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诞生于18世纪的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被后世认为几乎具备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所有特点,斯特恩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小说中处处体现,甚至作者自身影像在小说中也有所折射,使得作品与作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金山》以其强烈的情节表现出张翎在小说创作中对于故事的重视,展现了当下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严肃作家共同的创作风貌,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小说向传统情节小说的回归。在小说诗学几经嬗变的今天,能否在唤醒小说原初功能的同时,很好地规避传统情节小说固有的局限,成了这类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乔叟身处英国社会历史急剧变革的时代条件下,既受到中世纪狂欢化文学传统,又深受中世纪宫廷文化以及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所创作出来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巴赫金狂欢诗学的观照下,通过深入探究《坎特伯雷故事》中狂欢化特征,揭示了它是如何从其狂欢化朝圣旅程、狂欢化的广场语言、讽刺性摹拟手法以及基于肉体物质性原则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观点,如倡神韵、主情致,主张含蓄和“温柔敦厚”,厚古薄今等,从中也可看出他论诗的辩证性,对于修饰、华艳、技巧等都有比较全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语言学家就语篇体裁问题所进行的方方面面的探索和研究,并以这些在语言学界已被普遍接受并成为语篇体裁研究、运用的理据为依据,尝试通过对美国与中国说唱乐歌词语篇的对比分析来观察语篇体裁产生语篇变体的过程与条件。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二语写作是学术界中的热点方向,在理论建设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往往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方法。Christine Tardy的新书《基于体裁写作》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在学术写作中体裁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使用基于体裁的写作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本文对该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他崇尚自然,并以其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冲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用诗歌语言描写贵族生活的桎梏.其作品<水仙>通过描写大自然里的风光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充分表达了他的自然观及其诗学理念:以人为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才能天人合一,净化情感,提高人性,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0.
船山诗学,与中国古典文论一同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语义的含糊性.通过辨析<姜斋诗话>中船山先生正横渠之学、斥佛老申韩的具体情况,得出对船山诗学的定义,即纯正的正统思想,而又直面现实正析善恶的伦理诗学.由船山的诗学观得出一些启示,即中国传统思想突破之难和中国诗学的实践理性之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表面上文不对题,故事情节杂乱无序,而且充满了对政界、宗教界和哲学界人士及其思想的冷嘲热讽,实则是一部典型的超小说,对后世文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作者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自己对普通写作活动、小说叙事结构以及小说的内容和素材等问题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小狗包弟》的语篇主体通过叙述作者家里一只叫包弟的小狗的不幸遭遇,再现了那段动乱的社会状况,深刻表明了作者敢于解剖自我、热切盼望理性归来的精神和愿望。纵观该语篇的布局,作者为了突出强调这一主旨,在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运用了语篇体裁的投射,使自我剖析的笔锋更加犀利,反思的哲理意义也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普鲁的小说《船讯》成功刻画了小人物奎尔——一个其貌不扬、才智平庸的失败中年男人如何从一个天真顺从、备受压迫而失去个体身份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成年人的心路历程。本文分析了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小说的内容、人物设置和结构上的体现,界定《船讯》的文学属性,指出此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5.
<文选>选诗所体现的诗学观是萧统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诗主情尚采,追求文质相半;诗法上注重新变,又不废通变;文体上突出五言,又兼及众体,且于组诗予以了空前的关注.其诗学思想有别于同时代"主文"的萧纲和"主质"裴子野,力求"中和美",彰显明显的时代的烙印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做了研究:从悲喜剧的特点到人物性格的刻画,从政治学、伦理学到社会学研究等等。根据戏剧诗的定义和戏剧诗的内容,以《暴风雨》为范例,我们主要侧重情节这一核心要素来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诗学的魅力所在。《暴风雨》的文本清晰,戏剧的情节安排别具新意,显然是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推敲,如这部戏的开场便有着一些夸张的效果,"一颗子弹也能发出雷鸣之声"而且"鼓声反复如暴风雨般鸣响"。同时阐述了莎士比亚如何在《暴风雨》这部作品中,具体实践戏剧诗学的,如何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他主张把模仿自然中的实存与潜在结合在一起,通过情节中"突转"与"发现"的操控,引起观众的恐惧与怜悯,使其情感得到净化,实现悲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潘伯鹰是 20 世纪卓有成就的一流诗人,他选注的《黄庭坚诗选》是建国后数十年间一部独具特色的黄诗选本,其导言和注释之中,暗含着和体现了选注者的诸多诗学观点。潘伯鹰论诗首重“真实”,强调诗歌视角的人民性,十分通脱地看待用典和出新,对于新、旧之辨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将诗歌的章法、句法和笔法视为一个整体,并能从创作的角度对之进行技法层面的诠释。这些诗学观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黄、潘二人的诗作皆有裨益,更能给予后世的学诗者和古典文学研究者以不同程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谈到教学中文本解读和目标确定,和早些年比,我们现在有优势,因为发达的网络带给我们极大便利。但是,无论是网研活动,还是在网络上查找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这些都无法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上,我们的教学呈现,仍然需要我们自己对文章进行解读并有选择地确定适宜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网络上林林总总的东西,只是一种信息,如何提取恰恰在考验着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教学的认识程度。《开天辟地》一文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相传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在蛋里孕育成熟,后来劈开了这个蛋,以头顶天、以脚撑地,完成开天辟地的任务后,盘古就累死了。  相似文献   

20.
小说诗学是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注小说中的一切是怎样(how)被小说家写出来的。从小说诗学角度分析《安德鲁斯先生》,在其形式层面可以看出作者福斯特的象征手法的绝妙运用,以及“牵手”在文中体现的情感物化现象,他们都帮助福斯特捕捉到了期望之外的希望,人道主义的创作哲学使得他能够超越其创作极限,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