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谁都希望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鲜活新闻采写出来及时见诸报端,但发出去的稿件大多泥牛入海无消息。基层通讯员怎样提高稿件命中率?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组织参加解放军报2005年第二期新闻培训班的学员开展了讨论。大家就稿件命中率不高的原因、提高命中率的体会,以及就此对军报的建议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论哪一位记、通讯员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件能见报。但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事后细细分析原因.不是角度没选好,就是问题没抓准,或是写作手法太陈旧等等。影响了稿件的质量。掰指一算.自己在新闻这条战线上已耕耘了10多个年头。要说经验谈不上.却积累了许多感受,愿与广大新闻同行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前分别在部队和民航基层从事过宣传工作,后来到中国民航报社做了专职编辑,对一些基层通讯员写新闻的苦恼感同身受。因此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就基层报道员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的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所谓“带响新闻”,就是有反响的新闻。这样的新闻稿件往往十投九准。 那么,“带响新闻”要具备什么要素呢?我归纳了四条:现场、独家、问题、新闻。 首先,它得是新闻。是对“当前最新发生的或过去早已存在而现在发现的有意义的事物的报道”。关键是“新”和“有意义”。像前年长江发大水、去年南斯拉夫打大仗,那些及时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有诀窍的吗?我认为是有的。起码,每个人在写作中,总会有一些深切独到的体会,这体会实践得多了。再升华升华.成了经验,也就离诀窍不远了。我的写作诀窍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林浩 《军事记者》2006,(11):66-66
顾名思义,“编后”是编辑“编稿之后”写的,与稿件的作者何干?通讯员给自己的新闻稿写类似“短评”、“编后”这样的评论,是不是越俎代庖?是不是狂妄之举?笔者从新闻写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做法对报道员来说是有益的。给自己的稿件写评论,可以从历史渊源中找到根据。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一些篇章的末尾附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写下的评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短评”、“编后”之类的文字。《史记》之后的史籍也多有类似评论,诸如《汉书》的“赞曰”、《三国志》的“评曰”、《魏书》的“史臣曰”、《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9,(11):43-43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快”,二是抓规模上的“最大”。三是抓数量上的“最多”,四是抓质量上的“最优”,五是抓效益上的“最佳”,六是抓进程中的“最先”.  相似文献   

9.
两家前,军校毕业不久,刚丢掉“学生气”的我,便在工作中受一匹爬格子的“千里马”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可以在方格上踏遍九州军营,于是我便步入了那本已拥挤的写稿方阵。  相似文献   

10.
同一位通讯员聊天,谈到稿子写完要不要修改的话题,他说:稿子写完就结束了,还修改什么,那多费事啊!据了解,有的通讯员或是记者,稿子写完就马上发往编辑部,根本不做修改;也有的人是不懂得怎样去修改。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8,(11):61-61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快”, 二是抓规模上的“最大”, 三是抓数量上的“最多”, 四是抓质量上的“最优”, 五是抓效益上的“最佳”,  相似文献   

12.
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13.
基层通讯员为新闻媒体写稿往往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那么,怎样写稿?如何提高稿件采用率呢?除了“吃透两头”“围绕中心工作”一般要求之外,笔者积多年编辑之经验,还有三点特别体会,愿与广大通讯员共同研究探讨。写稿要有一些超前意识。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掌握了近期的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但总是慢半拍,跟在人家的屁股后头鼓掌喝彩,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投到报社当然也不会接二连三地发表同一类的稿件。因此,通讯员写稿就要有一点超前意识,把工作做在前面,善于  相似文献   

14.
改制企业的人员安置是企业领导头疼的问题,弄不好会转化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此篇消息的题材重要,是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和职工非常关心的话题,涉及企业职工观念转变和冲突的问题正是工人日报政工版报道的主题,这也是我选中这篇通讯员来稿做政工版头条的原因。但是来稿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和有些通讯员朋友一样,刚开始搞新闻时,我总是偷偷地写,偷偷地往外寄,做“贼”似的,结果投出的稿件十有八九泥牛入海,不见踪影。后来,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我说,写好稿件后让别人看看,对你有好处。我试着去做,果然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我在生产会议上听说张店油田产油建设中有一个项目节约投资100万,感到素材不错,急忙去采访,当时负责人不在,听他的同事说是改了两条管线。稿子写好后,我让几位同事看,有一位无意中说:这么巧,刚好是100万吗?我一听有道理,又去找从现场回来的项目负责人询问,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19.
20.
为提高广大读者的新闻写作水平,我们特聘请新华社高级编辑秦殿杰开设新闻写作讲座,这里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