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杨讼〉考论》一文,对豫剧《潘杨讼》的评价与考证,是有启发性的研究论文,文中的许多观点,是基本正确的。笔者仅就潘美与杨业的关系,进行一些探索,并与该文作者商讨。豫剧《潘杨讼》中忠奸相对立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杨业与潘美。在历史上,杨业原是北汉的主要军事将领。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以潘美为总指挥。北汉主在太原弹尽援  相似文献   

2.
豫剧《潘杨讼》是一出优秀的保留传统剧目。写的是潘、杨两家的讼事。具体内容是:潘洪(仁美)挂帅镇守边关,利用职权,派先锋杨业(令公)带领士卒出征,与辽国(契丹)作战。杨业虽然骁勇异常,“杀一阵胜一阵辽兵丧胆”,不断取得胜利,但潘洪欲置杨业于死地,“紧闭关门不许歇兵”。杨业终因寡不敌众,被困在两狼山中“粮绝草尽”,不得已派儿子七郎回营搬取救兵,潘洪用药酒将七郎灌醉,乱箭射死。杨业在“两狼山盼子不到,摘金盔李陵碑碰头丧生”。六郎杨延昭回朝,先在家中向母亲佘太君报信,而后佘太君借与杨令公庆寿为名,将宋太宗赵光义(炅)、八贤王赵德芳及众文武大臣请至杨府,借机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周朝人占筮用的底本。它在迷信的外衣下,广泛涉及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现实。有关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散记于《易经》的六十四卦卦辞当中。研究中国奴隶社会特别是周朝的法制史,也应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如卦六《讼》即专门记载了当时的争讼之事。《吕览春秋·决狱讼》高诱注:“争财曰讼”,看来“讼”是专指民事讼诉。《讼》卦没能记载周代诉讼的全部情况,但几段筮辞起码能反映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吴伟斌同志一生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元稹研究,在研究生毕业之前及以后,他是我家的常客,谈论得最多的自然是元稹研究。三十五年来,吴伟斌同志心无旁骛,专心致力于元稹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元稹评传》、《元稹考论》等专著,学术界反映甚好。我曾经说过:"《元稹考论》与《元稹评传》两书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元稹评传》全面展示了元稹生平的各个方面,是《元稹考论》论述元稹的坚实基础。而《元稹考论》解决了元稹的诸多  相似文献   

5.
<正> 潘中心同志《<诗经·新台>新探》(《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对《诗经·新台》作了别出心裁的解释。读了后,未敢苟同,特提出质疑。《诗经·新台》的本事,学者向来认为是讽刺卫宣公娶儿媳为妻的。对此,我与潘同志无分歧。问题在于,对这个历史现象作出什么样的解释,才比较符合本来面目。卫宣公(公元前718——前700年在位)的时代属春秋前期,时值周室东迁不久,诸侯崛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的哲学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发展史中带有实质性的问题。潘菽同志在为《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的中译本前言中指出:“历史的发展表明,心理学研究往往有赖于两方面力量的促进: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从一定的基本观点出发概观复杂的  相似文献   

7.
川剧《潘金莲》(下称《潘》剧),在形式上对传统戏曲进行了大胆革新,在内容上对传统的观念进行了猛烈评击,因此,一开始就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不久,其修改本又被转载,同时并刊登了作者自己的和别人的评介文章,极力推崇,这就更加令人瞩目了!我作为一个渴求着并实践着向封建幽灵冲击的女姓,却一直不能同意《潘》剧及其某些推崇者那似是而非的评价。这里试就《潘》剧内容方面的荒诞,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华山三高僧诗》是明代一部尚未引起关注的诗僧文学作品。《华山三高僧诗》是毛晋辑录的晚明华严宗雪浪洪恩系弟子释通润、释慧浸及再传弟子释明河的诗集。《华山三高僧诗》考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考论释苍雪《<华山三高僧诗>小引》的价值;二是考论华山三高僧的诗歌;三是考论四库馆臣《三僧诗提要》的正误等。《华山三高僧诗》具有文学性、佛教性和时代性,因此对此诗集考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壶中”一词,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讲的是仙家壶公引费长房跳入壶中,观看楼阁重门的仙宫世界.这则故事本是反映神仙家宇宙空间观的,唐人诗文多用此表达长生久视的愿望和祈求,也用以喻园林景观和园林意境,如“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等.晚近学者研究园林时,也把“壶中天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用以观照古代园林微妙深奥的审美境界.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下称《考论》)是唐代园林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部学术专著.作者既能够立足于唐代大文化视野,高屋建瓴,又能跳入壶中,壶中观文;既揭示了唐代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也精辟地分析了园林别业作为文人生活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文人隐逸、士林风尚等的关系:同时还对唐代园林有关史料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和甄别,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史料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浩的《考论》可以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作为《考论》的第一个读者,我愿意与所有读者一起在这片画境上履园寻梦,在这一“壶中天地”中徜徉游仙.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先后看到了潘凤湘同志写的《改革语文教学初探》(甲)(南昌市教育局《教学动态》1979年第2期)、《语文教读法初探》(乙)(《江西教育》1980年第1期)和胡经修、余应源同志写的《教会学生读书——南昌二中潘凤湘老师教学经验介绍》丙(江西师院《语文教学》1980年第3期)(以下引文按甲乙丙序号标明),使我们知道潘凤湘同志近三十年来“热心于语文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丙)取得了丰硕成果。潘凤湘同志那种“始终立足于改革,从实际出发,大胆创  相似文献   

