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已经颁布两年多了,“新课程理论”在报刊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科研意识稍微强一点的老师,我想感受都会比较深。打开电脑,你随意点击一下“语文新课程”,搜索出的条目就有四万七千条之多,“接受美学”、“多元解读”、“构建主义”许多新名词层出不穷;活动课、探究课、合作课如雷贯耳。但是不管你是专家还是一线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究竟怎样上好新课改的语文课?”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探索的新课题。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种“我体验,我参与,我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
引子 近日,几位刚毕业的老师前来听课,我上课的内容是高二册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课文由主到次及引用古诗文这两个写作特点进行讲解。由于由主到次这一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我便举了一个例子,以求开启学生的思维,通过理解例子的特点以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色。在讲解引用古诗文这一特点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品味,比如,“飞焰欲横天”的“飞”,“红云几万重”的“云”,“片片桃花雨后娇”的“娇”,前两个词写出了荔枝的鲜红欲滴的色彩,第三个词写出了荔枝内膜薄嫩的特点。分析时,学生主要是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品味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互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学、善学”。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法,我觉得轻松自在,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愉悦。学生们也觉得意兴盎然,回味无穷。我深切地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杜祥甫 《科学教育》2004,10(4):22-23
语文课堂教学要发扬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大纲》),“课堂讨论”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如何克服弊端?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尤其是学习心理,针  相似文献   

7.
每每听过一些专家的课,总感觉如沐春风、意犹未尽。这是为什么呢?反复琢磨一下,一个词便可概括,那就是“自然”。我认为我们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更应该追求那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自然天成之趣。但是,如何才能达到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呢?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最近几年,教育界的专家同人对此已有诸多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对“动态生成”,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理解:动态生成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案之前后,能根据自己的预设或实际的课堂,及时、灵活、随机、创新地选择、调整、优化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角度等,从而动态生成丰富、有效、富有个性和艺术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英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学语文》2011,(4):45-45
新课程的实施已近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很多曲折.其中对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争论也很多。曾经有专家把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奉为语文教改的至理名言.淡化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通过激发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不会读”为“我会读”,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在语教学中遵循的原则是:借鉴+变通+完善=特色。借鉴,就是引进、吸引;变通,即是灵活运用;完善,就是创新,这三合在一起就等于独具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此作为指导思想,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力求在“学法”上和“教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是“我”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如果没有了“我”的在场,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荒烟蔓草问的坟墓;没有了“我”的参与和体验,那么这样的教学行为,就是僵尸的游荡。  相似文献   

14.
从事语文教学已多年,深知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经过多年的尝试,现在我常用的是“预习、展示、点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高三学生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我的文章我做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文章的评改过程中来,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好课?随着教学不断的改革,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蜂飞蝶舞”,“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上去煞是热闹。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静心学习,咀嚼感悟的时间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一堂课下来,文本的“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俨然成了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升。语文教学就应该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已经颁布两年多了,打开电脑,随意点击一下“语文新课程”,搜索出的条目就有四万七千条之多,“接受美学”,“多元解读”,“构建主义”许多新名词层出不穷;活动课、探究课、合作课如雷贯耳。但不管你是专家还是一线的语文教师,也不管你把课程理论诠释得多么精透还是多么通俗,我想有一点我们必须达成共识:那就是语文课堂必须富有磁性。这样才能抓得住学生,才能谈得上真正地落实新课标精神。我这里所说的吸引绝不是弄几个新花样,图个热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如何让课堂富有磁性,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此,我只想谈谈在自…  相似文献   

18.
曹海永 《教书育人》2007,(12):33-34
婚后,饱受买衣服之窘迫的我(腰围二尺),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增肥。然而四年过去了,我的体态依然不见“充实”,“增肥”行动无效告终。是夜,我和妻子在回眸中开始“会诊”。“首先申明,吃的方面我可没亏待你!”妻子一脸的无辜。是啊,在妻子的精心料理下,我吃得挺不错的。“一定是挑食的陋习害了我。比如炝食我从不吃,肉类我很少吃。”“不错。”妻子对我的检讨很是满意,“你的睡眠与休息也不行,还有我怀疑你的消化有问题……”妻子的补充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9.
刘恩明 《小学生》2010,(2):39-39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单单要走进文本,去体会,去理解,去诠释文本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更应该走进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孩子,和他们一同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这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就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就要不断调整,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小”语文中探求“大”智慧,在“小”课堂中追寻“大”生活,在“小”文本中激发“大”情感。  相似文献   

20.
农业机械化专业所设置的《语文》课有其特殊性Z一是课时少,只有80个学时,一学期内完成;二是学生不够重视,毕竟不是专业课。考虑此专业的实际需要,我在教学中侧重学生口才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并结合教学内容,研制出几道“快餐”。一、演讲训练,从“我”开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演讲稿的写法,但如果出题不当,很容易写出空洞的标语性文章来,上台的效果更缺乏感染力。为激发他们第一次演讲的兴趣,开学伊始,我布置了一组题目:《我是谁》、《假如我是班主任》、《我爱我家》、《我与九七二班》、皆围绕“我”,从自身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