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改的核心就是改变我们的课程观,课程最终归结为教学情境,课程的进步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改变来实现。我们认为如果离开了多媒体技术,教改的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能是一纸空文。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激发情感体验,获得知识,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寓教于乐的目的。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新课改目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浅见。一、创设情境,以景激情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必须基于多媒体技术,因为它能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运用CAI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与…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进步最终是通过教学情境魄改变来实现,教学情境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文化的进步,其核心是师生行为方式。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是实现课程改革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英语课程标准》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要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课堂组织中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已经成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在小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从而设置一定的情境,最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动机,一方面可以实现课程的情境优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中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依靠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我们可以使得课程更好地联系实际,最终达优化课堂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信息化理念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与课程教学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程,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动态化的优势特征,还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进一步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开展科学演示教学、讲解重难点知识、开展科学实验、丰富科学教学资源、实施学科融合教学六方面问题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地理教学的特性,一味采用传统的讲解说教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地理课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从借助诗词谚语,创设趣味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表演情境;组织社会调查,创设实践情境这四个方面谈如何创设"情景交融"的地理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等信息技术,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哪些章节和知识点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运用多媒体声像功能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谭菁 《考试周刊》2014,(33):183-184
教学情境可归纳为两大基本类型:认知情境和情感情境。情境教学使医学课堂更直观、生动,具有情感和生命力。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医学教师改变医学课程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多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措施:确定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适用范围;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知识传递的多渠道;运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实行教学的分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物理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既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又需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的课程理念,势必引发物理教育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就物理课程与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罗常荣 《教师》2011,(25):61-62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帮助教师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被教师不恰当的使用,结果这得其反,得不尝失.因此要让多媒体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在中专院校的基础课程当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为了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在中专学校的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本论文旨在探析多媒体技术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并以此创设直观感性的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孙淑梅 《考试周刊》2014,(83):39-39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情境化教学是语文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必要的教学尝试和行动。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增加巩固练习容量等,即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初中语文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语文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语文思维的形成过程,使初中文语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方面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大自然环境都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这门学科仍靠传统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习,就很难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现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在生物教学上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式生物教学所产生的弊端。多媒体的应用能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是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明确指出了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方面能够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活动的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月伊始,江苏省普通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四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辨的话题.1问题情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走进了数学课堂,课堂节奏变得明快,教学内容变得亲切、生动、有趣,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使得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活动,从而引导师生更多地观察现实世界中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探究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认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真实科学,面向全世界。探究教学不仅向教师、课程提出新的挑战,而且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去寻求知识。我们要实现高素质的教育目标,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全民素质,实现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没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特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式。本文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为主线,诠释了多媒体视阈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内涵,分析了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特质,并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引导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要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从而形成"动态"的课堂氛围,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关注教学各环节,选择合适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参与,使学习过程具体化;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我们当前需要重视的课题。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