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100m、400m和1500m三种不同全速跑后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选取同一年级同一班共六名志愿者参与本实验。方法:分别记录六名受试者全速跑完100m、400m、1 500m运动前和运动后3min的血乳酸值和心率值。结果:两名受试者进行100m无氧运动后,血乳酸值和心率值均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血乳酸值最高达7.6mmol/L,心率值最高达154b/min;四名受试者进行400m和1500m有氧运动后,血乳酸值和心率值升高幅度较大,血乳酸值最高达16.2mmol/L,心率值最高达192b/min。结论:人体内的血乳酸含量和心率大小随运动项目的负荷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氧运动前后血乳酸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无氧运动,而无氧运动前后心率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有氧运动。因此,可根据血乳酸值和心率值来评定人体运动的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2.
Conconi等人最近指出:心率在渐增负荷中的转折点是较理想的推测有氧阈的指标。而我们认为:说它是无氧阈的推测指标则更为恰当些。为了验证我们的看法,我们对11名体质状况不同的受试者进行了测定。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渐增负荷运动。记录每分钟心率。每分钟采一血样以测定血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当用功率(瓦)表示时,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下:有氧阈与无氧阈r=0.92;有氧阈与心率转折点r=0.89;无氧阈与心率转折点r=0.97.有氧阈时的功率(166.4±52.6W)显著低于心率转折点时的功率(234.5±69.5W),而无氧阈时的功率(240.0±67.1W)与心率转折点无显著差异。另有16名受试者重复做两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大学生人群,选择7项日常体力活动方式,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监控,构建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佩戴传感器,可以有效对运动过程进行记录,每种运动形式特征明显。(2)不同类型的运动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同一种运动方式不同速度之间没有差异,说明传感器可以有效区分运动类型。(3)将加速度值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垂直加速度Vcz和综合加速度值VM的能量消耗模型,分别为:W/min=-9.173+0.004×ACz+1.09×Sex+0.241×BMI+0.060×HR,W/min=-12.57+0.008×VM+0.921×SEX+0.242×BMI+0.053×HR (M=1,F=0)。(4)通过回带验证,两个能量消耗方程均有很好的拟合度,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4.
赛艇项目三级负荷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两种三级负荷的测试方法,即4min和8min三级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8min测试的心率和血乳酸值均显著性高于4min测试的值(P<0.01),而4min测试的无氧阈功率则显著性高于8min测试的值(P<0.05);在这两种测试方法之间,心率、血乳酸值和无氧阈功率都存在高度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 m多级往返跑(20-MST)作为预测青年女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VO2max)指标的有效性;建立20-MST预测青年女足运动员VO2ma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优秀青年女足运动员的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简易的监控依据。方法:9名上海市U18青年女足的运动员,在室内跑道进行20-MST。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佩戴心肺测试仪(K4b2:意大利、Cosmed公司)和polarRS400(芬兰)实时监测摄氧量和心率(HR)的变化,并测试记录安静时和运动结束后即刻的HR和血乳酸值。结果:K4b2测得的VO2max和20-MST预测值相关性系数r=0.85(P≤0.01);预测值显著低于K4B2测得的结果(P≤0.01),平均低7.9 ml/kg/min;20-MST中的跑动距离与K4b2测得的VO2max的相关系数r=0.911(P≤0.01);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 0.034×S(y:VO2max ml/kg/min; S:跑动距离m; R2=0.998,P≤0.01),且DW检验残差具有独立性,残差符合正态分布的趋势,具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度。结论:(1)20-MST软件预测的VO2max值与K4b2测得的VO2max相关,但预测值偏低;(2)20-MST中的跑动距离与K4b2测得的青年女足运动员的VO2max高度相关,可以用来预测青年女足运动员的VO2max;(3)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034×S。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不同强度和时间运动时,血乳酸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有明显升高(P<0.01)。其变化特点与运动强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但大强度短时间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上升尤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大鼠过度训练时间与血乳酸值变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鼠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模拟过度训练并进行血乳酸值测定和运动时间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整个训练期间运动后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后期升高幅度较早期、中期显著下降(P<0.05);每天的运动时间早期到中期逐渐增加,后期显著下降(P<0.05)。