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要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当前要着重划清马克思主义同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几种主要错误思潮的界限;要注意研究和把握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政策,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坚持双百方针,平等讨论,加强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四个界限",有着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划清"四个界限"中,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更具根本性.它为划清其他几个界限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划清其他几个界限也是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展开.为了进一步深入把握这一问题,本刊记者近日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进行了专访.靳教授就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重大意义、判断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以及当前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观点和倾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现将专访的主要内容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 赵曜(中共中央党校)在<划清界限:思想战线的长期任务--论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一文中指出,在思想战线上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划清这个界限,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这是党在思想战线上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思想战线上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并不是从今日始,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们始终坚持做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兼论分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吴雄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所包涵的内容和面临的任务很多,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5.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论前提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在当代中国,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划清界限,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深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影响;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四个分清”的提出,对于积极应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个分清”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判断,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要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点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观,即强调: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分清创造式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等,这些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理论文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割裂《浅议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真理的追求》1996年第10期马健文)文章说,划清马思克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首先一个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马恩毛到邓小...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作过科学论述和正确划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是,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需要,却把这个问题的是非界限搞得极其混乱。他们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如果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过时了的个别原理、个别结论要在实践中加以修正,他们  相似文献   

11.
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要划清二者的界限,就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确和掌握这种思想理论"划界"的根本标准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和前瞻,关涉到两个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经历了几次“革命”与整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水平,而整合一个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情况的理论形态,是今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最为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所谓“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比较研究”中的一系列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指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应该划清二者的原则界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几个问题张凤德在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历史和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这个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一...  相似文献   

17.
要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可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①他在1989年会见苏联领导人时指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②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许多论述,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学习与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现,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更…  相似文献   

18.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要区别两个不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解的对象,是确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是理解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由于理解者内在的差异和理解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是多样的。区别这两个基本问题,有利于分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命题,习近平关于社会革命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革命、如何认识社会革命、如何推进社会革命、如何保持革命精神等问题,在多个维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继承和丰富发展。在内涵承继发展维度上,习近平强调社会革命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引发的社会基本制度更迭,也反映为重大社会变革,丰富了社会革命的时代内涵;在特征认识维度上,习近平深刻把握社会革命的规律,指出社会革命是阶段性与连续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必然性与历史主动性的辩证统一;在引领机制维度上,习近平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给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价值追求维度上,习近平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新时代伟大斗争,推动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受极左错误的影响,我们在理解和宣传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否认革命和平发展的形式.最近,我国理论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个理论问题,发掘了过去被忽视的革命导师有关革命和平发展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对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的道路是大有稗益的.为了准确地、完整地理解马、恩、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我认为,还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