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1,(1):46-47
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出戏剧,任何一台魔术,就其壮丽的场面和奇特的效果而言,都无法同大自然中的闪电媲美。”这是一个对闪电带有诗意的赞美,但是我们知道人如果被闪电击中,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不过大自然就是有许多奇怪的巧合,闪电也创造了许多这样的巧合。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30年里,曾有不少密切观测太空雷暴的宇航员声称,即使相隔数百公里,闪电似乎也会彼此感应,这种现象被称为“交感闪电”。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地球科学家们决定验证这种传闻。他们利用网络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来构建闪电次序的模型。从模型中他们发现,在一次暴风雨中,闪电并不是随意出现的,有些区域是闪电高发区,在这些高发区的闪电往往与其他区域的闪电或前或后地发生。网络理论据此指出,远距离的闪电彼此之间必然存在一种联系。那么这种联系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们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说,闪电能够使大气层上部生成电子,并且在远…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闪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闪电家族”中,“球状闪电”、“联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球状闪电当然不是通常所见的电闪雷鸣(但常常以雷雨天气为背景),而是颜色多为红色或橙黄色的发光体(俗称“火球子”)。球状闪电在空中形成时,直径可达几十米,当它移近地面时,其直径会逐渐变小,颜色也有所变化。球状闪电行走的路径极不规则,当它“飘”过来的时候,能听到一种神秘的“吱吱”声,可往往人还没来得及躲避,它已轻盈绕过,“蹦蹦跳跳”地跑到前面去了。由于球状闪电运行速度比一般闪电慢,颜色又鲜艳多变,所以很容易被目击者误认为是飞碟。1985年7月26日晚出现在北京八一湖上空的球状闪电,以及1987年9月3日出现在上海嘉定县封滨乡的球状闪电,当时一些新闻媒体就有“目击飞碟”一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张松 《百科知识》2011,(18):28-30
“砼”,(音“同”)这个字恐怕没有多少人念得准,不过从字形上看,砼似乎应该是一种“人工造出来的石头”。我们真是要佩服汉字造字的精准与奇妙,的确,砼正是一种人造石材,更准确地说是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时代》2008,(5):105-105
“取牛奶”、“喂狗”、“交电话费”……和很多人一样,我得把一些琐事写在便签上,不然我就会丢三落四,不过一张又一张地用便签纸会越来越乱,而且很浪费。因此我用一些电子零件组装了一个数字便签系统,只要用手指在一个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上划,液晶屏上就会出现字;  相似文献   

6.
在多云的夜晚,有时天空中会突然出现一连串火球、垂直地悬挂在空中。每个火球的直径约几十米,每两火球间的间隔相当于火球的直径,也大约是几十米;就像一串光芒四射的、巨大的珠串……看到这个现象的人,无不惊讶万分。这是一种球形闪电、叫串珠状的球形闪电:是一种极罕见的自然现象,一股的书都很少提到。串珠状球形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目前还不清楚。不久以前,某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解释这种天空奇异现象的成因。作者尤曼认为,  相似文献   

