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明几何题 ,我们一般常采用综合分析法 ,这确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但在证明过程中有时却过于复杂 ,不易理解 .而用解析法来证明就可以简化证明 ,且思路清晰易于理解 .下面利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来解决一些几何题目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 :用点的径向量表示 :对于有向线段P1P2 (P1≠P2 ) ,如果点P满足P1P=λ·PP2 (λ≠ -1 ) ,则称点P是把有向线段P1P2 分成定比为λ的分点 ,O是空间任意一点 ,则OP =OP1+λOP21 +λ .例 1 如图 1 ,设△ABC的三个顶点为A、B、C ,同一平面上有一点P ,今取Q、R、S ,使PC∶CQ …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常常会遇到直线与线段相交时求参数范围的问题,这里先介绍一个简单结论,从而简捷地解决此类问题.定理 若直线l:Ax By C=0(A2 B2≠0)与P1(x1,y1),P2(x2,y2)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Ax1 By1 C)(Ax2 By2 C)≤0.证 设直线l与线段P1P2相交于点P(x,y),不妨设P不重合于P2,点P内分线段P1P2—的比为λ,则λ≥0,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x=x1 λx21 λ, y=y1 λy21 λ.∵ 点P(x,y)在直线l上,∴ A·x1 λx21 λ B·y1 λy21 λ C=0,整理,得 Ax1 By1 C=-λ(Ax2 By2 C).…  相似文献   

3.
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中 ,有很多题常采用间接的方法 ,而在间接方法中又以等积变换为常见 .下面介绍一种新方法 ,为我们在解题中提供一条途径 .     图 1如图 1,设线段AB上一点P分线段AB为mn(APBP =mn) ,若平面α过P点与线段AB相交 ,则易证A点到平面α的距离是B点到α距离的 mn 倍 .简证 分别过A、B作平面α的垂线 ,C、D分别为垂足 ,连CD(P一定在CD上 ) .由△ACP ∽△BDP ,得 ACBD =APBP =mn ,即AC =mn ·BD .下面举例说明它的应用例 如图 2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  相似文献   

4.
题目 已知OA、OB不共线 ,AP =tAB(t∈R) ,用OA、OB表示AP(新版高一《数学》10 7页例5 ) .     图 1解 ∵AP =tAB(如图 1) ,∴OP =OA +AP =OA +tAB=OA +t(OB -OA)= (1-t) OA+tOB .若令 1-t =λ,μ=t,则OP =λOA +μOB且λ +μ=1.此题可加强为 :定理 若OA、OB不共线 ,则点P在直线AB上的充要条件为OP =λOA +μAB ,其中λ +μ =1(λ、μ∈R) .证明 充分性 :∵OP=λOA+μOB ,λ+μ =1,∴OP=λOA+(1-λ) OB=λOA+OB-λOB ,故OP -OB =λOA…  相似文献   

5.
沈凯 《中等数学》2003,(1):15-16
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首先是在图形中选出一对不平行的有向线段 ,设为a、b ,则平面内的其他有向线段均可用a、b惟一表示 ,即AB =pa +qb .有序实数对 (p ,q)可看成AB的“坐标” ,这里近似于复数 ,但它的优点在于直观性 ,a、b可以是不互相垂直 ,同时起始点可以任意选定 ,从而对于解决几何问题有着较大的自由度 .本文仅就两个方面说明它的价值 .  一、证明三点共线定理 1 A、B、C为平面上不重合的三点 ,则A、B、C三点共线 AB∥AC 存在实数λ,使AB =λAC .定理 2 a∥\bλa + μb =0 λ + μ =0 .图 …  相似文献   

