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审题四法山西/武玉莲第一,抓“标志”,确定文章的体裁。审题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许多题目本身就有体裁标志,抓住了标志就可以确定该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下面介绍一下主要体裁的常见标志。1.记叙文的常见标志主要有“记”“纪”“忆”“事”等。如《回...  相似文献   

2.
审题六要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一旦审题有误,就会使作文跑题、偏题。因此,同学们要擦亮一双审题的“慧眼”。一、抓标记,辨文体。命题作文中,常有一些词语给人以提示,依据这些提示可以把握作文的文体和写作范围。如《青蛙脱险记》《第一次……》《我和老师》《一次合作的思考》,其中“记”表明是记叙文,而“第一次”表明是记事的文章,《我和老师》中的“和”表明一种关系,因而文章记叙的内容应突出“我”和“老师”两个方面,《一次合作的思考》中的“思考”提示了本文主要写由“一次合作”引发的感想,而不是“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作文题目可谓“壶小乾坤大,字少内容多”。将作文题目分析得透彻、准确,对作文来说无疑是初战告捷。但如果审题出现失误,则会一步“看”错,满“篇”皆输。审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看“三词”,这一点在小学作文中尤显突出。一、什么是“三词”在小学生记叙作文的题目中,一般有一个这样的词,它鲜明地指出了写作对象,让我们知道这篇作文是记人、叙事、描景或状物,这个词我们就叫它“中心词”。如《一个勤劳的人》,其中“人”就是中心词,它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篇作文是记人的。在作文题目中往往还有一个这样的词,…  相似文献   

4.
【审题】文题为“琐忆” ,“忆”则表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 ,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人和事 ,“琐”则表明所记的是“小事” ,且不只一件。“琐忆”一文则是通过所忆的几件小事来全面地表现一个人或表达一个中心。【构思】本文作为复杂的记叙文 ,可以记人为主 ,也可以记事为主 ,无论写人叙事 ,都要以记叙描写为主 ,适当地进行抒情、议论。议 ,要结合具体人、事而议 ,情 ,要是真挚之情 ,不可泛泛而议 ,也不可矫情 ,这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难点之二是 :无论写人叙事 ,都要围绕中心展开 (中心即是文章的“纲”)。做到“琐而有纲 ,琐而有序”。基…  相似文献   

5.
1.下面四组作文题目,在写作内容上差异最大的一组是() A.《人生坐标》《位置》B.《落榜》((淘汰》 C.《尝试》((生活教会了我》D.《校园拾趣》((校园写真》 2.从表达方式看,可不必写成议论文的文题() A.((莫以成败论英雄》B.《失败是成功之母》 C.((在挫折面前》D.《应加强挫折教育》 3.判断下列文题后审题提示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 错误的打“x’’。 A.《作文与做人))—考作文,也是考做人。() B.《感情与认知》—感情是因,认知是果。() C.《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连人都可以“克隆”,何况移植记 忆呢?() D.((诚信》—做…  相似文献   

6.
教完《天山景物记》后,我让学生以《家乡景物记》为题搞了一次仿写,结果全班38名学生竟有34名这样开头和结尾:“朋友,你到过我家乡吗”?“朋友,如果你没有到过我家乡,我可以当你的向导”。单就这两句而言,实属学舌,全班竟如出一辙,而且所写内容大同小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完全是一次失败的仿写!由于审题指导时,我只着重讲了“应该这么写”,而忽略了“不应该那么写”,以至造成此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雷同。细想起来,这次仿写失败,至少  相似文献   

7.
戏有戏眼 ,文有文眼。出现在文题上的便称之为“题眼”。题眼犹如文章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它的主脉或全脉 ,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题眼教学法从题眼切入 ,以纲带目 ,带动全篇。此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如下 :1 寻题眼 ,构想文思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合理性。以《琐忆》为例。该课题从语法结构上看 ,是个偏正词组。中心词“忆”前有“琐”作修饰语 ,交待了所忆之事的细而多的特征。其中“忆”暗示了行文线索 ,“琐”挑明了文眼 ,揭示了艺术手法。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审题、解题入手。(1)破题释义 ,捕捉题眼。教学一开始 ,教师可…  相似文献   

