划了路瓦栽夫人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为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篇小说情节曲折,布局巧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它的结尾,更是显得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2004年版)第四册第一单元选有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这是高晓声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中的一篇。这篇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处在新溜交替的历史时期的农民形象陈奂生,我很欣赏中的心理描写,但是在讲课中,我对中“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一句中的“冠冕堂皇”一词产生了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执教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祥林嫂再嫁时惊天动地的出格"反抗"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争论,在多个问题上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或者热闹,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甚至粗俗的层面,而未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它的把握有  相似文献   

10.
孙犁先生的散文《亡人逸事》以其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于日常小事中见深情的笔法打动着读者,成为当代文学中悼亡作品的名篇。文章记述了妻子生前并不感伤的几个片段,刻画出了一个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形象,淡淡的叙述给人一种悠远的温馨眷恋感,一种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画家、漫画家、文学家、书法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作品里一个不变的主题便是孩子,各样洋溢着童真、率性、烂漫的孩子,在他的笔下纷纷绽放出世间最美的笑颜。《我们这些大人》将丰老关于孩子的一些代表作品结集成书,既有散文,也有漫画,甚或还有童话。这并不是一部  相似文献   

13.
周宏 《小学语文》2012,(4):12-15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名著,虽然语言与表达力极为经典,但对语文教师与语文课堂而言,要自在把握却很不容易。为了做课,我对这篇课文几番琢磨、几次试讲、几经修改,其间有颇多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中国画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传统中国画艺术教育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高等院校绘画艺术专业纷纷设立中国画课程,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中国画教育培训工作室机构。对绘画艺术教育发展而言,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既意味着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也意味着创新与发展。当今时代,传统中国画教育需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锦瑟》诗主题争议颇多,自宋代以来就有学者对该诗主题做出了诸多解释和推测,20世纪颇有分歧的说法也有十几种之多。本文综述了前人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前辈诸说大多忽略了诗人的心灵世界,忽略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感体验,更忽略了诗人潜行于心的生命体验;《锦瑟》诗其实是自尊自强奋斗一生的诗人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心路历程的真情宣泄,是诗人诸多痛苦体验的情感再现,也是诗人真实的心灵空间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6.
鞠锋 《湖南教育》2014,(4):43-44
香港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然而,“父亲”角色在现实中却陷入了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7.
一、平均速度的意义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往往是不一样的,如果不需要精确的研究物体在每一时刻的运动快慢情况,仅是粗略地知道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只要计算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这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就行了。平均速度其意义是指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υ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υ=s/t。  相似文献   

18.
岳冬萍 《现代语文》2013,(11):149-151
2013年的春季,笔者承担了一门校本选修课——《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词《一剪梅》是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但其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句颇多疑义,令人费解,历来研究者的评注也各执一词。"兰舟"是"船"还是"床"?"轻解罗裳"与"独上兰舟"间是何关联?读者应该怎样面对和理解诗词中这样的问题?该文试图从古诗词的阅读方法、文本意象等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周霄 《学周刊C版》2010,(2):197-198
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高校知识分子的地位以及形象也在悄然改变.因此,反映高校知识分子生活与精神面貌的小说开始陆续涌现,、《桃李》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不仅描写了这些高校知识分子如何在金钱和欲望的磨碾下.把自己逐步打造为快乐的消费者.还深刻地反映出了他们对自身功能与身份归属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