因而初步提出了血乳酸值下降的变化可能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反应,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可能潜在过度训练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场地世界杯赛前阶段,两名自行车运动员(郭×、顾×)分别应用“减量增强度”和“训练量不变”两种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课中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适应的差异。方法: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郭×和顾×3周完成7节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TIET)课,每节课包括4组内容为次数不同的“120 r/min稳定踏频骑20 s +60 r/min放松恢复骑10 s”训练。郭×单节课总骑行次数逐步减少、总传动距离逐步增加,而顾×常规训练课总次数不变。采集训练课中的骑行功率、做功、心率及每组骑行后的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郭×单节课总做功从第1节课的266.8 kJ逐渐降低至第7节课的201.0 kJ,但单节课的平均功率出现逐课次增加的变化趋势。郭×仅第2节课的平均心率较第1节课下降6.1%,接下来5节课明显回升;郭×第6和第7节课后的血乳酸清除量(ΔBLa)分别显著升高至1.05 mmol/L和1.3 mmol/L。结论:在场地自行车赛前阶段完成的7节功率车Tabata训练课中,通过减少训练课骑行次数、增大阻力档位,可在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降低训练量以促进体能恢复,完成“减量增强度”的赛前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心率指标为服用β-阻断剂和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强度。方法:35名服用β-阻断剂和40名未服 用β-阻断剂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在活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摄氧量、心率、血乳酸和自我用力感觉,并持续监测12 导联心电图。利用Pearson线形回归建立峰值心率的预测公式,据此提供不同年龄服用β-阻断剂和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的适宜运动强度。 结果:(1)服用β-阻断剂和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的峰值心率(117.9次/min和138.1次/min)分别只达到“220-年龄”这一方程预测的最大心率 的75%和88%;(2)服用β-阻断剂和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在其90%峰值心率时出现了心肌缺血和无氧代谢加强的征兆;(3)服用β-阻断剂和 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的峰值心率预测公式分别为161.2-0.74年龄(r=0.78,P<0.01)和194.1-0.88年龄(r=0.76,P<0.01);(4)本研究为不同 年龄的服用β-阻断剂和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提供了适宜的上限运动强度和下限运动强度。结论:为了能达到训练效果最大化,损伤风险最 小化,服用β-阻断剂和未服用β-阻断剂冠心病患者的适宜运动强度应在其峰值心率的70%~85%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拳击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前后生理生化指标、心理学指标和HRV指标的变化,多维度监测拳击运动员的运动疲劳。方法:本研究以6名优秀拳击运动员为对象,分别在4周赛前训练阶段开始前和结束后(大赛前6周至大赛前2周)的调整休息次日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测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浓度,并在采血当日测量清晨醒后晨脉和心率变异性,在早饭后填写运动心理疲劳问卷(ABQ)。结果:(1)4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血清睾酮、睾酮与皮质醇比值较训练前显著降低(-38%、-52.7%,P<0.01),血清皮质醇和晨脉均显著升高(+32.4%、+20.4%,P<0.05);(2)ABQ调查显示,4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成就感降低、运动的负评价、心理疲劳Z加权总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P<0.05、P<0.01);(3)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4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lnLF、LF/HF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四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优秀拳击运动员机体运动疲劳以机体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心脏承受训练负荷能力降低为特点,运动心理疲劳加剧以成就感降低、运动的负评价升高为特征,lnLF、LF/HF升高提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衡倾向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生理生化、心理指标与HRV结合可较全面监测拳击项目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温环境(31.5℃,55%相对湿度)γ-氨基丁酸(GABA)对人体运动中体温调节的影响.方法:2种条件,18名男性耐力性运动员以60%最大负荷进行40min功率自行车运动,60转/min.GABA运动实验(trial-G)口服运动饮料(3 ml/kg)含GABA 1000mg,对照运动实验(trial-C)口服等量运动饮料.连续测定核心体温(直肠温)、皮肤温.结果:trial-G中,核心体温在运动后12 min至运动结束低于trial-C,在运动后高于trial-C(均P<0.01).trial-G中,平均皮肤温度在口服GABA 5 min后的安静期、运动中及恢复期均高于trial-C(均P<0.01).trial-G与trial-C运动结束时,核心体温为(38.45±0.25)℃与(36.58±0.42)℃(P<0.01),平均皮肤温度为(38.59±0.24)℃与(36.39±0.55)℃(P<0.01).结论:高温环境口服GABA抑制人体运动中核心体温升高,促进皮肤散热,但运动后有严重高核心体温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ABSTRACT