6.
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的一般途径是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当所证的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四条线段不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时 ,则需一中间量作媒介 ,进行等量代换 ,举例说明如下 :1 借助相等线段代换例 1 如图 1,在△ABC中 ,AB =AC ,AD为中线 ,P为AD上一点 ,过点C作CF∥AB ,延长BP交AC于E ,求证BP2 =PE·PF。[分析 ] 由于PB ,PE ,PF在同一直线上 ,不能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 ,故应考虑等量代换。连结CP ,易证△ABP≌△ACP ,所以CP =BP。故可用CP代替等积式中的B…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面积之和证题通过引辅助线 ,把三角形分割成几个小三角形 ,则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分割成的各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运用这一关系 ,可以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例 1 已知 :如图 1 ,△ABC中 ,AB =AC ,P为BC上任一点 ,PD⊥AB ,PE⊥AC ,垂足分别为D、E ,CF是AB边上的高 .求证 :PD PE =CF .分析 由PD、PE是垂线段不难联想到三角形的高 ,由高进一步联想到面积 .这样 ,思维的角度就定位在面积关系上了 .连结AP ,容易看出PD、PE、CF分别是△APB、△APC、△ABC的高 ,而这三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数形结合是高考重点考察的数学思想之一 ,在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命题中 ,都有着较充分的体现 .数形结合方法使用的主动性和熟练性 ,集中表现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潜质 ,反映了数学的简练和趣味 .就中学数学内容而言 ,数形结合多指以形助数 ,即以图形或图像之关系反映相应的代数关系 ,并解决有关代数问题 ,具体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图形增强代数概念的直观性     图 1例 1 已知P点分AB的比为 13,则B点分AP的比为多少 ?此问题若以有向线段数量来分析 ,至少要注意(1)点分有向线段所成比的定义 ;(2 )对于数量有AB=-BA ,AB…  相似文献   

9.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重点内容辅导姜长修,吕宗东一、直线方程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主要研究直线方程的求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图与数的转换等内容例、△ABC的顶点A(一1,1)、B(2,0)、C(3,5),P是线段AC上的一点,且直线过点P把△AB...  相似文献   

10.
证明线段比例中项是平面几何中常见的问题 .研究此类题的证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 .现介绍几种证法供读者参考 .1 直接证三角形相似当所证的比例线段 ,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时 ,可通过证三角形相似证明 .例 1 已知两圆内切于点P ,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C ,PA、PB交小圆于E、F .求证 :PC2 =PE·PB .分析 :PC、PE在△PCE中 ,PB、PC在△PBC中 .考虑证△PCE∽△PBC .图 1证明 :如图 1 ,过点P作两圆的公切线PD ,则∠PEC =…  相似文献   

11.
成果集锦     
whc175的限定《初等数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中的whc175是叶中豪提出的如下问题:设PQRS是四边形ABCD的内接四边形,A′、B′、C′、D′分别为SP、PQ、QR、RS的中点,则AA′、BB′、CC′、DD′共点的充要条件是什么?本文将其极特殊化(令D重合于C),得到定理 设△PQR内接于△ABC,A′、B′、C′分别是RP、PQ、QR的中点.记APPB=λ1,BQQC=λ2,CRRA=λ3,则AA′、BB′、CC′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λ1λ2λ3=1.BQCAPy图1A′′CB′xRO证明…  相似文献   

12.
成果集锦     
whc136的证明文[1]第229页列出杨学枝的如下猜想:whc136设P、Q、R分别为△ABC的边BC、CA、AB上的点,记AQ+AR=u,BR+BP=λ,CP+CQ=v,则p+q+r≥(μ+λ+υ)-12(λυμ+υμλ+μλυ),其中QR=p,...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高考第 2 2题是一道平面解析几何题 :如图 1,已知梯形ABCD中 ,|AB|=2 |CD|,点E分有向线段AC所成的比为λ ,双曲线过C、D、E三点 ,且以A、B为焦点 .当 23 ≤λ≤34 时 ,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这里介绍用《几何画板》来探究这道题的过程 ,并谈一点想法 .1.首先是作出双曲线 ,找出点E( 1)如图 2 ,在x轴上取一点B ,作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 .( 2 )在OB的中垂线上取一点C .作B、C关于 y轴的对称点 ,得到点A、D .( 3)连结BC、CD、DA ,用直线连结AC .( 4 )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画圆 ,交直线A…  相似文献   

