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数学课还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不能突出训练重点和教学序列,结果造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开放”,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多动”的机会。 一、提供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 传统的课堂,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连发言后坐下来都得要教师批准才敢,这样的课  相似文献   

2.
平时教研活动中,常围绕着“课堂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降低教师活动量”这样的话题来研究、讨论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结果教师的活动量还是降不下来,教师面对的还是那么几个能说会道的好孩子,多数的学生只能坐“冷板凳”,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引进“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为教学设计融入创新理念,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侧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演变规律的介绍,形成了“以教材为本、以大纲为纲”和“教师教课本、学生背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地理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探索问题的“历程”,这里说的“机会”和“历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课标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发、设计探究式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一是教师自己要敢于质疑过去呆板的教学手段,大胆尝试更加符合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羽 《成才之路》2011,(13):64-64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我们教师是需要“慢”下来了,其中将黑板还给学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慢”下来的方式。当然,在课堂中“慢”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慢节奏”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两种情景:教师提问后,学生们举起了一只只小手,当一位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马上把脸一板,送给学生一个寒心的“冷笑”,学生不如所措,灰溜溜地坐了下来,这是一种情景。而另一种情景是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的问题,老师却送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微笑”,让他坐下来再好好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堂公开课下来,如果课上得并不理想,执教者会感叹:“唉,学生没有配合好。”如果课上得颇为精彩,听课者则会赞赏:“啊,学生配合得真好。”那么,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否只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我以为应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是  相似文献   

7.
学生读书不动脑筋,是一大问题。每当谈及此事,同事们常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最近有机会听了几节语文课,渐渐地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教师“启不得法”。“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有一位教师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  相似文献   

8.
减负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师们期盼已久的“福利”.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减负.当下,家长们畸形的人才观、教育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教育官员的名声官职、教师们的绩效考核等,使减负成了高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摆设,“负”没减下来,“压”倒上去了,“压”未减下来,“担”倒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9.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文化”,就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现在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这当然是对的。校长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对“少”、“精”、“活”原则的认识一“、多”与“少”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两多”,一是课堂讲得多,二是课后练习多。教师想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教师把知识讲得过细过繁,一节课下来,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势必造成所学甚多而所得甚微的结果。要使少转化为多,应做到适时点拨。要落实“少”,教师的活动就要相应的减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练习,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探索,能动地掌握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二“、粗”与“精”“粗”指的是粗枝大…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师在由教学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化中,明显存在对学生的“性别歧视”。如男孩课堂表演、回答等机会多于女孩,女孩朗读、复述等机会多于男孩。这必然对学生个性、整体性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消融英语教学中的“性别歧视”,从而做到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3.
吕赟 《四川教育》2008,(9):48-48
装腔作势的“对话” 课堂上有一类所谓的“对话”,教师看似给了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实质上整个对话过程都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虽然课堂上有问有答,但是在话语霸权之下,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步一步地接近预设好的答案.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的“诱导”之中.  相似文献   

14.
狄晓红 《考试周刊》2009,(10):86-87
从教多年,笔者深知只有在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驭课堂。笔者往往得意于一节课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顺利完成,却间或在不经意间发现:课堂好似少了些许“生气”。仔细想来,自己把许多学生可能出现问题、暴露情况的“机会”都给“节省”掉了。知道某个地方学生的思维可能出岔,行为可能脱离教师掌控的范围,干脆绕过不问,或不给予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也就是不让学生有直面此问题的机会,这样一来少了很多“麻烦”。最近接连听了几节课,笔者发现新老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存在这种教师有意“回避”的现象,现就“认识分数”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雷娟娟 《成才之路》2012,(15):39-39
“放手”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放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境界!有人说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课堂上学生被教师以一个个问题或要求牵着鼻子找答案之类的形式秀,而是需要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获得真实的自己的体验及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提倡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种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合作机会,让学生好学、乐学。这样,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状态中,不断诞生新的价值。那么,在课堂中如何盘活资源,有所创新,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探索式学习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四个“开放”。一、教师要“开放”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有生命力,关键是教师的观念是不是开放。教师必须服从、服务于学,使学生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开放”——更新观念,改变做法。首先,爱心”是“开放”的核心。教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爱学生,关心学生发展,以“爱”为出发点。其次,理解、尊重”是“开放”的基础。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思维个体,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可能为教师制造出“麻烦。”教师必须认识到,伤害一颗心是容易的,而振奋一颗心需要成百倍的努力。我们唯有尊重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发展。最后,自身素质是教师“开放”的重要条件。自身素质高低制约着“开放”水平,也就是说,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开放。二、学生要“开放”事物发展的根...  相似文献   

17.
一“、两课”教学进网络的必要性1.高校“两课”课堂讲授的缺陷第一,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课堂讲授是以“两课”教师的活动为中心而进行的“,两课”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尽管这些年来许多“两课”教师纷纷进行教学改革,采取增加讨论和学生发言次数,引入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以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但由于受授课时间、师资力量、教学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得到发言、演讲和社会实践等机会的学生仍属少数,致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身心的解放:脑的解放,使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眼的解放,给他们创造了观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嘴的解放配以脑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手的解放,则更为他们提供了创造的机会;至于学习空间的解放,则使他们获得了自由表现的空间。所以说“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不是“模型”、“圈圈”,而是真正使学生获得解放的手段。──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机会”、“机遇”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一句朴实的语言“把机会留给学生”,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生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课堂是教师的讲台-组织、引导,和学生一同参与,但它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知识为载体,思考、尝试、探索、交流、欣赏和纠错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把一个个成功的机会留给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基本上没有讲解发言的机会和权利。其实,学生讲解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高中政治新课标倡导学生要“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讲解呢?在实践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导讲”教学策略。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