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姜建新这个同志,他不像个老板,他真是个农民,非常实在,就是真正让我帮助他能够打进世界,他的雄心壮志很感动我。"2014年12月18日,在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对姜建新如此评价。现年61岁的姜建新,是江苏丹阳市皇塘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30多年来,姜建新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执着地在农村打拼。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农民,1996年创办了丹阳市第一家民营农业企业——江南食用茵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月10日,姜建新凭借"优质草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的创作极为丰富.对于他的小说、诗歌、杂文和翻译作品,以至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及古籍序跋,都已经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和专著.然而对于鲁迅的写作理论,却很少有人问津.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有两点:一是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一般读者误以为鲁迅是不讲写作方法的,要学习写作,也不必懂得写作理论;二是鲁迅没有撰写过论述写作的专门著作,要研究鲁迅的写作理论,困难颇多.  相似文献   

3.
"我的写作就是为了玩","这样的创作我觉得很好玩",这是刁斗对于自己的写作态度的一种宣称.但是我觉得如果真地以为刁斗把写作当作游戏,大概就会被他的表象所迷惑.通过阅读了刁斗的几部作品,我发现在他的写作当中游戏性写作只是他的一种写作方式而已,而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有着极深的对现实生活的严肃态度.  相似文献   

4.
侯建新所著《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是一部详细讨论英国现代化在农村发生过程并与中国相关历史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侯建新同志在研究英国现代化发展史的过程中,以及在进行我国农村经济实地凋查的时候,曾经和我交谈过多次。他的这部著作使我不禁想起1929年我在进行全国农村经济抽样调查之前所做的工作。当时,为了在实地调查前有个理论上的了解,我曾经把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总结为赋役制、强役制、工偿制。那次概括是供调查工作者的参考材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几乎每年都有个别考生用文言写作.今年更有四川一考生用甲骨文写作,出了新闻.我在市重点中学执教35年,常有一些偏爱古文的学生问我:"先生,我很想用文言写作,你觉得可以吗?"我非常喜欢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然而我告诉他们: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我还在师大中文系读书时,他就是我的老师,今天,他给我的印象还跟过去一样:思路敏捷,言语质朴,待人诚恳。坐在他面前我不感到拘束。近些年来,写作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整个成人教育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而无论是搞写作教学还是学习写作的没有不知道刘锡庆的。“您有不少头衔吧?”我知道,这是名人的“共性”之一,但他的回答还是使我有些吃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写作》杂志编委、中央广播电  相似文献   

7.
我和郭家海老师并没有见过面. 五六年前,跟郑桂华博士聊天的时候,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是一位有想法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看到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写作教学研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去年11月,上海市写作学会教学峰会在格致中学举行,王荣生教授请郭老师来介绍研究成果.我去晚了,没听到他的发言.听崇明的教研员说,郭老师的量表细致周到,但感觉有些烦琐.远远地看一眼台上的郭老师,安静平凡,可惜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编辑《写作教学内容新论》的时候,和叶黎明博士聊天,再次说到郭老师.这次,我决定认真了解一下郭老师和他的写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邵燕祥 《科技文萃》2005,(3):180-181
林贤治一篇文章谈散文精神,涉及我的写作.其中有许多我当不起的推许,也有许多引起我深思的见解.比如他说,鲁迅写杂文用的是奴隶的语言,我写杂文用的是公民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到一本书,美国山姆·史沃普著的《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感触颇多.让我们来看看他给孩子们上的一节生动的作文课吧,课中有三个环节让我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10.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