14.
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 ,使液体的表面积收缩最小 .用正方体铁丝架拉出的肥皂膜并不是正立方六面体 ,而是如图 1所示的肥皂膜形状 ,怎样从表面张力使表面积最小的结论 ,去解释这个现象呢 ?先介绍预备定理 .①定理 1 :在三角形内一点与三个顶点的连线 ,若两两夹角为 1 2 0°,那么该点与三个顶点所连线段之和最短 .该点称为费马点 .图 1          图 2设P为△ABC内一点 ,若∠APB =∠BPC =∠CPA =1 2 0° ,那么AP +BP +CP最小 .分析 :连接PA、BP、CP ,将△ACP绕A点逆时针旋转 60°到△AC′P′处如…  相似文献   

15.
同一直线上顺次四点A、B、C、D构成的线段|AB|=|CD|的充要条件是线段AD与BC的中点重合为一点.巧用这一关系解题,有时可给我们解题带来许多方便,现举例如下:1 证明线段相等例1 直线y=kx+b与双曲线y29-x28=1及其渐近线顺次交于A、B、C、D四点,求证:|AB|=|CD|.分析 本题若按常规解法可求出交点坐标,然后算出|AB|,|CD|.如若注意到A、B、C、D为直线与双曲线顺次交得的四点,利用AD与BC的中点重合来证明|AB|=|CD|,则可避免繁重的计算,巧妙地完成证明.证…  相似文献   

16.
(35)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复习要点1.关于比例线段(1)在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项,b叫做比的项.(2)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线段.(3)如果a∶b=c∶d,那么、叫做比例外项,、叫做比例内项,d叫做a、b、c的.(4)如果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c的.(5)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点.2.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几何不等式     
平面图形中的几何量 ,包含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以及图形的面积 .每类几何量之间均存在许多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研究这些不等关系就构成了几何不等式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1 .线段不等式( 1 )如果A、B、C为任意三点 ,则AB≤AC BC .并且仅当C点位于AB线段上时等号成立 .这样就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 .( 2 )三角形中 ,大角 (边 )对大边 (角 ) .( 3)两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 ,夹角 (第三边 )大的第三边 (夹角 )也大 .( 4)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另外两边之和的一半 .2 .角的不等式( …  相似文献   

18.
题目 如图 1,在△ABC中 ,∠A =6 0°,AB >AC ,点O是外心 ,两条高BE、CF交于H点 .点M、N分别在线段BH、HF上 ,且满足BM =CN .求MH +NHOH 的值 .图 1  解法 1 连AH交BC于D ,过O作OP⊥BC于P ,连AP交OH于G .设⊙O的半径为R ,连AO、BO ,则AO =BO =R .由∠A =6 0°,知∠BOP =12 ∠BOC =6 0° ,OP= 12 BO =12 R .由欧拉定理 ,知G为△ABC的重心 ,且 OPAH =PGGA=12 ,故AH =2OP =R .设∠BAO =α ,由∠AOB2∠C ,知∠BAO =90° -∠C ,且∠HAC…  相似文献   

19.
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它具有如下重要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求解某些几何证明问题,从构造线段垂直平分线人手,然后利用其性质,可简化思维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如图1,D、E是△ABC的边BC上两点,AB=AC,BD=CE.求证:AD=AE.证明过A作AF⊥BC于F.∵AB=AC,∴BF=CF.∵BD=CE,∴DF=EF.∴AF是DE的垂直平分线.∴AD=AE.例2如图2,E为△ABC的∠A的平分线AD上一点,AB>AC.求证:AB…  相似文献   

20.
1.an∶bn=c∶d型如果欲证的等式是an∶bn=c∶d形式,一般要考虑证明分别含有a、b为对应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利用面积关系或射影定理进行证明.图1例1 从圆外一点P引圆的切线PA,割线PCB.求证AB2∶AC2=PB∶PC.分析:含AB、AC、PB、PC的三角形是△PAB和△PCA,而易证△PAB∽△PCA,∴AB2AC2=S△PABS△PCA=12PB·AH12PC·AH=PBPC.例2 已知矩形CEDF内接于圆O,过D作圆的切线与CE、CF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A、B.求证:BC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