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文良  木斋 《天中学刊》2013,28(1):100-101
参照《苏轼文集》中《子姑神记》《天篆记》二文,以及苏轼于元丰三年至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日同日诗作,可知《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一词,应编年于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作为中国古代主管书籍贮藏、校对、编写等事务机构的秘书省有名无实,仅掌祭祀祝文相关职务,位置设于宫外光化坊。直至元丰五年,元丰改制后以宫中的崇文院为秘书省,秘书省恢复了图籍管理职能,此后名实相符。改制后,秘书省因多次增扩、重建产生机构位置的变化,也意味着其职能逐步明晰,并与图籍管理职能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体现了所谓苏辛词派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选了这两首词,这里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以资互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在黄州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贬谪黄州已两年多了。元丰二年,新党的何大正,舒亶、李定等指控他作  相似文献   

5.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6.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依从南宋傅藻的观点,认为此词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前赤壁赋》而作。比较《念奴娇》词和《前赤壁赋》描写的情境,二作当不可能因同一次赤壁之游而作;词中对英雄人物的热烈歌颂和“人间如梦”的人生悲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此种强烈情绪必因一非常事件之触发。考北宋史实,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可能这正是本词创作的原因。因苏轼得到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是时。另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在元丰五年(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漫游,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9.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苏轼 (1 0 37~1 1 0 1 ) ,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其诗、词、文、赋、书、画、美学、哲学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他的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 ,情趣隽雅 ,意境清远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堪称这类文章中的典范。这篇散文小品写于元丰六年 (1 0 83年 )。元丰二年 ,作者在徐州太守任上 ,因当朝重臣的弹劾而下狱 ,被关在狱中达五个月之久 ,几近丧命 ,后经友人多方营救 ,案件惊动两宫 ,才获释出狱 ,再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丰六年 ,张怀民被贬黄州 ,最初寓居于黄冈县南承天寺 ,十月十二日 ,…  相似文献   

10.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的初秋。他与朋友贺舟在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  相似文献   

11.
<正>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年奉诏迁赴汝州,其间五年可谓苏轼人生至暗时刻。恰在此间,失意的苏轼又步步攀上独属他的文学巅峰,创作了震烁古今的“赤壁词赋群”。其中最为妇孺皆知者,非《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称“念”词)莫属。因被编选入不同时代、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其已然成为无数国民的公共课文。  相似文献   

12.
<东坡志林>中记载,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七日,苏东坡前往当时的应声开封,路经陕西的骊山华清池时,他想起了当年唐玄宗带杨贵妃在此洗温泉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此图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制图系、附中语文组共同绘制,为《<指南录>后序》的教学用图。《<指南录>后序》记述了文天祥被扣留后对敌斗争的经历。他在宋(?)宗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出使元军时被扣到宋端宗景炎元丰(公元11276年)五月逃回福州,历时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他抗辞慷慨、九死一生,表现了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在贬谪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即北宋元丰五年(1082)的这一年里,为何能思若涌泉,下笔成章,写下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颠峰之作"两赋一词"?本文试图从审美心境、审美动机、审美感兴等审美心理要素的角度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十一日,苏轼"舟中读《文选》"。由苏轼论及《文选》的文献似可得知,元丰年间苏轼才开始正式阅读《文选》,而且这个《文选》应该是五臣注本,之前苏轼或当见到过国子监李善注本,但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阅读。他对《文选》的评论仅是点滴的、武断的,正反映出他没有深入学习《文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蓬莱     
王媛 《华章》2013,(32)
蓬莱自古被称为“人间仙境”,不仅风光秀美,有著名的蓬莱海市奇观,更收藏有一百三十余方历代碑刻,修筑有著名的“苏公祠”等。苏轼曾于元丰八年知登州,虽任期只有短短五天,但与蓬莱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宋代的职官制度尤其复杂而多变。北宋前期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实行官制改革以前,文武百官用前代的职事官名称构成官阶,借以寄禄,同时保留了旧有的实际不起作用的散官,官员又都另外委派职任即差遣,致使官、职、差遣三者分离。一  相似文献   

18.
王海宁 《文教资料》2012,(14):15-16
苏轼在元丰五年三咏黄州赤壁的名作,传诵千古、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应从作者思想、情感抒发模式、抒情方法等方面对三篇名作比较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情感突围,探寻其被贬黄州之后痛苦挣扎、自我宽慰、不断调适自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北宋著名文学大家、词赋革新派领袖人物苏东坡(名苏轼,号东坡居士,1036-1101年),自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因贬谪到达黄州,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一日别离黄州赴汝州,在黄州谪居了四年又四个月(两个闰月).  相似文献   

20.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经典作品之一。成文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已近四年。苏轼一生几度起伏,历经生活磨砺,遍尝人生况味。文章深刻而精彩地阐释了人生哲理,启迪数辈人的心智。数百年而下它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