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观永明延寿现存著述,其思想最大特点在于"圆融"。延寿圆融观的产生,有社会政治文化历史根源、佛教自身统一发展需要、中外佛教圆融思想渊源、延寿自身经历学养以及对治时弊等因缘。其基本内容包括一心圆融观、中道圆融观和诸教圆融观三个方面,并内在包含三个方面圆融的实践观及其实践。其特色有三:"一心中道"的圆融观及其方法论、圆融中的批判和批判中的圆融的统一、大集成性。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哲学理论和文化借鉴意义,也对教界和现代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延寿以儒家思想作为修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南史>、<北史>之始终,实现了他"成一家之言"的写史初衷.李延寿的儒家思想源于他的家学传统,其家学传统则受到其郡望陇右以及河西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保留儒学传统的据点的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京城咸阳、长安一带有上林苑,云阳甘泉山下(今淳化县境)有甘泉上林苑,均为皇家宫苑。上林苑不涉甘泉上林苑。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近年考古调查资料,初步考证了甘泉上林苑的范围及其中一些宫观的大体方位。  相似文献   

4.
永明延寿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永明延寿信仰净土的缘由,认为永明的净土信仰是理所必然,势所必至.进而依据永明延寿著述,考察了其净土信仰的具体内容.并从中国净土宗和净土思想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永明延寿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被文学史家有意无意忽略的东汉赋作家王延寿,尽管现存其赋甚少,但他的一篇《鲁灵光殿赋》让当时最负盛名的学者、文学家蔡邕惊奇不已,并为之搁笔。在后来长达数百年间,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也一直受到好评。他在汉代赋坛和中国赋史上都应占居一席地位,特别是在题材开拓、用笔奇诡、描摹精细、气韵生动、语言瑰丽等方面都有超过前人的地方,启迪了后来者。  相似文献   

6.
汉甘泉昆明池遗址在甘泉宫遗址南面的小池村一带。考古调查证明,甘泉昆明池中曾有多个水面建筑。今其所在村庄名为“小池,”疑是当时因其较长安昆明池为小而称之。  相似文献   

7.
"占有"知识产品对于产权人及用益人来说都是准占有。对各类知识产品他人用益的理论概况就是知识产权用益法律关系。其包括意定和法定两类。其关系的给付是以用益债权人被动给付的,当然是以准占有为前提的。法定许可使用和合理使用都是知识产品的法定用益债权。本文就知识产权用益法律关系做一番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虚假破产罪为惩罚破产诈欺行为,其保护法益众说纷纭。有个人法益说也有社会法益说,然虚假破产罪究竟保护的何种法益,需从违法逻辑、犯罪实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北京洪恩灵济宫是福建闽侯洪恩灵济宫的分庙,曾是一座"雄伟轩敞,不下宫掖"的宏伟道观,名列明代京师九庙之一。由于北京洪恩灵济宫早已荒废,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文章考察了北京洪恩灵济宫之来历及其发展、衰落、荒废的基本史实,以向世人再现这座可与皇宫相媲美的宫观。  相似文献   

10.
机载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机载设备研究工作的重点,这是由于机载设备到寿更换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机载设备的使用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国家资源的严重损失。因此,对机载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机载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机载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提高了机载设备的使用质量,也有效降低了机载设备成本。介绍了机载设备寿命的概念与确定指标,并对数理统计方法及其在机载设备延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机载设备延寿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13.
淹没于水下的静乐宫,占据古均州城之半,它是古均州城的精神中心,也是明代武当山大修道宫的首宫。从文化学、建筑学的眼光,探涉明代静乐宫的文化背景、形制特色,复建后的静乐宫的建筑鉴赏等问题,可以了解静乐宫丰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对静乐宫建筑做艺术审美和结构鉴赏。  相似文献   

14.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宫殿赋是指专门以帝王宫殿建筑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赋作。"宫殿"题材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宫殿赋的两篇选文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宫殿赋的设立体现了传统赋学观的新变,其编排次序亦符合萧统用意。  相似文献   

15.
王平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10-113,135
《水浒传》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都写到了刘唐醉卧灵官殿,这应是灵官信仰在民间较为普遍所致。有关灵官之名及其事迹、信仰的记载都大量出现于明永乐年间之后,因此,关于灵官殿的细节应视为推断《水浒传》成书时间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风对词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宫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对词的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婉曲而绮丽、深情而绵邈的总体风格以及与音乐的关系,都可以看作是词的先声。宫词对词风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表现手法、情感基调、结构方式以及与音乐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宫怨诗以作者身份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女诗人的自我抒发与男诗人的代言之作。男诗人的代言之作构成了唐代宫怨诗的主要部分。这些男诗人的宫怨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宫人之怨、政治失意之怨、外嫁之怨等三类,多采用代言体的形式,其双重的心理机制使他们的宫怨诗并未与女诗人的宫怨诗有阻隔之感,反而深化了女性的话语特征,促使了女性主体的确立,强化了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是唐代宫怨诗中最有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五代政权中,唯后唐建都于唐代东都洛阳,中兴之意,不言而喻。传统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洛阳的后唐宫廷生活,诸如帝王之勤理朝政,褒奖群臣,征藩开边,后唐的宫廷建筑、宫廷习俗、宫廷乐舞、宫廷游艺、宫廷服饰等等,皆可视为唐代文明的延续。这就是和凝《宫词百首》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因后唐宫廷史料传世甚少,和凝宫词无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通过诗史互证,可了解后唐时期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