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梅 《大观周刊》2013,(4):146-146
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这应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教好“朗读”这本书,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2.
帅娟娟 《大观周刊》2012,(28):242-242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够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心得文章的深层含义和美学特色;增强语感和思维能力。所以,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基本练习,运用好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朗读情趣。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优化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高福祥 《大观周刊》2012,(15):188-18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够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心得文章的深层含义和美学特色,增强语感和思维能力。所以,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基本练习,运用好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朗读情趣。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优化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郑燕 《大观周刊》2011,(46):87-87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朗读在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是读起来了,教师们也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不足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的怪圈现象。如果我们教师努力引导学生,那他们就能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并掌握方法,从而掌握阅读方法,并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萍 《大观周刊》2012,(34):311-311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纠缠于内容的课堂分析,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让学生多读多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由“会读”到“乐读”。让学生读懂、读活,通过读悟情明理。  相似文献   

6.
叶及学 《大观周刊》2012,(22):24-24
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文尤为如此,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它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朗读上,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树林 《大观周刊》2011,(52):142-142
会读书不会思考的现象已经很严晕。语文课岂一个“读”字了得?我认为.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课堂朗读.认识它的功能却不过分夸大,重视而不无限拔高.深入思考操作细节但不大而化之。  相似文献   

8.
王玉兰 《大观周刊》2011,(31):168-168
朗读在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读是小学生有朗读英语最多机会的时间段,然而小学阶段的旱读存在许多问题.希望本文能引起小学英语教师对早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赵彩霞 《大观周刊》2013,(11):236-236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小学生在朗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读”现象。如何杜绝这一陋习,帮助学生克服“唱读”,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大重任。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朗读的形式主要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等。  相似文献   

11.
黄彩霞 《大观周刊》2012,(6):212-212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12.
徐宪花 《大观周刊》2013,(4):139-139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笔者对学生存在的朗读课文时的字音不准、唱读、朗诵无感情等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他们的情朗读能力,并以点带面,相应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同时,通过感情朗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黄长凤 《大观周刊》2013,(12):150-150,155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朗读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扶”,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才会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14.
蔡志明 《大观周刊》2013,(11):228-228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读”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读”能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读”能深入课文,突破重点难点。因此,“读”如一把开启语文课堂的金钥匙,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快乐学刁。  相似文献   

15.
楼卓君 《大观周刊》2012,(35):234-235
朗读是语文阅读中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朗读的重要。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了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秋艳 《大观周刊》2011,(39):147-14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何读通文章,读懂文章,读出情感。这一些就是朗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笔者认为低段语文教学就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17.
裴香雨 《大观周刊》2013,(10):205-205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相似文献   

18.
吕琼梅 《大观周刊》2012,(33):211-211,207
背景《荷叶母亲》是一篇讲述母爱的美文。初中生虽然身处“母爱”的呵护中,但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如果我按常规来教学本课.不外乎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来感悟母爱。诚然,有着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焕发生命的课堂,这也符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多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金良 《大观周刊》2011,(26):39-39
语文教学中,书声朗朗便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大特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的感悟.让朗读真正地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学生会读而精彩,让学生由喜欢阅读到享受悦读。  相似文献   

20.
齐述兰 《大观周刊》2012,(50):245-245
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所以.每当学生们接触一篇新课文时,我都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课堂上,有在默读的,有速读的,有边自读边旁批的.也有互相交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分角色朗读的.还有运用参考书进行合作探究的……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都能各有所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