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11,(35):18-19
9月11日,美国各地民众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10周年。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布什与现任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也搁置党派分歧,共同出席了纽约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在竞选中一再表示,在当选之后,他将在外交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不仅是因为布什的外交政策在美国已经丧失人心,而且还因为作为民主党人的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理念与身为共和党总统的布什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失败的英雄     
今年的美国大选冷门迭爆。第一个冷门就是: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角逐中,一位新闻记者对布什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虽然他最后未能如愿,但仍然是  相似文献   

4.
选举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选民不喜欢政治家给自己找借口或替罪羊,希望看到的是有积极精神的领袖。在我看来,走出困境的办法,则是反问选民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回到四年前吗?"经过两党提名会,奥巴马在民调中大步超出。虽然这样的优势能保持多久还需拭目以待,但民主党在提名会上的表现却远远胜过共和党,则是不争之事实。民主党提名会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克林顿的演说。虽然我觉得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说更具历史意义,但克林顿的演说无疑获得了短期的政治效应。他演说刚刚结束,一位共和党评论员就惊呼:"克  相似文献   

5.
美国1992年总统大选,11月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阿尔肯色州州长比尔·杰弗逊·布莱恩·克林顿经过13个月的紧张的竞选活动,(特别是1992年7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推选他为总统候选人后,他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一直领先于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终于以较大的优势当选美国第42届总统。11月4日和以后几天美国报刊均以大量篇幅,对大选的结果、经过以及影响加以报道。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11月4日、5日接连出“大选特辑”,《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也均出版“大选专号”。本文将《纽约时报》11月4日关于大选揭晓的报道和版面编排简介札次,以供参考(头版版式见插图)。  相似文献   

6.
本次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布什的一个公决。美国有句老话:“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特别是议会选举,选民选的是具体的候选人,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能表达本地方的利益。但是,这次选举,大家根据全国政治站队,选民谈论的是选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而不在乎某个候选人。乃至几位在地方上很具人气的共和党议员,因为和布什在伊战上立场太近被选了下来。美国的选民终于明白,选布什当.总统是个错误。但总统任期四年,大家无能为力,只好选布什的对手占领国会,使之无法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7.
1952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之年.当时的形势是民主党在罗斯福和杜鲁门的领导下,已连续执政24年,倘若共和党在这次大选中仍不能东山再起,美国的两党政治将变成有名无实,甚至从此寿终正寝,共和党再无崛起的希望.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共和党要改朝换代,取得1952年大选的胜利,必须推出一个“满意”的候选人.当时共和党内有两大派:一是以中西部为基地的保守派,一是东部的自由主义集团.保守派早已内定拥护代表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塔夫脱出来竞选.塔氏出自美国政治名门,父亲老塔夫脱是前任总统,他本人曾做过三任参议员.他的家世、作风、言论、丰采都代表着一般认为是反工人、反社会福利、反自由主义、冰冷保守的典型共和党,美国新闻界叫他“共和党先生”.  相似文献   

8.
安替 《新闻世界》2008,(3):12-12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民主党人杰西·昂鲁曾用这句话道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实情。2004年总统选举中.布什一共募得3.67亿美元,而民主党候选人人凯瑞募得3.29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经济学家》(1月27日)枪口下的民主从乐观角度来看,1月30日举行的伊拉克大选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件。在经历了数十年独裁统治之后,伊拉克人终于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在自由的选举中决定自己的领导人。但在现实中,布什输出民主运动旗帜下进行的伊大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凌乱和最危险的一次大选--枪口之下的伊拉克民主进程,脆弱依然。  相似文献   

10.
如果希拉里和奥巴马犯了错误(这很有可能,特别是新手奥巴马),如果两人到年底在民调中还落后于共和党的对手,戈尔登高一呼,就会改变大选的牌局  相似文献   

11.
胡瑛  陈力峰 《新闻前哨》2008,(11):26-27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作为一个审视美国媒介与政治之间功能性依赖的窗口。本文考察了美国大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各种政治传播策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阵营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阵营利用“软宣传”的方式,在媒体上使出了各种招数,以形成时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政治传播个案。  相似文献   

12.
大选期间,一直有人质疑奥巴马行政经验严重欠缺。尽管他就任后在外交上有起色,但在国内事务上却是表现平平,让支持者们感到失望。为什么拥有大多数选民支持,民主党也拥有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优势,而奥巴马仍然政绩不佳?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美国大选:山雨欲来风满楼 今秋,美国大选最壮观的秀场又将席卷全美大小城镇。尽管大多选民为选举宣传所厌烦而不愿投票,但2004年总统大选仍有重要意义:四年前靠佛罗里达重新计票才上台的布什,自然希望此次洗刷当年的“窃国之嫌”,并证明反恐政策的正确性;而在国会势力日衰的民主党则指望控制白宫这一最后能争夺的阵地。  相似文献   

14.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总是给政界风云人物带来新希望。1988年又是美国的总统选举之年,早在1987年初,角逐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竞争就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1984年的总统竞选中,加里·哈特几乎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最终仍名落孙山,枉费了几多心血,还背上了130万美元的沉重债务。经过两年多的反思和准备,哈特又踌躇满志地力图东山再起。1987年4月13日,他正式宣布参加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这一次他似乎时来运转了,4月底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在战略上具有关键意义的衣阿华州,他得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美国《新闻周刊》 (1 月24 日) 匆忙之人 从改写美国税收政策到重构社会保障体系,将民主制度从伊拉克扩展到整个穆斯林世界,看不出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有任何颓势流露。但布什必须意识到,有将近50%的美国人对他报以质疑的眼光,国会山的共和党大佬们也不那么听话,加上2008年大选热在中期选举后就将初现,布什想要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必须争分夺秒。《经济学家》(1 月15 日) 再来四年 在美国历史上,大多数连任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如果没有爆出丑闻,就总是一副疲倦而不积极进取的姿态。但布什在第二任期内,表现出了更大的野心:不仅准备推行1981…  相似文献   

16.
张涛甫 《新闻记者》2008,(12):31-35
2008年的美国大选改写了美国政治历史,奥巴马从4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民主党参议员,迅速蹿升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他的崛起创造了一大政治传奇,刷新了肯尼迪在1960年代所创造的美国总统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7.
历时8个月的美国第53届大选已于1996年11月5日结束,现任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当选连任,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一些政客为了获取廉价的政治利益而不惜破坏非常重要的中美关系,罗姆尼和他的副手就是这样的政客。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言辞是危险的10月19日,正参加洛杉矶地区一次华裔助选活动的众议员赵美心接到了奥巴马竞选委员会打来的电话,在民主党和共和党选情胶着之际临危受命,成为该委员会全美35名共同主席中的一员。奥巴马竞选委员会是奥巴马的助选团  相似文献   

19.
中期选举虽然不太可能引发美国的政治革命.但却会把奥巴马头上逐渐消失的光环彻底打散,让他和民主党真正地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美国大选即将举行,舆论焦点早已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戈尔和小布什争夺白宫的决战上。其实,对于美国的内政外交来说,与总统大选同时进行的国会参众两院的选举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无论谁当选新总统,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与国会讨价还价,他的所有竞选诺言都将变成空话。民主党力争保住白宫,又想增加在国会中的席位。共和党要争取保持国会的多数,也想夺取总统宝座。斗争激烈,形势微妙。 美国宪法赋予国会宣战权。但从1941年对日本宣战以来,美国国会尚未对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