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移动互联技术引发了大众信息传播的热情,个人化的信息把关逐渐盛行,网络信息的把关变得复杂起来,既有"编辑"的职业化把关,也有一般用户的非专业把关。然而,把关人身份的泛化,并不意味着职业把关人的没落。泛"把关人"时代,编辑必须完成专业信息把关人、权威信息把关人、导向信息把关人的角色重塑,才能胜任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把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邓若伊 《编辑之友》2012,(8):60-61,64
自媒体实现了传者与受者身份合一,它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性于一体,把关方式从"组织把关为中心"向组织把关、个人把关、协作把关等多元把关方式转变。自媒体传播中把关呈现出新特征,即把关主体泛化、把关过程隐蔽化、把关方式多样化、把关对象复杂化、把关结果零散化等。  相似文献   

3.
孙瑶 《传媒》2017,(20)
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把关方式相比传统媒体发生了改变,"把关人理论"也由此饱受争议.本文通过量化研究梳理了"把关人理论"近20年(1996-2016年)的研究状况,证实了把关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结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事前把关"与"事后把关"的理论应用和把关方式,并从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公民三个层面对"把关"角色重新定位,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编辑把关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关"(Gatekeeping)一词,作为传播学领域的术语,主要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选择行为有关.自1949年怀特对卢因的"渠道和把关人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对信息"把关"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大众传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从编辑把关角度切入,着重探讨编辑应该如何把关、怎样把关才能最大限度地生成意义和创造价值.笔者认为,编辑把关可以分成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 "把关人"(gate keeper)又泽为"守门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囚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后来传播学界对"把关人"理论作了更加丰富的演绎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蒋路加 《东南传播》2018,(8):106-108
目前的媒介环境兼具动态性与复杂性,而经典"把关人"理论已无法充分解释这一变化,亟待将活跃在资讯聚合平台中的多元把关人容纳到理论框架中.本文通过对Buzzfeed和《今日头条》平台中信息把关过程的比较研究,分析和论证了资讯聚合平台中多元协作把关机制的存在及运转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该类平台中典型的四种"把关人"角色:算法、专业新闻机构的记者、商业或非商业组织的专家、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个人.最后,本研究结合案例分析,用资讯聚合平台中的协作把关模型对把关过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丰富了新媒介语境下"把关人"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掌握微博及"把关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对"把关人"理论在微博媒体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将从微博及对"把关人"理论的概述入手;分析"把关人"理论对微博环境重要性;深入探析把关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着重从各个侧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把关人"理论回顾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从主体、过程、模式等角度剖析传统"把关人"角色的颠覆趋势,分析普通网民在信息接收、解读、发布等层面对传统"把关人"角色的超越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出公众媒介素养对于更好的进行传播把关,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京明 《传媒》2014,(9):26-27
正在网络信息泛滥、新媒体"把关人"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报刊在主流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格外紧迫。其中,报刊"把关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领域的先驱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这一理论后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又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勒温于1947年提出把关人概念,而怀特则将"把关人"概念引入到了新闻领域。这之后,学者们针对把关人做了大量的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得到普及和发展,对信息和新闻的传统把关模式遭到了技术上的障碍和受众的抵抗。在这种背景下,把关人的层面和主体等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新的把关方式对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产生了影响。搜索引擎产生的信息歧视是值得人们警醒的问题。同时,网络将传统媒体里主要由编辑、记者等专业人员承担的把关权力移交到了网民手里,网民的"多数人的选择"和"意见领袖"作为新的把关机制似乎预示着一种平民把关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档案馆作为口述校史的组织者,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也肩负着口述校史"把关人"的任务。"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媒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都要主动或被动地经过个体或群体的"把关"向大众传播。文章拟从活动组织者、访谈引导者、信息鉴定者、叙事构建者、反馈连接者五个方面对高校档案馆所担负的"把关人"角色进行分析,以明确其定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宇航 《今传媒》2020,28(5):65-67
在当前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媒介文化景观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于影视剧质量把关的缺位,从不同层面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重构。基于此问题,本文选取了"小片片说大片"为主要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近三年的短视频作品,发现其为影视剧作品的把关赋予了个性化、互动参与性等新特征,使"把关"过程成为一种新的观影体验,符合受众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习惯,扩展了"把关人"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外延。  相似文献   

16.
学者对"把关人"的研究多停留在新闻选择和加工环节的分析以及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方面。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研究"把关人"在新媒体中的适应性等内容也是方兴未艾。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受众对"把关人"的反馈机制,也鲜有人从心理学层面进行剖析。本文试着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受众对"把关人"的反馈,通过分析受众对"把关人"逆反心理的产生、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逆反心理的措施这些方面,希望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3):10-19
算法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传统视域下把关理论的基本范式面临结构性转型,即把关主体从人工到人工智能,把关关系从训示到迎合,把关机制从编辑到算法,把关内容从整体到碎片。算法把关范式也带来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失去主体性的算法把关缺乏导向管理意识;基于用户画像的算法把关产生"过滤气泡"效应;不可见性的算法把关容易操控公共舆论;基于量的积累的算法把关排挤了高质量新闻。算法把关范式需要进行结构性治理:算法新闻的提供商要将人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算法新闻的用户要提升自我"算法素养",算法新闻的设计者要具有内心自律和社会责任,算法新闻的监管者要加强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19.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把关人”缺失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尝试运用传播学、社会文化学对现实社会中网络媒体的"无政府"状态加以分析,指出"把关人"地位下降存在的各种原因,其目的在于强调最终挽救"把关人"的是人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