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国宏 《班主任》2009,(1):58-58
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很快结束了。在网上和所带班级的孩子们聊天,问起“咱们的老班”。学生们笑我:“小白老师,覃老师是我们的老班,不是你的。”我笑着辩解:“是咱们的,我也崇拜咱老班。”  相似文献   

2.
当班主任十几年了,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对我的称呼发生了变化,我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呼———“老班”。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走进教室,猛然看见黑板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欢迎老班凯旋!”当时我还真没反应过来“老班”指的是谁,后来才恍然大悟。当然现在“老班”这一称呼已从“地下”转为公开,学生甚至敢于当面说“老班”了,如:“老班怎么了”、“谢谢老班”、“老班再见”。“老班”,作为当前中学校园文化中的流行语之一,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这个词汇已无从考证。仔细品读推敲“老班”这个词,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老…  相似文献   

3.
当了班主任后,我被学生戏称为“老班”,从此和学生势同猫鼠。猫虽厉害,仅有一只,“老鼠”数量却多,且动辄四处出击,时不时闹点大小事,弄得老班我疲于应付:处理完张三又要关照李四,加上自身的教学负担和学校不定期派下的任务,逼得年近不惑的我常常生出“廉颇老矣”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乍一看,哟!“集团军”!恐怕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三光”政策的“制造商”──“日本集团军”,可本人今天讲的乃是咱班的“教师集团军”。 一、爱好“变脸”的老班 一提到咱班的“老班”,哇噻!那可谓是名震高一级部,在我们学生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叶××X吼一吼,高一(5)班抖三抖。”可是,在这里,我要做一个“作废声明”,咱们老班现在已日趋“成熟”了,不吼了! 但老班成熟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正所谓“旧招不去新招不来!”这不,咱们老班爱好上了“变脸”…… 那天,早读课刚下,老班就走进了教室,同平常一样,教…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十六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的“老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了解背景,突出批评之所以要突出批评,我以为应该是基于对目前教育现状的科学考察。首先,从目前的教育自身看,存在着对爱的作用不恰当的夸大的现象。教育的确是最讲爱的,但是我始终认为,这种爱和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有很大差别,因为我们给学生爱有鲜明的教育性,我称它为“教育爱”。“教育爱”的最本质特征是“教育”两个字,它包含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的导引,包含对学生“善”的褒扬,也包含对学生“恶”的纠正。  相似文献   

6.
“老班”叫陈学武,是我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我们总是叫他“老班”。“老班”老了,在电话里告诉我想看海。我说,中秋节来我这里吧,我带您去看海。“老班”犹豫了一会,说,路太远了,有三四千里吧?我说,您不是说年纪大了睡不着吗,您在火车上睁着眼坐二十五小时就到了,还有一车厢人陪着。“老班”笑了,说,那就去吧,带你师母一起去。  相似文献   

7.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8.
贾根生 《班主任》2009,(12):59-59
没考上重点高中也许是我的不幸,但能遇上“老班”这样的老师,确实是我们学生的万幸。那些日子,总盼着他来上课,总忘不了他的机智幽默。他的才华总是无声地浸润着我们稚嫩的心灵。我不知道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但我知道有这样的“老班”,我们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9.
公审垃圾篓     
一、选拔“庭审办案人员” 站在讲台上,我宣布自习课改上班会,同时告诉学生们,今天的班会要换个样子来举行:老班要带大家审问一个被告。既然是审案,自然需要一整套的机构。我先让大家自己报名,愿意参加法庭审案的办案人员,可以自己申请,然后我根据需要来确立人选。报名的学生不少,我挑选了其中的三位,这三位据我平时观察都是制造垃圾的“高手”。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始了,排座位又成了同学们最关心的事情。按以往的习惯,谁和谁同桌都是老班说了算,但排是排了,买老班账的同学并不多。本学期,老班一反常态,要求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这不,老班委托我收集“民言”,有好多同学还向老班打了“书面报告”呢!  相似文献   

