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从古代“阴阳”观念入手,阐述“阴阳”观念的历史渊源,与中国古典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等观念的关系,旨在说明古代“阴阳”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内丹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本是指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和方面,亦可指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抽象为两类不同且相关的属性。中医阴阳学说是一个哲学抽象性更高、辩证思维更强及重视研究阴阳平衡和阴阳互根转变的内在根据和规律的医学方法论,其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学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前程 《文教资料》2013,(26):147-149
教学实践发现,借助中国传统哲学阴阳论的知识,讲授“对立统一规律”,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矛盾论讲授的内容大都可以用阴阳论加以解说.对于矛盾的斗争性,阴阳论主张“仇必和而解”,可称之为“和谐辩证法”.阴阳论“和谐辩证法”思想,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个诠释向度.同时,对矛盾论还可以辅以太极八卦图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周易》阴阳八卦的认识,结合中国古典舞舞姿动态谈两者的关系:中国古典舞舞姿动态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理念下衍生出了积结着古典舞"形""神"之精髓,融入中华民族舞韵之灵魂的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中国古典舞"身韵"。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周易》阴阳八卦的认识,结合中国古典舞舞姿动态谈两者的关系:中国古典舞舞姿动态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理念下衍生出了积结着古典舞"形""神"之精髓,融入中华民族舞韵之灵魂的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中国古典舞"身韵"。  相似文献   

6.
任芮欣 《天中学刊》2023,(6):132-138
“阴阳组合结构”说是刘泽华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该理论经历了早期酝酿、初步论证和理论定型等发展阶段,旨在揭示中国传统思想命题的相反相成特质及其背后的政治思维。从理论渊源来看,学界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混沌”性特征的研究、对中国传统哲学“调和”与“中庸”式思维方式的认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矛盾的法则等,都对“阴阳组合结构”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方法论意义上,“阴阳组合结构”说是对思想史研究中抽象继承法的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批判继承法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本土化史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运动状态是对应的,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象,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通过“阴阳与物质运动状态”的对应及相应“稳定平衡态”概念的建立,可以在东方与西方的思维式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周易》阴阳论是形成地名阴阳法则的理论根源。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多遵循《周易》所谓宇宙万物皆合于阴阳又分于阴阳的二元法则,根据各地所处位置、方向和地势等条件的不同,或直接贯以阴阳法则,或间接贯以阴阳法则,从而出现大批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分布与古代文化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的诸多范畴概念对中国思想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周易》的阴阳范畴更是影响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和谐思维的关系,认为《周易》引进阴阳范畴的取向在于和谐,并由此促成了和谐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探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各派哲学体系,无论哪家哪派的哲学体系的基础即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研究传统文化必须从研究阴阳学说开始,由于笔者学识之所限,在此仅浅要论述阴阳学说与中国古代儒、墨、法、道四大思想流派的联系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阴阳道与阴阳五行学说不同,它是在日本逐渐形成的.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人日本.7世纪中期,天武天皇设立“阴阳寮”,形成了初具日本特色的“阴阳道”.自阴阳寮成立到奈良末期为日本阴阳道形成初期,此时它被视为是“珍贵的科学技术”.初期的阴阳道带有很浓郁的学术色彩,是包含有“历法”、“天文”、“漏刻”、“占卜”等与阴阳五行理论相关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12.
一在中国人的各种思想观念中,“阴”与“阳”可算作是最占老、最基本的形态。它包罗万象,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那么,何为阴阳?阴阳原初的涵义是指太阳光的向背,向日的一面称“阳”,背回的一面为“阴”。《说文》~书是这样解释的:“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后来,阴阳一词又引申解释为气候的寒暖。随着人类认识事物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阴阳作为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被用来广泛涵盖、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及其关系,形成了诸如日…  相似文献   

13.
本认为国画具体地体现着阴阳辩证法,它集中地表现为“象”与“意”的关系,又具体在辩证的构图和技法中。  相似文献   

14.
阴阳理论在董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董子对阴阳的性质、运行的方式、运行的路径,以及阴阳在行进过程中的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及其在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从其论述看,其阴阳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充分吸收和利用了当时天文学和气候学的有关知识,具有朴素的科学性。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了当时汉代社会普遍流行的简单类比的方式和天人感应的形式,虽然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但似乎更多地表现了当时农业社会条件下靠天吃饭的人们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围棋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发明之一。围棋是一种高明的逻辑游戏,其中蕴涵深刻的哲理。围棋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太极阴阳思想密切相关。围棋及其对弈规则是太极阴阳思想在棋盘上最直观、最充分的体现。围棋的基本规则合乎逻辑的运算法则,围棋的基本棋形与八卦逻辑相通。睿智的中国古人甚至赋予无形的、绝对的空无概念以活形,同时赋予相对的、有限的阴阳概念以死形。两眼活棋中的两眼一个表示空一个表示无,单眼死棋中的单眼表示黑(阴)或白(阳)中的单一方面。围棋中的活棋表示绝对的存在,围棋中的死棋表示相对的存在。绝对的存在是空无、相对的存在是阴阳。围棋的永恒魅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空无的绝对神秘,二是来自阴阳的相对变化。棋法阴阳,空无是阴阳变化的枢机。  相似文献   

16.
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可以剖析为四个层面,即源于混沌观、气化生生观、有机整体观和时空合一观,而这些观念无一不与"阴阳"紧密相关。阴阳学说是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思想十分丰富,渗透到伦理学、养生学、宗教学等方方面面。到了清朝中后期,中国的封建社会整体走向衰落。为了提高"阴阳"思想在道教发展中的作用,推动道教的传播,全真教龙门派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从"阴阳"的含义、与"道"的关系等方面对"阴阳"思想作了细致的解读,不但使"阴阳"思想更体现出社会性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阴阳观念有其历史渊源,它与中国古代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孕育于中国宗教神学体系,又由思想家们催生,儒道的互补,使它最后成为一种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9.
阴阳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影响极大,它在春秋战国时期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但作为观念,则有着更为久远的发生源头,这在原始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文章主要以感生神话为例,从二元交感、万物同源、物我互化三方面,分析其中蕴藏的阴阳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易经》是一部卜以决疑的筮书。然而,其中有关"阴阳"即二分与对立的观念、思想却是俯拾皆是。文章通过对"—""--"符号与卦象中的"阴阳"、卦爻辞中的"阴阳"以及同一卦六爻辞之间的"阴阳"的考察,旨在对《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思想有一基本的认知与把握,这对于思考《易经》在日后为何由卜筮之书上升为哲学之书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