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人的文学”观初萌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此间 ,文学开始由贵族阶层转向广大民众 ,并初步树立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至“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人的文学”观由起初“泛人性”地揭示人的“自然存在”,发展为“人生化”地描绘人的“社会存在”,进而达到了“个性化”地表现人的“主体存在”。之后的革命文学的倡导 ,进一步发展了“人的文学”观的意义内涵 ,它更加密切了文学与民众、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并且在文学中确立了广大民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五四”“人的文学”观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上将“诗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截然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段是不合理的。近代的“文学革命”是与资产阶级革命一起酝酿发展的,“诗界革命”实质上还不具备真正“革命”的意义。但我们必须看到,从黄遵宪“别创新诗之论”到梁启超“诗界革命”,拉开了中国近代诗歌体式变革的序幕,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为新文学运动奏响了序曲。它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到来之前的准备和实验,从而使得“诗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上下贯通的一体。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新文学?意思就是和传统文学不同,和传统文学对立,有反封建的很重要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它的历史意义就是体现了中国要求现代化。什么叫文学革命?就是要求用现代人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语言就是白话,现代人的思想就是民主主义。这样,自然要求学习外国的东西,追求新的东西。过去的传统包袱沉重,一定要打倒它。所以强调学习西方,接受外来影响是必然的。这是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精神相一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文学上提倡近代现代的民主主义,注重个性。这就是要求同旧的东西决裂。“五四”时期很少有人提倡学习旧的东西,如果有的话,就是  相似文献   

4.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一次空前伟大而彻底的反对封建旧文学的运动。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也产生了一些杰出的作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旧文学日  相似文献   

5.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言文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从发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周年了。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伟大开端,披荆斩棘,在斗争中成长和发展,发挥了揭露敌人、教育人民的战斗作用,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坚持文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原则,正视现实,在创作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反映现实,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战斗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它完全是适应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兴起并为之服务的。当时,反对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的旧文学,倡导反映“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新文学,在创  相似文献   

7.
“五四”文学革命,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兴起的;文学革命倡导者曾大力提倡以西方文学作为创造新文学的榜样;这次文学革命取得的诸多成就都与西方文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文学为开端的,所谓“五四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起始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而终于1927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开端,许多文学史家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而对五四文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却少有论述,然这功利主义的倾向却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0.
李大别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短短的光辉一生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文学活动仅是他整个革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虽然不是专业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但是他对“五四”文学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却是重大的、不可低估的。首先,他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介绍共产主义思想到中国,为我国“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新…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文学革命与"两个翅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翅膀论”是在“新儒学派”、“国学派”、“鸳蝴派”否定“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下 提出的,这是个错误的理论。它贬损、攻击“五四”新文学,粉饰“鸳湖派”的错误倾向,故意在严肃文 学、通俗文学与低俗文学之间制造混乱。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国故”所蕴含的存疑与平等意识,明显地汲取了五四民主精神;“整理国故”所采用的实证主义方法,体现了五四的科学精神;“整理国故”与“文学革命”有机互动,深化了“文学革命”的内涵;“整理国故”的思想主旨是创造新文化;“整理国故”虽有偏差,但其本质与主流同五四新文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期发表许志英的文章,就“五四”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文章说,1940年以前,文化界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学运动。这种看法虽不全面、准确,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学革命的阶级实质。四十年代后,特别是建国以来,文化界对上述定论却视为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文化交汇语境中理解“五四”和“五四”人物,使得对“五四”的理解有了历史的同情。“五四”是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中的一次高峰,中国要面对文化水平远超过自己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民族焦虑,这种焦虑感直接催生了“五四”策略性的激进主义武的文化调整。“五四”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整:在精神层面上,“五四”提倡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引发了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两大文化事件;在社会后果上,“五四”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在制度上,打破了三纲五常,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五四”是“说不完”的。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交织可以催生很多有意义的话题。从文学及史学的角度论及九点:激扬青春的“五四”、意在创新的“五四”、策略批判的“五四”、性别和谐的“五四”、文学母题的“五四”、文化传播的“五四”、文化磨合的“五四”、文化创语的“五四”和面向未来的“五四”,以表对“五四”90华诞的纪念。所谓“九点”其实也是“九脉”、“九维”、“九命”,喻示着“五四”文化经脉的顽韧、通达,文化精神维度的多元、多向和文化命运的强健、博大。  相似文献   

17.
该文回应了时下对五四文学革命典范性的挑战。从主体、传统、西方、文类方面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根本性意义。最后,还探讨了对五四文学革命评价的流变。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一样,在其开始,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致力于新文化的启蒙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为“五四”文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多年来,不少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在评说这段历史和文学运动时,却往往因人废文,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盘否定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张红 《文学教育(上)》2008,(11):138-139
众所周知,1917年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带来了动力与契机。而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的五四文学革命则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发展自身孕育的结果,是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文学革命于抨击“文以载道”的响鼓重捶中启幕.然而,它只反对新载之道,而非所有之道.革新文学以配合思想启蒙是文学革命的基本方向.投入文学的作家们的最高愿望是救亡新民.问题文学是启蒙精神与作家人生体验相结合的产物.错误源于先驱们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夸大认识.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均未跳出“文以载道”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