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师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教育的语言必须净化、必须讲究,还要有必要的修饰。老师和家长一样,常常恨铁不成钢。但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被父母宠大的、哄大的。他们对恨字当头的爱大多不接受,对语言带刺的爱大多不喜欢。批评教育学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储备许多方法和词汇,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从中挑选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词汇。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爱的阳光。教师的爱在心里、在语言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常说三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师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教育的语言必须净化、必须讲究,还要有必要的修饰。老师和家长一样,常常恨铁不成钢。但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被父母宠大的、哄大的。他们对恨字当头的爱大多不接受,对语言带刺的爱大多不喜欢。批评教育学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储备许多方法和词汇,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从中挑选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词汇。  相似文献   

5.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即使在学生犯错时,老师也应该把对学生的爱摆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老师的批评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前提下,如果再能讲究艺术,效果会更好。一、批评应把握"三坚持"(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一定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持之有据,客观公正。只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必用"教鞭",不能有"冷眼"和"讥笑"。班主任要用爱去感化学生,用宽容去包容学生。离开了爱与宽容,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让班主任的批评撒满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班主任的批评撒满宽容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一、让批评撒满爱的雨露前苏联教育学家马柯连卡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教师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不仅要做到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但如何在批评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爱,就需要我们探讨批评的目的、尺度、场合和方式。一、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  相似文献   

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而感受到师爱的学生却很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对学生要爱之有方,严之有度,要注意师爱的艺术。一、要严之有度、严之有方、严之有情,让学生能悟出师爱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无可非议,但首先要严之有度,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而严肃地指出,并帮助其找出原因,提出希望。若学生能承认错误并表示想弥补过失时,教师此时就应转批评为表扬,化严肃为宽容,让学生从老师言谈举止的变化中窥探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教师一个温馨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都会如一泓甘泉,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身教重于言教,让无声的语言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业务熟练,知识广博,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做出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10.
顾伟伟 《上海教育》2009,(19):49-49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批评学生似乎不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专门的权利,它和表扬、鼓励一样,是教育的一种常态形式。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粗暴、没有智慧的批评不但没有让学生改正错误,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语录,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最美的语言,爱更是班主任走近学生、教育学生的法宝。身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有责任用真诚的师爱浇灌班上的野百合,让他们迎着阳光茁壮成长、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12.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24):41-41
正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方式更是一门艺术。适度、得当的批评教育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潜心研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起到批评教育的效果。批评教育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探究各种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批评教育模式,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批评处处彰显教师对学生深切关怀爱护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比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14.
杨源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1-17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有一定的可行性教育,是激励也是规范,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要有。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得用到批评。  相似文献   

15.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学生不等于会爱学生,对学生的爱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就难以充分发挥爱的教育作用。可见,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还须有爱的艺术。就实践层面而言,爱的艺术是爱的具体化的艺术,教育之爱的艺术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的艺术。教育的秘诀就是通过对学生具体的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等言行和神情,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  相似文献   

16.
刘新建  张波 《农村教育》2006,(12):49-49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育人要有“四心”。  相似文献   

17.
批评的艺术     
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警觉,改正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努力。这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切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得当,催人奋进;批评不当,适得其反,使人消沉,甚至使人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掌握运用好这门艺术呢? 首先,必须从爱出发。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只有真心地爱学生,并通过言行把爱传给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对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批评教育是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然而,批评教育如何做到行之有效,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是教师必须学会并掌握运用的教育艺术。批评教育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必须进行批评劝告。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将缺点错误加以改正呢?近读《孙子兵法》,发现其中的许多谋略很适用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批评。《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伟大的军事作,虽然所讲的是对敌作战的用兵之道,但是也可以将它活用为对学生的批评之术,巧妙地“制服”学生,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