8.
(一)标志特征简快审题艺术 简快审题,有时还可根据题目的标志来进行。 不少题目具有一定的语言标志,一看就能确定其体裁、范围或重点,为我们审题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先看下面一些比喻: 例1,“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孙犁《荷花淀》) 例2,“如果你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碧野《天山景物记》) 例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它的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我们细读这篇文章,就会发现,《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且你还会发现文中有一个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雯雯不会     
“看《天线宝宝》,看《天线宝宝》,我要看《天线宝宝》。”我一回到家里,女儿雯雯就缠闹上来。“你自己去开嘛。”“雯雯不会。”“你以前不是会吗。怎么今天就不会了?去开吧,你会的。雯雯会的。”磨蹭了一会儿,女儿终于自己去开影碟机,放进《天线宝宝》的VCD影碟。开了音箱、电视机,美滋滋地看起来。  相似文献   

12.
雯雯不会     
“看《天线宝宝》,看《天线宝宝》,我要看《天线宝宝》。”我一回到家里,女儿雯雯就缠闹上来。“你自己去开嘛。”“雯雯不会。”“你以前不是会吗,怎么今天就不会了?去开吧,你会的,雯雯会的。”磨蹭了一会儿,女儿终于自己去开影碟机,放进《天线宝宝》的VCD影碟,开了音箱、电视机,美滋滋地看起来。看样子,女儿不是在撒娇。这就奇怪了,以前要看  相似文献   

13.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用游记形式写的一篇说理散文。当时,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通判。在这之间,王安石曾在扬州、鄞县等地做官,对北宋王朝的社会弊病,有所了解。他怀抱着“欲与稷、契遐相睎”(《忆昨诗示诸外弟》)的志向,要在政治上干一番事业。在舒州时期,他认真读书,砥砺志节,曾约了一些朋友在一起讲论学问。他的朋友王令在《因忆灊楼读书之乐呈介甫》一诗中说:“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睢鸠”(自注:“时讲《诗》《易》”),就是一证。《游褒禅山记》虽然是用游记的形式写的,但却反映了王安石的思想品格和他的治学态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唐锼《琐忆》两个问题:一、《琐忆》结构是否紊乱;二、《琐忆》所记七次谈话内容该如何概括。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你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孔乙己》中的其他人最记得孔乙已的什么?”“《孔乙己》中的其他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三个层面,在三“记”之间探究“忘”与“看”的深刻内涵,一步一步真实再现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是残喘在‘忘’与‘记’之间的苦人”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句,历来不少注本都未详为解释,解释得较为详细的本子,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第一册:“君既”句: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蒙、被。录:记得。北京大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君既”二句:“见”,蒙、被;“录”作“记”解。此二句言“既然蒙你永远记着我,过不多久就希望你来接我”。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也注释得很笼统:“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  相似文献   

17.
《礼记·学记》中有这么一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教学走向进步的标志。从另一角度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一、说影子1.自由说说影子。如 :有太阳的地方就会有影子 ;影子会变长变短 ;影子会跟着人走……2.看图说影子。出示课件 :你们看 ,太阳出来 ,小明的影子也就出来了。(1)看图认识生字“前、后”(“前、后”两字分别在小明的前后出现 ,以便学生理解方位)。拼一拼 ,读一读 ,想个办法记一记。(2)用上“前、后”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3)在小明的左右出现“左、右”两字 ,用上“左、右”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3.同学们说得真好 ,老师也想来说说影子 ,请你仔细听听 ,老师哪里说得好。(师背诵课文《影子》)二、读《影子》1.…  相似文献   

19.
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情趣。 我常常思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那么富有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究竟“趣”自何处来?我想以他上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为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趣”自疑中来 于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他们在头脑里多装一些“问号”。他启发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  相似文献   

20.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白居易为什么将《望江南》改为《忆江南》?读了作品可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改与不改却大不相同。《忆江南》是一组词,是作者离开杭州任所,居住洛阳时所作,当时词人已是67岁高龄了,自然是“忆”合适。同时“,忆”字突出了中心内容和主题,从“忆”江南到“忆”杭州,到“忆”吴宫,紧扣本题,层次分明。因为白居易的这组词太有名了,从此《忆江南》就被列入词牌名,原先的《望江南》反而渐渐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