11.
垃圾兄歪传     
吾前方之同桌乃我组之亮点人士也,他的本名暂且不提。垃圾兄这名词是我听老班训他时说他像收破烂的时,从我大脑里闪现出来的。其实他并不窝囊,反倒很爱干净。算了,不扯这些了。垃圾兄什么都知道,大到烹炸煮炒,小到围巾怎么系,他都能说出个门道。上次老班让写篇关于一项小制作的说明文时,全班都默然。于是,老班放宽政策,说写一道菜的做法也可以。那帮男生更是哑口无言,教室里唧唧喳喳全是女同胞悦耳的声音。突然,垃圾兄“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正经地说:“我会炒菜。”闻此,同桌顿感吃惊,心想眼前这七尺男儿还会如此细腻之…  相似文献   

12.
当班主任十几年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对我的称呼发生了变化,我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呼——“老班”。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走进教室,猛然看见黑板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欢迎老班凯旋!当时我还真  相似文献   

13.
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结束了,可是教育的主心骨——“爱”却留在我的头脑里,成了我教育活动的指南针,调适着我对学生的一颦一笑。霍懋征老师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乐章:黄静华老师33年的从教生涯,可用一个字代替——爱。所以她称得上是一位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明朝教育家王阳明的一句话:“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在我的班主任生活中,我感觉到爱是使“童子趋向鼓舞,中心喜悦”的最佳办法:“爱”是班级管理的最佳途径。而我所说的爱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老班”何许人也?乃班主任老师也,简称“老班”。 根据三年来的观察总结,我可以说是读透了“老班”。读透老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把我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面对的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他们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班"     
说起我们的“老班”。我真的有说不完的话。“老班”胖嘟嘟的圆脸,中等个子,带着一大堆的书从安徽千里迢迢来到了浙江,融入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老班”名叫“凌菲”,她解释说什么“凌”字的两点水要滋润“菲”字上的小草,真让我叹为观止。其实我们的“老班”很年轻,但我们都喜欢叫她“老班”,并非她年纪上的老,而是她说话、讲课很老到,全不像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学生。对于班级里面的卫生,“老班”可谓是“一丝不苟”。每次大扫除,她都亲自把关,还时不时地给我们递毛巾,甚至亲自出马——洒水、拖地,擦窗,作为学生的我们有的时候真怀疑她是不是我们班主任。总觉得她像是我们的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抓住两个“转变”:一个是学生观的转变;一个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历来都围绕两个字来体现,就是“严”和“爱”。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严”和“爱”截然分开,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听说过这旬名言:“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相似文献   

19.
本学年,我接了一个由6个班的部分学生组合成的新班。这样的班级,学生们心气浮动是 在 所难免的,怎样使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对老班的眷恋,更快适应新环境呢?我设计 了这样的“三部曲”:一、到“新家”看看开学那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在操场上集合齐来自6个班的同学,面对他们或怯怯、或敌 视 的目光,我微笑着说:“同学们,我是你们的郭老师,从今天起,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家 园,首先,老师带大家到咱‘新家’去看看!”来到教室门口,我抢先一步打开录音机,顿 时教室里传出了热情的迎宾曲。伴着美妙的旋律,他们走进教室,眼…  相似文献   

20.
笑林     
《家长》2003,(4)
谁来参加老师:“星期五晚上的家长会,我希望每个同学的家长都来参加。”学生:“老师,叫爸爸来,还是叫妈妈来?”老师:“这没规定,反正你们家谁说话最有威信,就叫谁来。”学生:“那只好我自己来了。”?(供稿李平)爱太多了儿子考试不及格,爸爸打了他。心平气和之后,爸爸说:“孩子,爸爸处罚你,是因为爱你。你难道没有听人说过‘打是亲,骂是爱’吗?”儿子含着泪点了点头说:“这我知道,爸爸,但是,我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爱!”?(供稿张艺生)老师:“小明,请你回答,作为一个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是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