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科学及技术成为现代文化核心的今天,人们也看到了科学及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弊病。如何才能按人们的愿望更成功地驾驭科学及技术,使之造福人类,促使人们对以科学及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的反思,提升到进入意识形态的理论层次,并展开讨论。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科学进行反思,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思考,在世界文化大碰撞中,中国的文化将为人类文化的走向作出什么贡献。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鸥  赵长林 《教育研究》2004,25(6):72-76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学是否是意识形态的争论直至今天一直在继续,且难有定论。对其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文学意识形态论并非是无本之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单纯把文学看作是意识形态的看法是不可取的,但不可否认,文学又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技术的区分表现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跃迁,技术作为介入主客关系间物质实践的理性方式.其本质在于它与自然和社会所处的区域性的世界图案及条件性的有效制约,技术统治论的核心观念混淆了科学理性与技术行为质的区分,并割裂了二者与人文精神的有效联系,从而陷入政治性意识形态幻象的错乱之中。  相似文献   

5.
厘清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是开展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特拉西最早明确提出并正式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阐释;曼海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结构主义者等对意识形态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认识中,科学历来就与验证、理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中立的特性。然而,在知识社会学的视域中,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本文即以这一论断为预设前提,着力分析中国古代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路径与范型不仅是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其根源亦在于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对于知识的控制和规约,而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不仅成为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由这种控制导致了自身的形态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于面临巨大国际挑战、压力和机遇的当代中国,深入研究变革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无疑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形成了意识形态和科学关系发展史的分水岭,实现了意识形态作为否定性范畴和描述性概念的辩证统一。在提倡和弘扬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并贯彻学术争鸣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度性,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几乎都对意识形态持批判立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科学技术为意识形态。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阿尔都塞主张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论。阿尔都塞的观点既有澄清概念、克服泛意识形态论、一定意义上肯定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的合理性,又有割裂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联系、否认两者都具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其科学性或学术性和人文性双重维度上饱受质疑,这不仅仅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真的误读,同时也是由于教材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文精神的严重忽视和宣传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论断、轻论证所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首先建立了科学的人学理论,进而带来了人文精神的划时代的变革。基于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首先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自觉统一和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产生、泛起与传播已是不争的实事。如何科学把握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抵制、拒绝和全盘接受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科学理解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涵义和特征,分析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脉络,批判吸收其有益部分并构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2.
杨林 《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19-120
马克思主义不容置辩地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不断地遭受着挑战,而且其地位的弱化程度也与日俱增。高校大学生作为与时代潮流和先锋文化最早和最近的亲受者,自然容易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的侵害。因此,加强我国高校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载体,课程知识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即课程结构,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意识形态观念:作为一种表象,意识形态往往借助课程结构表征课程所隐藏的寓意,以体现权力集团的政治世界观、政治信念、政治意识,同时反映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在表达形式上,意识形态具有隐蔽性,总是借助一定的载体,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鲍德里亚认为,生产性社会和消费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消费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只是消费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消费社会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在后现代拟像世界,由于符号与真实脱离关系,消费意识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如同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置换成符号而继续沿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一样,对后现代的分析,鲍德里亚不过是又将符号置换成了拟像,其前后的认知模式和分析策略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在宣布意识形态消失的同时又走进了意识形态的牢笼。  相似文献   

15.
“主体”是贯穿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线索,对主体哲学的意识形态性进行批判是阿尔都塞哲学的主要发力点.在对“主体”概念进行的批判中,阿尔都塞深刻地揭露了近代西方主体哲学所存在的虚幻性、抽象性,以及对人造成的压迫性.但另一方面,阿尔都塞的批判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正确地辨明其批判的局限之处,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主体概念及历史唯物主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界定有一个过程,真正科学的界定只有一次,即中共"十二大",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三次科学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都具有观念的特征,两者在形式、内容与功能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本质上,乌托邦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乌托邦具有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能力,它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意识形态则往往以维护当前的社会存在为目的。混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阻碍着人们对于乌托邦的正确理解。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现实标准和价值标准来区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观、教育观、课程观是科学课程范式的基本内核,它们的演进构成了科学课程嬗变的深层原因。据此,可以将科学课程发展的基本历程划分为“合法化”、“活动化”、“结构化”和“综合化”四个阶段。这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和分析不同时期科学课程所隐含的科学观、目的观、形态观、习得观,进而明确科学课程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西方科学教育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19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教育史的考察首先,评介了早期对科学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斯宾塞,赫胥黎,赖斯和艾略特等人的科学教育思想。其次,对小学科学教育中出现的三种科学课程与教学模式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考察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科技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映射到教育上来人们也就愈发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反观我国的科学教育现状,却又与当今的科技发展态势以及人们对科学教育重视的初衷是那么的不协调。究其原因何在呢?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本文拟从纵向上反思我国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