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德莱尔在现代主义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敏感激烈,才华横溢,却不会循规蹈矩。纵观其46年的一生,我们更多地看到矛盾与痛苦。波德莱尔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充满着愤怒,苦恼和迷惘。艺术创作时期,他正身处新旧交替时代,于是他在创作上常出现矛盾冲撞也就在情理之中。他曾说过: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的大正末期,昭和初期,原有的自然主义文学已呈现衰败之势。而就在这一时期,以横光利一为中心的新感觉派文学的兴起,和无产阶级文学一起,宣告了日本昭和文学的开始,为昭和初期的日本文坛注入了活力。因此,对新感觉派文学的全面认识及研究,不仅对日本昭和文学史,而且对日本近代文学史全貌的正确认识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方文学,即亚洲和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可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古代东方地区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中古东方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东方文学实力较弱但却放射异彩,现代东方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中国是一依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永续不绝。1910年诞生的日本白排派对中国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以武者小路、有岛武即、志贺直哉、长与善郎等中坚作家为代表的白样派,是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文学史的分期,在原则上采职古代、中世纪、近代这种三分法,他们将近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视同义语)上大集团文学流派它热情宣传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和积极向上的自由主义,以高扬崭新的理想主义和真诚的人道主义而闻名世界文坛。这种全新的思想,对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奠基者们来说,当然一拍即合引起审美共鸣,并积极促进中…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研究兴起了"重写文学史"热,在引进西方理论和重新审视传统观念的背景下,文学史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上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突出表现在对历史性、审美性和当代性的关注.新时期的文学史研究是对旧模式、旧观念的突破,是对新观念的寻求和新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自我"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明治时期的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此后虽然出现了对政治小说再评价的动向,但其地位却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文学史的书写内容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也会不同。在"自我"文学史观被摈弃的今天,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文学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这80年文学的历史.中国近代文学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终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和先声.它是中国文学由古代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期的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却是整个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说,上世纪最后20年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有一定进展的话,而近代文学史教学的薄弱状况却至今未有改变.在许多高校中文系的本科教学中,基本不讲近代文学史,甚至连黄遵宪、梁启超、王国维有什么重要的作品都未涉及.近代文学知识的欠缺,知识面的狭窄,严重地影响了对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整体把握.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文学的创作风貌和文学现象,更准确地认识中国文学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总体特征,必须重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林纾与严复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两们出的散文家、翻译家,赢得了“译才并世数严林”之誉。随着时代的急剧变化,他们的散文创作与译述都起着微妙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他们在表现方式与译述方法以及家世、生平、思想、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在创意上追求如下特色:以散文思潮为经,文艺理论为纬,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20世纪散文发展历史(囊括传统意义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散文史)。即用文艺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展现和描述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的流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世纪散文作家作品作出合乎这一流变、趋势的文学史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不乏女性作者,但文学史里却难觅其踪。这既是儒家男尊女卑的反映,也是男性主导历史、对女性愚化的结果。女性文学作品具有男性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价值,男性笔下的中国妇女形象也有待于从女性角度去重新解构。要想全面构建中国文学史,就必须客观地确立女性作者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达到此目的可从5个方面人手:用女权主义理论审视中国文学史、整理古代女作者作品、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考察女作者、诗史互证和对作品的“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报刊业初兴于清,其产生和发展对于近代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广泛影响,小说即依凭报刊的媒介特点和载体优势在近代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不仅创作数量剧增,而且自文体观念、审美视野、创作机制、叙事方式等方面俱显纷呈多元的嬗变.晚清报刊业与近代小说之间相互消长影响.审视和研究二者发展进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探寻晚清社会历史的本相,认识近代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应有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兴盛于七八十年代,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影响却极其深远,在各国的文学中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痕迹。在现代审美视野下重新审视这一流派,发现它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欧美现代派小说和中国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学形象麦石安前言前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掀起一场“重写文学史”的讨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热烈反响.尔后,出现一批新的史学论著,显示着这场讨论的成果与回报。这些新论著力图改变以往文学史的庙疾,从写作内容到编写体例都作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是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近代日本文学史的史期划分上重史实、重文学本体;在日本文学的总体特点上强调现世思想和"美之爱好";在研究方法上强调文化角度和"同中求异",这些都对后来者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桐城派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久远的文学流派。五四以后,对它的评价有失公允。近二十年学术界重新审视桐城派,在九在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力度不够之处,二十一世纪的桐城派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近代“歌体诗”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近代文学是文学史上变旧创新的时期,近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征,而以诗歌为最。近代诗歌,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察它怎样从传统格律诗走向现代新诗的具体历程,探索其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代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类作品——“歌体诗”,就是从旧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现代文学史”、“给文学大师重新排位”的呼声不断出现,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有过。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对各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文学史系列的质疑,其根本就是以解构的眼光审视传统的文学经典,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学史的片面性。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哲学的总体论纲魏义霞王其山一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对自身存在境遇的一种理性审视和情感渲泄。中国近代哲学,简而言之,便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审视现实的诊断书和追求光明前途的寻路史。这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国近代哲学的主题和基本特征。从盘古开天地到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20.
尽管杨世骥只是一位业余的近代文学研究者,《文苑谈往》只是一本探讨近代文学思潮、派别和作家作品的论文集,然而该著篇篇文章都渗透着著者一以贯之的明晰的文学史眼光和学术史意识,作出了多方面的学术开拓。杨世骥通过新鲜、可靠、充实的材料提出并解决了诸多文学史上颇有价值的问题,其视野涉及到近代诗(包括新派和旧派)、词学、戏曲、小说、翻译文学、政论文等领域,隐隐体现出著者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总体构想。其文章往往能做到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知人论世,论从史出,对近代作家作品既具"了解之同情",又不乏"当代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