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礼》是《三礼》之一 ,《十三经》之一 ,在儒家经典中 ,既是最重要的一部 ,又是疑点最多、争论最烈的一部。本文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概述 :一、有关《周礼》的名称、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二、有关《周礼》的来历、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三、《周礼》的主要注本简介。清季学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是集两千年来《周礼》注释学成果之大成的一部著作 ,博大精深 ,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3.
刘文淇少从舅父凌曙学,也曾授陈立《公羊》学,然而,在家学的渊源上,刘氏四代祖孙皆致力于《左传》,究其原因,实与刘文淇的尊王思想有密切关系。始于清初的一片“反杜”呼声下,刘文淇对杜预义例严加纠正,他利用古注辑存的成果,并凭借乾嘉时期典章名物考证日趋精进的优势,去例言礼,通过《春秋》褒贬揭示尊王之义。此外,在《疏证》的撰写上,刘文淇自称对沈钦韩《补注》“十取其六”,其中因袭了沈氏对杜预人格方面的怀疑,也据此驳斥杜注,申明《春秋》大义以尊王为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阮刻本《周礼注疏》为底本,以文渊阁本《周礼注疏》为对校本,对《周礼注疏·夏官》部分逐字校勘,发现文渊阁本有许多可订补阮刻本之讹误者。现摘出八条,列举如下,以见文渊阁本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阮刻本《周礼注疏》为底本,以文渊阁本《周礼注疏》为对校本,对《周礼注疏.夏官》部分逐字校勘,发现文渊阁本有许多可订补阮刻本之讹误者。现摘出八条,列举如下,以见文渊阁本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文淇为纂辑<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而完成的前期资料汇编--<左氏长编>不明去向,所以刘师培是否整理过<左氏长编>,晦暗不明.刘师培<春秋古经旧注疏证>与刘氏家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没有内在的关联,不是疏理<左氏长编>的结果.虽没有任何材料显示刘师培曾续纂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但他确实有过此信念,并作为未完之业,被后人引为憾事.  相似文献   

7.
《春官宗伯》是《周礼》中的一篇。郑玄为其作注,在训释名物、注解经文的同时,还寓思想于注疏,详细阐发了自己的诗乐主张,对诗乐与性情的关系、诗乐类别的划分、歌诗语言的艺术、诗乐的功能、诗乐的制作及传习之本、用乐的等级尊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给予后代诗乐研究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子述作鲁史而成《春秋》经。《春秋》经的王道观,是以其王霸史观为理论指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理想层面的《春秋》王道理想,孔子祖述尧舜的圣王治国理念,而主要又依托周公之礼并辅之以太公之法(刑律);二是在现实社会中吸纳、认可五霸的某些治世理念与外交做法。孔子的《春秋》王道观,并不同于《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的直接建构,而是通过述作鲁国《春秋》,在对实然社会的功德评判中,隐现其应然的王道理想。《春秋》经理想层面的王道观,以秩序、和谐、文明为特质与主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根基,以尊尊与亲亲为相互渗透的两大支柱,主要内容包括分别在以尊尊的政治秩序、亲亲的人伦和谐与修己安人的道德伦理。同时,与《论语》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天下有道相比,《春秋》在力主周王天下共主绝对权威的政治前提下,更加认同天子授权或尊王意识下的齐桓晋文之事。  相似文献   

9.
办人、倒头、难为、难顽、撩、应派。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贾谊是否为《春秋左氏传》的传授人,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在对贾谊及《春秋左氏传》的思想进行分析后认为:贾谊主张兴礼乐,实行儒家常规的礼乐教化,以渐进的方式移风易俗。贾谊主礼,特别迷信古礼,有偏向礼的形式而忽视礼的内容——仁的倾向,然礼一旦失去仁的内容就与法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就导致贾谊的思想有复古倒退和实行法治的倾向。由此可见,贾谊之思想与《春秋左氏传》之思想是具有一致性的。  相似文献   

11.
《左传》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历史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时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文章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秋时人们强调礼仪之分的背景,它是宗法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周礼背后“亲亲”、“尊尊”精神消除后而丧失其政治功能的反映。礼仪之分所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礼的生存合理性的反思:政治生活中的秩序规定以某种本有的秩序为本,将自然的存在赋予价值根源的意义,天人关系式的思维模式被采用。  相似文献   

12.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183;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3.
春秋晚期大夫家史的兴起,是先秦史学发展和史著形成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以《左传》所记载的一些春秋人物传说为切入点,考察《左传》对家史的取材,可知既有直接取材也有间接取材.这不仅可以说明家史是先秦史学发展的重要一环,还能提示我们先秦史著复杂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皇越春秋》是一部受《三国演义》影响的汉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思维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许多相似之处。黎利与刘备为践行仁义而奋不顾身,身经百难而屡次化险为夷,天助民愿之下却屡次坚辞拒绝登上高位。在作家的笔下,他们是言行一致、谦逊有加、有勇有谋、广开言路、贤明仁德的化身。他们登上帝位,不是获取权力,而是要承担更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唐代初期《五经正义》的问世使经学得到空前统一,而奉敕编纂《五经正义》的孔颖达于“三传”中独选《左传》以释《春秋》、并屡屡强经就传之举,使《左传》在《春秋》经传中的地位呈独尊之势,“遗经存传”之风盛行。但“安史之乱”后,以啖助、赵匡等为代表的“新春秋学”派却独尊《春秋》,对《左传》进行了诸多质疑和贬抑。而啖、赵此举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更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必需之举,体现出了一片拳拳救世之心。  相似文献   

16.
《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是传统礼仪教育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礼记》中记载了西周传统礼仪教育的许多事例及方法,其礼仪教育目标明确,社会推广渠道丰富而富有成效,对现代礼仪教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有不少论者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类型化的倾向,人物性格单调稳定,缺少变化.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当我们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都有很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晋杜预所著《春秋经传集解》是现存最古的完整的《左传》注本,在训诂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杜预注《左传》,所用训诂术语基本承袭汉儒,但受注释宗旨的影响,又有自己特点。分析杜注训诂术语,可得出这一结论:经过学者们的相续延用,常见训诂术语作用趋于固定,但由于学者注释古籍的着眼点不同,赋予训诂术语的功用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起"、"承"、"转"、"合"分别表征着一次性书写过程的开端、发展、变化和结束。正是在起、承、转、合的连续性转换过程中,书法作为时间性艺术的特点得以清楚展现,书法是"时序展开"的艺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这一切都是在书法时序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用笔的起、承、转、合来实现的,正是书法用笔的起承转合体现了书法形式随机生成和变化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