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它来源于生活,这在理论上怎样解释呢? 水壶中的水达到一定温度时,容器底部和器壁会出现一些小汽泡,这种小汽泡是由吸附在容器壁和溶在水中的空气形成。汽泡中除了一定量的空气外,还有因受汽热而产生的饱和水汽。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向汽泡内蒸发的水汽就逐渐增多,汽泡内的压强也就增大,导致小汽泡逐渐膨胀,在浮力作用下由底部上升。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积累总结出来的,它们特点是简单、通俗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有的谚语还蕴涵着物理知识,如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谚语——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就可以用沸腾的知识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许多资料介绍"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笔者认为,这个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发声体的不同及发生的部位不同所造成.即水沸腾之前的发声体是气泡及壶底,发生的部位在  相似文献   

4.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灶火上水壶发出呼啦啦响声时,你连忙提醒爸爸妈妈去关火,他们却说:别急,水还没开呢,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啊!也就是说,开水发出的声音比接近烧开的水还要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容器壁的表面如果用放大镜来看的话,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小空穴。  相似文献   

5.
正或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灶火上水壶发出呼啦啦响声时,你连忙提醒爸爸妈妈去关火,他们却说:别急,水还没开呢,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啊!也就是说,开水发出的声音比接近烧开的水还要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容器壁的表面如果用放大镜来看的话,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小空穴,其中也吸附着  相似文献   

6.
这是因为壶里的水在加热沸腾之前,由于空气和热力的对流,使壶中  相似文献   

7.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这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悟出的道理.意思是说:烧水时,在水被烧开之前,有一段较长时间发出“轰隆轰隆”较响的声音(没有生活经验的人以为水被烧开了);待烧开后,只发生“嘶嘶嘶”较弱的响声.我们知道,反映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在烧水的过程中,水被烧开之前,由于容器下方的水先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上方密度较大的水则下沉,而产生水的上、下层间的对流(如图1).此时,上、下流动的水之间因为相对运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一昼夜要进水2.5L~4L,维持生命活动。由于“生水”常含病菌等,所以必须喝煮开过的水。在煮水的过程中,你可感觉到“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用壶烧开水时,水会发出响声.水的响声有两种:一种是水快要沸腾时,发出的连续的响声,音调很高;另一种是水沸腾时,发出的"噗、噗、噗"的断续响声,音调远没有前者的高.为什么水烧开时响声的音调不高,快烧开时响声的音调却很高呢?  相似文献   

10.
面对小萌的"面有难色"和"低头不语",作为班主任的郁老师,除了无奈,应该还有更多的不甘。无奈的是小萌完全有"不说"的权利,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强行让她开口,不甘的是自己平时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挑战,却无法对"当事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难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相似文献   

11.
“教书匠”是教育者今天依然必须追求的梦想与极致,而流行于教育阵地多年的理念“不做教书匠”,致使教育圈内出现不为、难为、假为甚至乱为等诸多乱象.文章从“不做教书匠”是否片面解读了“教书匠”的内涵、是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否能把“教化”的责任落到实处、是否可使教学研究产生应有的作用等视角发出理性追问,探究问题本源,审视教育现状;同时,澄清事理,还原真相,促使教育者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