11.
<正> 全国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组织广播电视部、文化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了一九八五年全国儿童广播剧“金猴奖”评奖活动。黑龙江省广播电台录制的《起飞的小鹤》(以下简称《鹤》剧),荣获金牌一等奖。《鹤》剧的获奖,固然是编剧、导演、演员、作曲、乐队指挥和演奏、音响效果、录音、剪辑等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人们不能否认正是编剧李景宽同志为《鹤》剧的录制,首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写出了好剧本。本文想就获奖儿童广播剧《起飞的小鹤》的剧本,谈谈个人阅读后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2.
《赛金花》是夏衍的第一个多幕剧,也是他所创作的剧本中遭受磨难最多、最复杂的一剧。自从一九三六年发表以来,四十余年,或毁或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公论,遂使《赛金花》一剧的评价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难点之一。夏衍在《历史与讽喻》一文中,把他写作《赛金花》一剧的意图和盘托出。他说:“去年深秋,我在北国的一个危城里面困处了两个月之久,在当时的那种急迫惶遽,可也点缀了  相似文献   

13.
<正> 《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统一的产物,是我们党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体现。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可以说,“实事求是”也是《文选》的出发点、根本点。它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文选》。  相似文献   

14.
<正> 任何历史都具有当代性,所有古人的复出都必须接受当代思想的重审与当代艺术的再塑。电视剧《唐明皇》遵循并体现了这一点。《唐》剧,以纵横捭阖的历史画面,古典现实主义的发现方法,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唐中兴”与“安史之乱”。它以丰富的史料,众多的人物,再现出历史的真实,使观众如入古境如会古人。更可贵的是《唐》剧在再现历史真实的同时,表现出当代最新的精神思想——入学思想。一“人学”是当今世界最新也最有吸引力的一种思想学说。自一九八八年苏联召开第一次世界性的“人学问题”研讨会以来,“人学”被正式列入世界新思想的行列。“人学”一经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围绕历史创造者问题展开了讨论。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载《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两个命题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只讲英雄创造历史固然不对,提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一、《易、讼》浅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毁坏旧的制度,促生新的制度。向王朝终因严冬阻碍生产力而不得不告溃崩,取而代之的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彻西同王朝。从此,中国步入了封建社会。《易》产生的时代,在我其他的著述中,已有较为详明的叙说,专家们也较为一致地认为它是西周初年构建循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本文将从《易、讼》的粗浅分析中,窥探我国古代法制建立的初始阶段的几个问题,以此就教于大方之家。《易》第五卦为“需”,乾下坎上;《易》第六卦为州队,与“需”相反对,坎下乾上。《序卦传》云:“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期《语文学习》刊载潘大白同志《“善”读书》一文,其中“善鉴取”一节提出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解释问题。作者在罗列了《语文》、《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古文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文选》等五种注文后说,“总上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一、杨献珍同志给孟一川同志的信一川同志: 四月十二日《光明日报》第三版胡绳同志写的《致友人书》,希望你看一下。特别是该文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段,讲“历史研究者需要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几段文章是指研究历史的人说的。把“历史”换成“文艺”,我觉得这几段话也完全适用于研究文艺的人。胡绳同志说,历史研  相似文献   

19.
正吴伟斌同志是南京师范大学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和孙望先生70年代的第一届研究生,严师出高徒,在两位先生的教诲下,辛勤耕耘的吴伟斌同志成绩斐然。在诸多的学术期刊上,年年都能看到他一篇又一篇的新作问世。出版于2008年的《元稹评传》、《元稹考论》,更是颇得学界好评的两部杰作,我曾应邀为此两书作序。近日,吴伟斌同志的又一部大规模著作《新编元稹集》已经完成,即将问世。这是一部唐代文学领域元稹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还》剧以历史为题材但却不尊重历史,使得观众特别是小观从对历史认识出现偏差。同时,《还》剧对小观从性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