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钰  王敏 《现代传播》2022,(10):27-33
当代媒介理论的发展日益活跃,展现了“万物皆媒”的视野,但也使媒介研究可能滑入“泛媒介化”的陷阱,让媒介研究显得琐碎化与牵强化。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于反思既往媒介理论中的“媒介中心主义”偏向具有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媒介具有物质与交往双重属性,应当从具体的交往实践出发把握媒介的本质,坚持以唯物、辩证、实践原则来建构当代中国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2.
尤昊  李伟 《大观周刊》2012,(9):19-19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思想上有着很多的不同,其根源就在于二者在本体论思想上的关注角度与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的"交往革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电报、蒸汽动力轮船、内陆运河、火车、公路、现代报刊、一便士邮政厅和巨大的工业城市本身。他们重视交往革命,在于现代交往媒介所具有的强大的"用时间消灭空间"、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即时地还原面对面人际交往的功能。如马克思所说:"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5):100-102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活动始终伴随着与报纸、杂志、通讯社等的交往,他们的论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新闻工作,有的是关于新闻工作的专论,有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考察传播现象的认识基础。他们的新闻传播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第一,考察现代新闻业的宏观视角:世界交往(Weltverkerhr,英译文World Intercourse)。由于19世纪以后欧洲商品交换和大工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7):102-103
<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30多次论及约翰·古登堡的印刷术及印刷机的诞生对现代精神交往的巨大推动。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时,恰恰是世界交往开始形成的年代,与扩大交往的需要相一致,因而这一发明迅速普及,得到发展。中国11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古登堡欧式印刷术普及后才被世界知晓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证的印刷术,均指古登堡的欧式印刷术,尚没有证据说明他们当时知道中国发明的印刷术。他们充分肯定了印刷术发明的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200多家报刊撰稿,他们对报刊的运作十分熟悉,既从新闻职业角度,也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角度考察报刊现象.他们关于有机的报刊运动、报刊的公正惯例、报刊与人民的关系、报刊的首要职责、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等观点,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他们对报刊与政治的论述,开阔了我们全面观察报刊的眼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出身于律师家庭,恩格斯出身于纺织业主家庭,共同的政治理念使他们走到一起,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早阐释者。他们的著述,几乎始终伴随着新闻活动。他们一生中创办、编辑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家,为之撰稿的报刊超过200家,他们的论著中提到的报刊有1500家左右,当时欧美的主要媒体,几乎都被提及、引用和评价。他们宏观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从一般新闻工作特点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要求较多,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也相当深刻和在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学系,恩格斯从商20年,有丰富的法学和经济法知识.他们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具有典型的法治思维特征.他们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对新闻与法的论证,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法、新闻自由角度的基本观点.反对书报检查、争取全体人民的新闻出版自由以及通过新闻法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世界交往"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宏观传播现象的出发点。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的交往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他们的一生基本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新闻传播现象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提出了“报纸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的论断.他和恩格斯对于什么是新闻,以及如何认识新闻传播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申鹏 《新闻世界》2011,(3):146-147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通过自己的办报实践和对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的理解中不断充实形成的,从他们新闻自由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马克思新闻思想是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批判性继承。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21):66-68
<正>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在早期,还只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一些人,没有定形的组织形式。但他们在与工人运动各种宗派的交往中,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宽广胸怀和坚定的原则性。各种工人宗派的存在是以工人对领袖的几项教条表示效忠为前提的,因而  相似文献   

13.
列宁非常重视收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手稿和书信等档案资料,亲自查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书信。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划拨巨额资金,并给工作人员广泛授予权力,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文献能够及时收集和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4.
刘智同志的《需求层次与新闻传播活动》(载本刊总51辑),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新闻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这对于深化新闻学理论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作者努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新闻现象,同时借用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论说明问题。我觉得,马斯洛的心理学对启发我们的思路是很有帮助的,但不能简单地套用。马斯洛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分析了人的五层次需要,并且有一个前提,即他论证的五层次需要,是以选定的格外健全、成熟的人为研究对象,避开了弗洛伊德所论的人的本能需要那一半,只注意人类本性中“自主自治”的那一半。人的需要并非阶梯式递进排列那样单纯,而是表现为一种曲折交错的需要的网络,不同层次的需要受到压抑时,会置换为其他层次的需要,以此构成各层次间的串联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庄子所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庄子《齐物论》篇所蕴含的哲学内涵,解读庄子的自由论思想。本章分为四小节,以递进的层次论述自由论思想在齐物论里的体现和发展,从而得出结论,“齐物论”是庄子自由论的核心,它合理的解释了其自由观念里自由的起源、丧失、回归、获得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文无定法".这句话可以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工作时新闻写作的特点.在他们那里,评论、通讯、消息只有大致的区分,常常互相结合,融为一体.他们写作新闻时,从报道的具体对象出发,用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和评论事实,而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文体模式和表现手法.从报道方式上看,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一、重大事件的报道,简短而突出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新闻业务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新闻学者探究这一课题已将近二十多年,主要是从业务角度进行阐释,或者通过某个栏目、作品等进行深度解析。某种报道形式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报道形式,主要取决于它的报道功能,而这种报道功能又是社会需要的反应,本文将对中美深度报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差异入手,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 《新闻前哨》2014,(11):71-72
交往(Verkerhr)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涉及传播的特有概念.该词的使用频率高、含义广泛.在他们的著作中,Kommunikation(即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也经常出现,含义几乎与Verkehr等同,例如《共产党宣言》便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不能孤立地只在报刊活动中寻章摘句或断章取义,而应把它们放在欧洲大历史和德意志成长史的环境中进行深入考察,这样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及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缘由和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身处德意志民族上升时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们敢于批判资本主义,也敢于...  相似文献   

20.
“风格即其人”,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引用过的法国作家毕丰的一句名言,它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同其人格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形成与之相一致的写作风格。换言之,一定的写作风格也总能反映出写作者的某种人格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格风范为世人所景仰。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这种人格风范既体现在他们的革命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的报刊实践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报刊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