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指将视音频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再经过适当压缩比的压缩,以数字化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专用硬盘里,然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非线性编辑,最后将硬盘里编辑好的数字化信号解压缩,再经过数模转换为视音频信号输出。非线性编辑系统打破了传统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模式,促进了电化教学的发展。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质且档次常见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由一套高性能的PC机系统、视频压缩卡和功能软件等组成。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一样,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个质量档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质量档…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依赖专用视音频处理板卡。专用视音频处理板卡是视音频处理的核心,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性能主要由这块专业处理板卡决定。在2004年以前,国产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基于两类硬件平台:Matrox公司的DigiSuite系列板卡及Pinnacle的Targa系列板卡。后者虽然采用了。以内存为中心”(Memory Centric)的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非线性编辑的性能,但由于仍然采用了硬件编解码器和固化特技的硬件特技卡,因而并未从根本上超越前者。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编辑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编辑系统综述孔繁成一、线性编辑的比较近几年,“非级性”和“非线性编辑”已成为视音频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非线性编辑代替线性编辑已是电视后期制作的方向。原因是:在传统的模拟线性视频编辑过程中,编辑录放像机与编辑控制器、特技发生器、时基校正器、字幕机...  相似文献   

4.
组装适合电教部门使用的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档的计算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核心部件———视频采集压缩卡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因此,自己组装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就像组装一套多媒体电脑,并非难事。本文介绍一套基于DigiSuite-LE(以下简称LE)采集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LE板卡与Adobepremiere5.1RT实时编辑软件捆绑销售,并配Inscriber/CG实时字幕软件和BorisFX3D三维特技软件(特技需生成),丰富的三维画面可轻松实现,非常适合拥有BatecamSP系列录像机的电教部门或中小电视台使用。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结构(图1)…  相似文献   

5.
浅谈非线编软件Sony Vegas的优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编辑软件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灵魂,直接影响视频编辑处理的效率。本文从视频在学校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讨论分析非线性编辑软件Sony Vegas在视频非线性编辑中的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设备是当今广播电视领域里的热门话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硬盘记录和计算机处理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已步入实用化阶段,本文在此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有关数字特技的板卡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平台,由相应软件控制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它具有传统电视制作设备无法比拟的优点,成为电视制作设备发展的方向。(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系统和计算机一样,需要有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硬件主要由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主机、超大容量的外接硬盘、视频、音频处理卡以及其他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主机采用Macintosh或PC机,与PC机相比,Macintosh机在交互利多媒体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以它为平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工作速度快,但价格高,而风机具有极好的开放性和较高的性能价值比,随着P…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制作了一个模拟/数字(A/D)转换卡,可将经过SiC传感器调理后的毫伏级的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显示和存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中低频小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视行业的各个领域如:字幕制作,特技合成,三维动画制作,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而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们相结合的产物──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日臻成熟后大量进入各级电视台和专业制作单位,并以其高度集中的制作功能,良好的制作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按时间顺序编辑节目的概念,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和创作理念都有了新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由计算计主机、视音频处理卡、SCSI硬盘、系统软件等组成。早期的非线性编辑的主机者是使用APPLE的Macintosh机,近年随着…  相似文献   

10.
专业媒体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通常都是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实现的.但是几乎所有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支持的编辑视音频文件格式十分有限,这给影视作品后期编辑的视音频素材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非线性编辑软件不支持的视音频格式进行转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以简便为原则,对不同的视音频格式提出了相应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视音频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Premiere□李仲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视音频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全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概念——非线性编辑。由于非线性编辑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编辑方式的制作过程,有着线性编辑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使得非线...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套基于CAN总线和SD卡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系统主要由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MEGA处理器模块、CAN通信模块组成。它能够实现信号的采集及前端处理,并能通过CAN总线与SD卡通信,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后端处理及显示重点阐述了系统原理及硬件、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杨欣颖 《文教资料》2006,(21):177-178
在多媒体课件中,视频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元素。利用数字视频技术对视频材料进行编辑制作和加工处理,是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探讨了非线性视频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着重从非线性编辑技术的特点与构成、视频采集与压缩、非线性视频编辑等方面对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编辑站、视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脱机编辑系统……全新的名字,全新的概念;ES-7、DT-50、创意97、视讯100……不同的型号,共同的目标。扑面而来的数字视音频浪潮,已经成为今天的电视制作人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录像机从第一台的问世起,至今已...  相似文献   

15.
非线编技术在成人电教教材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线性编辑设备(以下简称非线编)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电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基本上是由计算机加视音频处理板卡并配以相应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组成.非线编的优势主要在于它集编辑,制作工具于一体,只需一位制作人员即可完成画面、声音、字幕的全部制作和包装.也正是基于此,非线编才能够在成人教育领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编辑作为视频节目的一种编辑方式,由于它能实现对原素材任意部分的随机存取、修改和处理,开创了原来磁带编辑系统所没有的新天地,具有突出的优点,所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妮娜  刘雯 《考试周刊》2012,(36):117-117
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配以非线性编辑软件组成一个完美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从软件上看,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等外围软件构成。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视频编辑处理对专用器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随着我国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数字视频技术越来越成熟,进而导致以数字视频处理为核心的非线性编辑视频处理系统,逐渐成为制作数字多媒体、影视节目的主要工具。而且在传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一般情况都是基于CPU或者专用板卡进行实现,但是如果图像过多、图像的分辨率较大、特技过于复杂时,会消耗较多的CPU,以及板卡无法实现,从而导致视频的停顿与过渡不够平滑。因此,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促使基于GPU的视频编辑特效技术应运而生,能够确保对所有视频编辑的特效进行实现,进而使视频的编辑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随着我国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数字视频技术越来越成熟,进而导致以数字视频处理为核心的非线性编辑视频处理系统,逐渐成为制作数字多媒体、影视节目的主要工具。而且在传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一般情况都是基于CPU或者专用板卡进行实现,但是如果图像过多、图像的分辨率较大、特技过于复杂时,会消耗较多的CPU,以及板卡无法实现,从而导致视频的停顿与过渡不够平滑。因此,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促使基于GPU的视频编辑特效技术应运而生,能够确保对所有视频编辑的特效进行实现,进而使视频的编辑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简略介绍数字信号处理概况、TMS320C31DSK系统后,以FIR滤波器为例,详细描述了滤波实现的全过程。在完成系统初始化和A/D、D/A设置的基础上,选择直接型或线性相位型结构在,IMS320C31DSK系统上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将汇编连接后的源程序载入C31系统运行。借助于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可观察到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实时显示。结果表明各种性能(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的滤波器都能在C31系统上实现实时滤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