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李猛 《大观周刊》2011,(52):139-139
高中语文学习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注入新的元素?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研究之路.能够体会和领略其中的进步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颖 《大观周刊》2012,(40):150-151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经验,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姜殿荣 《大观周刊》2012,(32):261-26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等,我浅谈如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光华 《大观周刊》2011,(32):159-159
我们的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如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认识不明确,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徐文静 《大观周刊》2012,(44):299-299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标》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精彩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肩学生智力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谈语文学习与教学档案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与教学档案"又称"档案袋",它可以是学生学习某门课时有关该课程的所有作业、试卷的汇集,也可以是某位老师所教授的某门课程相关教学材料的汇集.因此,"档案袋"可分为"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档案袋")和"教师教学档案"(教学"档案袋").本文试从语文学习与教学的角度,探讨语文学习与教学档案的建立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华凤 《大观周刊》2012,(19):213-214
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克服语文教学中种种弊端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对接”的现状是十分尴尬的:前一时期,受一切为了应试的影响,正如人们所批评的“语文教学只见‘语’不见‘文’更不谈‘人’,语文教学仅限于课堂上的技能操练。”充斥课堂的是技法的训练,把一篇篇好端端的课文掰碎了分析,嚼烂了喂给学生。而眼下则大力倡导“语文回归生活”,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话本身没错),于是乎大家又千方百计密切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安雪峰 《大观周刊》2012,(51):279-27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教材的设置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即语文与礼会生活相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彻底改变了“为语文而语文”的单一性学习目标和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亚青 《大观周刊》2013,(5):166-166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陈连静 《大观周刊》2012,(32):204-205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雷有祥 《大观周刊》2011,(42):121-121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我以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应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中职生的特点,遵循“实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羽龙 《大观周刊》2011,(15):183-183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这是毋庸置疑的.时下课堂教学的现状.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义是怎样的呢?网答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教师虽然有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但甫于缺少研究,在指导方法上不成熟,不科学。究其原因无非有二种:一足缺少改革意识,对新课程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3.
李畅  刘荣 《大观周刊》2013,(8):136-136
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近几年发生的“教师失德”现象将教师道德推到社会舆论的中心。本文浅析了“教师失德”的成因,希望在对教师“道德松绑”的同时制定合理规范的教师道德标准并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4.
黄斯兰 《大观周刊》2012,(4):242-24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邓占荣 《大观周刊》2011,(50):130-130
教师在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16.
范芳 《大观周刊》2012,(47):278-278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基本上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生不能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接收,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永财 《大观周刊》2012,(32):204-204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陈渠 《大观周刊》2012,(38):216-216
数学新课标倡导“自主,探讨,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对它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本质区别理解不够.仅局限于对“合作”字面上的肤浅理解。教学案教学是以课本为载体,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于一身,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这种“学导练”的模式秉承课程标准理念。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胡景朴 《大观周刊》2011,(52):129-129
语文学习无捷径可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是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向45分钟要质量。可是仅凭课堂45分钟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延伸学习”策略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延伸学习呢?具体来说.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魏兵 《大观周刊》2013,(2):94-9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些教育专家、教师担忧,是否会出现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即在好的学生学得更好的同时,一部分学生会变得更差,而且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可能提前,学可有障碍的学生的数量可能会增加等等。为此,我想谈谈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的学习障碍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