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的整体性大调整培育了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需求影响和拉动了教育市场的形成,教育与就业同期同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轨道。而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上占有立身之地,求得稳定,求得发展,只有紧紧依靠学校所在地的人民政...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回顾我们高州农校的办学历程,我们的答案就是技能立教,就业兴校。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职校生就业难已成为越来越严峻的社会现实。毕业生能否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认清当前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转变就业观念,对促进职校生顺利就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与如何转变就业观念谈几点看法。一、认清当前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多带有趋势性的变化,在进行就业指导中应帮助学生认清这些变化,以便找准就业方向,抓住就业机遇。概括地说,当今就业市场变化趋势有“五增、…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就业市场建设质量与学校就业工作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明 《教育科学》2003,19(5):46-49
本文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于市场运作轨道,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审视了师范生就业市场,并就产品策略、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行销战术三个方面对普通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运作做了具体阐述,为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问。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使高校必须以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式来研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通高师院校应从产品策略、目标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毕业生行销战术三个方面采取恰当的方法,使毕业生占领就业市场,从而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校作为就业工作的主体单位,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开创性地作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是否贴近市场,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及用工制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学校而言一定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市场的形成,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逐步被“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代替。使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就业市场的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走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和劳动力市场化步伐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各行业或专业就业需要极不平衡,非专业对口就业和创业逐年增多,这与现行的教学机制产生了无法回避的矛盾,而且呈加剧趋势。因此,建立起柔性的、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机制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应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使职业学校的办学能更好地满足求学的要求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建立了“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为此,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除了依靠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外,还要发挥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由学校与各级政府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就业单位。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学校如何指导毕业生就业,毕业生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拓宽毕…  相似文献   

11.
引入市场营销理论 创新高校就业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形势下迈向市场化,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及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市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就业市场化的新形势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有新认识、新观念、新举措,要用市场的机制和眼光、用改革和发展的思维来解决就业问题,要树立“以销定产、以销促管”的新理念,将高校就业工作提高到“市场营销”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高等教育是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旅游产业对人才的评价尺度,既决定着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也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旅游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路子,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学校必须围绕学生就业组织教育与教学。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道德为灵魂、以才能为根本、以就业为保障,努力为工农子弟搭建就业金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至今,高校的就业工作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办理学生毕业分配手续的管理部门,到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提供就业信息的服务部门,可以说,随着“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逐渐形成,“市场“的概念正在越来越深地浸入到高校就业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5.
办学就要有学生。然而,在就业改革、大学扩招、普高升温对中职招生形成较大冲击的今天.没有良好的就业机制.哪来旺盛的生源?没有旺盛的生源.又谈何发展?我校直面2003年生源急剧萎缩的严峻现实,果断重组了以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招生就业办公室,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推荐就业.与每一位入学新生签订就业协议.以“出口”带动“入口”。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引导办学、以办学服务社会;以就业带动招生、以招生促进发展”不动摇.干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强化就业服务 创新就业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强化就业服务,创新就业局面,学校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坚持为行业服务,广开就业市场学校地处西安闫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原隶属空军装备部,2001年交由陕西省教育厅管理。近  相似文献   

17.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就业质量的提高。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市场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各不相同。为了使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市场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各司其职,建议政府部门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府调控、细化就业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完善督查评估;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加强沟通协作、强化主体意识和扩大人才需求;就业市场要加强市场建设、引入营销理论、提高运行效率和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中专校面临的形势1.学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市场的变化和调整决定着职教的变化和调整。当前中专校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是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的。①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加快,造成高学历在就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中专毕业生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加上受管理体制改革、现代科技发展、加人WTO等因素影响,中专生就业市场相对萎缩,毕业生就业困难。②驱动模式的变化:学校由进口的供给驱动转变为出口的…  相似文献   

19.
《青海教育》2008,(9):22-22
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8279名,就业学生8108名,就业率达到97.9%。其中省内就业4804人,占就业总数的59%;省外就业3304名,占就业总数的41%。省内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西宁市和海西州(在西宁地区就业3439人,在海西州就业486人),两地共就业3925名,占省内就业总数的82%;省外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等省市。目前部分职业学校的就业推荐工作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赵阳 《考试周刊》2011,(77):214-214
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毕业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前如何提高技工学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特点,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高就业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还关系到未来技工学校毕业生顺利快速适应社会环境,更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