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旗上的字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即七届二中全会。在教学时,有的老师使用了上面这幅图片,或者使用大会的其他一些照片,但是细心的学生却发现这些照片中挂在主席台的党旗上有几个字.这几个字是“中国共产党”。但是,现在的党旗却没有,为什么七届二中全会的党旗上有字呢?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为迎接全国胜利和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新中国,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而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讲话,至今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平山县柏坡岭下,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来到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赢得了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西柏坡以其独特  相似文献   

4.
高保卫 《人民教育》2021,(10):31-34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至上精神""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立国兴邦精神""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相似文献   

5.
鄢洪林 《历史学习》2004,(10):15-16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第一,西柏坡,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所在地,占领了“天时”。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西柏坡村,自然条件优越。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春、…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导读》2011,(5):2-F0002
西柏坡村在河北省平山县内。西柏坡革命旧址,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原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领导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使这个普通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8.
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中央机关的大伙房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胜利召开。在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苑教育》2019,(11):6-6
“老师的现场教学和实地参观,让我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赶考’精神。作为一名即将回家乡工作的毕业生,今后我也要努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近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加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后,河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努尔比亚木·阿不力孜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地位形成了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文化资源、廉政文化资源和民俗及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对西柏坡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新提法.以此为导向标保护和开发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促进西柏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和谐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秦立海 《学习之友》2009,(10):14-19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驻地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到北平,毛泽东形象地将此次搬家行动称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率领中央政治局领导前往河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1947年5月、1948年4月,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同志分别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领导集团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阶段是我们党在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时期。周恩来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西北部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hu)沱河北岸,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全国土改运动;胜利指导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第二届志愿者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作为志愿者C组小组长,参加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学的教师培训。通过与西柏坡中学、文都中学、通家口希望小学、西柏坡希望小学、八一小学等五所学校教师的交流,合理调整了培训方案,采用案例教学、主题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圆满地完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村在河北省平山县,距石家庄市约一百余公里。在解放战争的后期,西柏坡曾是中央工委和党中央的所在地,是党中央进入北平前,在农村的最后一个驻地。中央工委和党中央在西柏坡的这段时间,也就是从一九四七年五月到一九四九年三月的这段时间,正是中国革命处于地覆天翻的大转折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等一系列的重要会议,部署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从而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向最后的胜利。这就使得研  相似文献   

16.
屈仲 《政治课教学》2003,(3):F002-F002
十六大刚刚闭幕,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两个务必”“赶考”等精神构成西柏坡红色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但是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远远未达到它应有的地位。利用当前传播力最强的自媒体微短视频传播西柏坡红色文化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我们既要动员政府文化部门、省市各级主流媒体机构,也要依靠抖音、快手、等微短视频平台,通过微短视频传播西柏坡的红色基因、红色革命史和红色文化资源,让西柏坡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提高西柏坡红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增强河北省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的阴谋失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转为重点进攻山东、延安等老解放区。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刘少奇、朱德等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带领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指导地方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指挥下,解放战争很快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己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9.
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进入晋察冀解放区。在迁至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前,曾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居住和活动了40天。城南庄在阜平县城南40华里,自1939年便是北方分局、北岳区党委机关所在地,群众条件良好。1946年11月重新成为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司令部驻地。边区政府和群众团体环此不远。先是1947年4—5月,中央工委曾在此工作过一段时间,随即先行迁往西柏坡。国民  相似文献   

20.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同志率领党中央机关,从川口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于5月26日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毛主席和党中央几位领导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