7.
宫玉涛 《百科知识》2010,(18):45-46
众所周知,在中印边境上有一条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让中国和印度争论了几十年,甚至引发过边境战争。目前,在两国争议区域内,中国实际控制的区域称为中占区,印度实际控制的区域称为印占区。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在“麦克马洪线”两侧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珞巴族。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2007,(7):10-10
近年来,世界各地经常出现关于“麦田怪圈”的报道,不过,这些麦田怪圈都只给人平面的感觉,而英国牛津郡的一块麦田上日前竟出现了一个给人立体感觉的“三维”麦田怪圈。由于这个“三维”麦田怪圈直径达110米,专家们也深感震惊,他们认为,恶作剧者要在一夜之间炮制出这么庞大的“三维”麦田怪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9.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政治?1,政治是一个社会问题。什么是政治呢?它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动物”。既指出了人的政治属性,同时也道出了政治的社会属性,因为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存在的,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政治是社会问题,因此它应从“众”从“公”,离开了“公众”政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次,研究社会问题,不能不研究社会的细胞——家庭。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从家庭找到答案,社会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当然,恩格斯认为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 ,报导了关于在世界地图上中国处于何位置上为合理的问题的争论。这个争论是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博士的一项“新发明”引发的。简单说来就是 ,郝博士认为将太平洋“分割”为东西两部份而中国处在图面的右侧 (东方 )为合理 ;另外郝博士还提出了一种与原先不同的“投影法”。但郝博士的这项“新发明”一经公布就遭到了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们的强烈反对。简单说来就是 ,他们认为中国处在图面的中间部位是合理的 ,不能改变 ;另外他们认为郝博士的“投影法”也不是什么“新方法”,无采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光明 《金秋科苑》2013,(17):40-40
在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卡普里达》中,女主人公佐伊·格雷斯顿拥有两个大脑,其中一个是她的人类大脑,另外一个其实是用计算机备份的“数字大脑”,不过,这个“数字大脑”同样具有意识。虽然创造一个机器人版“阿凡达”是影视剧中的疯狂幻想,但美国科学家们目前正在朝这一方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普朗克在20世纪的第一年,抱着一个名叫“量子”的新生儿站到了世人眼前。不过,如果仔细地观看普朗克的表情,会察觉出更多的是茫然。因为“量子”一词是他在考虑一个非常具体的经典问题时,作为一种权宜的手段被迫引入的。所以普朗克很小心地回避了“量子”给人提出的尖锐问题:如果在单个原子的辐射发光行为当中,能量确实是一份一份出现的,那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和当时作为物理学基础的力学和电动力学产生直接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scientist)是一个荣耀称号,经济学家、工程师、医生、心理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在激烈争夺这一名称。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词几个世纪之前就已成为正统了,但事实上这个词近代才出现,并且是经历了一场与许多竞争对象的鏖战才得以确立。现在看来,这是一场被遗忘了的古老论战,当时争论主要集中在它的词源上,但一个词的历史绝不只是词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重返月球     
《世界发明》2005,(7):43-45
1971年,“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有幸成为了第一个在月球上打高尔夫球的人。不过他的挥杆姿势实在算不上漂亮,球场当然也不符合职业联赛的标准,就连球杆也是由他带上来的一个6号铁杆的杆头和一根来自取样设备的棍子拼接而成的。由于身上穿着像米其林人一样厚重笨拙的宇航服,谢泼德只能用一只手挥杆击球,但在试了两次之后他还是成功地击中了小球,球悄无声息地射向天际,就像一颗放慢了动作的流星。谢泼德略显笨拙的历史性开杆距离今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经济学的笑话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笑话是这样的:两个人在森林里碰到一头饥饿的熊,其中一个人转身就跑,另一个人喊道:“逃不掉了,熊跑得比我们快”。跑的人回答:“我跑不过熊,但我跑得过你。”  相似文献   

16.
10块与7毛     
这个上午,我笑眯眯地给了一个人10块钱,但凶巴巴地从另一个人那里要回来7毛钱. 一场大雨,浇灭了这个省城的溽热,一出宾馆大门,迎面吹来一阵清风.不过,清风是拐着弯进来的,这家宾馆的大门不临大街,藏在胡同里.出租车就没有清风那么好客,没有一辆拐弯进来.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法则失灵之谜 经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专制游戏”,这个游戏是假设先给一个人一笔钱,然后赋予这个人以特权,他可以把这笔钱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赠予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当然这个人还有权把钱全部归为己有。在这个前提下,这个人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8.
寻找蓬特国     
古埃及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诞生地之一,不过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50年~前2152年)的埃及人却宣称,他们来自“蓬特之地”,意思是“上帝之地”。于是,蓬特就成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即使翻遍了古埃及的文献,蓬特这个地点在哪里,依然是众说纷纭。谜一样的蓬特古埃及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度,在很多神庙的碑文中,都提到了蓬特这个地名。比如,在古埃及一位国王阿孟和蒂三世的墓葬地,有一块石碑记录了埃及人崇拜的阿蒙神的一段话“:把我的脸转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我将给你展示一个奇迹,我制造出蓬特之地给你,那里有芬芳的花朵,祝福你的…  相似文献   

19.
黑色闪电,既不是俄罗斯影片《黑色闪电》中的伏尔加老爷跑车,也不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冠以“黑色闪电”美誉的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它是真的闪电。  相似文献   

20.
郭丽 《世界发明》2009,(2):70-71
两次见到小葳是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地点,一次是在烈日炎炎的广场上,小葳正和City Monkey跑酷团队的伙伴们进行训练。第二次则是冬日,坐在雕刻时光里的面前这个女孩娴静如水,简直让人认不出来。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小葳应该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是一个非常灵动而慧黠的女孩,与她聊天非常舒服,她常常可以从他人的话语中捕捉到关键的东西,而小葳说这是她从事编剧工作的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