This study compared criterion to minimally invasive, practical measures of core (Tc) and skin (Tsk) temperature during 30 min of moderate-intensity cycle exercise in a heat chamber (35°C, 60% rH). Tc was monitored using a core temperature pill (Tc(Pill)) and tympanic thermometer (Tc(Tymp)) during rest, exercise, and recovery in 15 participants. Tsk was monitored using hard-wired skin thermistors attached to a data logger (Tsk(T)) and a thermal imaging camera (Tsk(IR)) in 11 participants. Tc measurement resulted i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 mean bias of 0.1°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1.0%, and correlation of r = 0.74 between devices. Tsk measure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a mean bias of 0.6°C, CV% of 2.3%, and correlation of r = 0.61 between devices. Tc(Tymp) demonstrated acceptable agreement with Tc(Pill); however, caution is advised when using Tsk(IR) to give accurate measures of Tsk during exercise.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对接受连续刺激的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D951生理实验教学系统,分别记录分析了置于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任氏液中的蟾蜍腓肠肌(n=64)接受连续电刺激(850ms、7.5V)时的单收缩曲线。结果:①25度以前,随温度升高,肌肉收缩能力增加,20-25度时达最高峰,以后随温度继续升高,收缩能力迅速下降。②随肌肉收缩时间的延长,收缩力量呈现上升、平坦、下降三个阶段。其中有17.9%样本中下降阶段呈现前期的陡降和随后的缓降两个时相。③随收缩时问的延长舒张速率与收缩速率之比逐渐降低。结论:蟾蜍腓肠收缩的最适温度为20-25度;肌肉舒张能力的降低是肌肉疲劳的主要特征之一。提示运动时应防止运动肌过热而导致肌肉疲劳;运动训练中应加强肌肉舒张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皮划艇决赛的男子皮划艇组运动员在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的夏训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温度和湿度对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方法:分别在辽宁大连和广东肇庆两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环境中执行同一训练计划,并在训练期间进行生理生化以及训练学指标的测试。结果:为期6周的训练,两个组都能基本上完成训练计划的内容,运动员无论生理生化指标上,还是在训练效果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一定相对较高温度、湿度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相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训练不一定产生差异性影响,即在高热、高湿环境进行训练并未对划艇组的训练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运动中运动鞋内的温度和湿度舒适性,采用6通道温、湿度测量系统对25名运动员穿3款运动鞋跑步时的鞋内脚前掌、足弓和足跟等3部位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测量,并结合受试者主观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运动鞋内温度随运动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跑步速度越快,前掌温度越高;运动鞋内相对湿度随运动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运动结束后,足弓部的温度迅速升高,鞋内各部位湿度快速增长;穿不同运动鞋运动时鞋内温度和湿度变化有明显差异性,穿透气性和排湿性好的运动鞋运动时鞋内相对湿度可明显降低,穿透气性能较差的鞋则相对湿度不降反升,感觉不舒适。  相似文献   

20.
白虎汤对运动后体温升高的降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实验对比法,对20名男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的体温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服药二周10名服白虎汤组的体温明显低于服安慰剂组的体温,提出白虎汤对运动后的体温上升有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