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莹 《今传媒》2022,30(2):74-77
书籍本身就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特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人的精神食粮,而书籍自身的设计也能够从外观上给人以美的体验。对此,本文以书籍设计为切入点,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书籍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并探讨书籍自身的审美特征,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由理念是书籍版式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设计者打破传统模式化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以书籍内容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审美特征为主体,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设计出的作品既要个性鲜明、形式新颖,同时也要符合书籍产品市场营销的需要。因此,自由化的设计理念是保证书籍广泛传播的重要手段。笔者全面探讨了书籍版式设计自由理念的内涵、内容、方法与技巧等,从而使本文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纸质书籍设计中的趣味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人求新、求异、求趣的审美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书籍设计艺术的时代特征、人们的审美变化与读者的阅读需求,总结了趣味性现代书籍设计的内涵、形式、思维以及表现手法和设计原则,将意趣、情趣、稚趣、妙趣、雅趣等趣味性综合纳入书籍设计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审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调遣和借鉴任何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来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感,有非常宽广的形象构成领域和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空间。优秀的装帧设计播散出美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精神享受。体现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审美的文化特征书籍装帧是书籍“全部内涵”的缩影,体现着书籍的精神气质。它由最初的“装订成册”发展成为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书籍艺术。体现书籍的内容是发展书籍装帧的初衷,书籍装帧为书籍的内容服务,这种与生俱来的从属性是书籍装帧艺术创意思维和塑造艺术形象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依据。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广泛共识的明确而有指向性的原则。任何脱离书籍内容所进行的装帧设计,都不能称其为书籍艺术。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的灵魂,以特定书籍的思想内容为依据、体现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艺术审美功能重要的文化特征。塑造美的形象是书籍装帧审美的艺术特征书籍装帧以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并用美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的审美意识。艺术形象的产生正如高尔基所讲“美(艺术品或其他制造品)是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象。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理性和知觉、思想和情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郦渊书籍艺术的创造,贯穿其始终的审美构想-气韵,即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书卷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一般列入雅文化的范畴;而它作为书籍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属性,有其独特的内涵。书的文化意蕴书籍艺术的整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6.
张杨  李鹏斌 《编辑之友》2018,(8):100-103
仿古书籍装帧设计因其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在现实中大量运用,其设计与渊源大致有几种形式:或完全以古代书籍样式和纸质类型进行装订,或借用线装面貌样式而采用现代的纸张、剪裁和字体,或采用古代书籍的元素符号和表现形态,或成为装饰性的物件.其中所追求的审美意蕴是经典书籍装帧样式所具有的恒常价值,古代书籍装帧审美的现代运用,还包括当下书籍装帧设计审美求新的需要.仿古书籍装帧的艺术形式及其形式美的法则、艺术美的规律是客体存在,内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意蕴是设计得到普遍认可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书籍设计中虚空间的审美性和功能性,探讨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各要素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从而确立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将虚空间艺术创新应用于书籍设计,有利于创作出更多样化、人性化,更具视觉效果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一本设计精良的书籍除了表现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要在使用上翻阅轻松,阅读流畅,从审美的各个方面愉悦读者的视觉和触觉。在过去一些狭隘的设计理念中,认为书籍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只是封面而已,而对于书籍设计组成部分之一的翻阅设计却成了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所以进行翻阅设计是为了一本书能够秩序流畅地被阅读,为  相似文献   

9.
高鑫玺 《编辑之友》2010,(9):103-104
书籍设计的视觉审美是图书出版领域与设计艺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兼具传播和审美意义的活动,以美感的视觉形式与图书中具有阐释性和说明性的内容信息相结合,以更广阔的视觉空间作用于受众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图书传媒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书籍设计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书籍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注重它的审美价值.如何创造出既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风尚的设计,是书籍设计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涛 《编辑之友》2016,(3):101-105
书籍是承载知识、思想、信息等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在不同时代,书籍被赋予了不同形态,是当时的文化背景、科技水平、社会状况、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反映.书籍设计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全球化浪潮下的冲突与融合逐渐加强,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文章探究了当代艺术环境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形态,阐述了实现书籍形态设计创新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敬威 《出版广角》2015,(9):86-87
书籍装帧设计贯穿书籍从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书籍从思想到具象化实物的实现过程.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基本的书籍开本、封面、字体、版面等很多方面,蕴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设计手法,对书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影响.但现在的书籍装帧设计存在明显的同类化现象,导致文化底蕴缺失.本文以书籍装帧设计的各个元素为讨论的基础,分析如何在重要的设计元素中体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林楷 《现代出版》2015,(2):77-78
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往往强调内容为王,容易忽视装帧设计对整个书籍价值传递层面的影响。一本书除了传递文化信息与知识内涵外,还应该具有愉悦人的感官等重要价值,这也就要求传统书籍需要丰富以文字信息传递为主旨的出版方向,将书籍本身对审美的价值思考、对社会的深层次考量提升到一个更加瞩目的层面。诚然,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书籍本身需要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其设计也应该遵循诗意的表达。可以说,书籍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理念都孕育在我国的审美文化、古诗典籍、艺术遗产之中,也同  相似文献   

14.
莫克 《编辑之友》2012,(4):115-116
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气韵”“神似”笔墨意趣能融入到现代科技装帧设计之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专业性、严谨性和时代感是科技图书装帧设计形式语言的基本要素.但科技类图书装帧艺术设计,并非远离民族文化内涵及传统的形式语言.对科技类装帧设计民族语言的研究,成为重新衡量新的书籍审美的价值标准.本文以《人口学》一书的装帧设计实例来佐证这一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编辑之友》2010,(11):83-84
书籍之美,体现在其从整体的编排设计、纸张材料的运用及整体书籍的印刷及装订上.凡是一本好看的书,其以上三者的关系一定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由此可见,设计、材料和印装的完美结合,是书籍之美的三大重要构成因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郑剑 《出版广角》2015,(8):74-75
旅游书籍的出版是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一本好的旅游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而且对推广区域旅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旅游书籍的编辑出版而言,要设计出版一部好的旅游书籍,首先要理清它的设计要素,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次,要发掘旅游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要使读者对各种书籍产生兴趣,吸引他们阅读,除了在书籍内容的编写上,要适合不同读者阅读需求的特点外,其中书籍的装帧设计是否美观,是否适合不同读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少儿读物的装帧设计,这点恐怕尤为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8.
康帆 《出版科学》2012,20(1):33-37
考究的书籍印刷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埋怨一本书设计不美时,常常把问题简单地归结到版式的设计上。其实,很多时候设计不精彩不是设计得不好,而是设计者忽视了材料设计与印刷工艺的重要性,以及材料设计意识薄弱造成一些书籍的劣质与平庸。本文从材料语言角度谈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传统装饰图案是现代设计宝贵的资源库,其不但具有深层的精神内涵,并且显示出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的蒙古族传统图案运用于蒙文书籍设计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韵味,满足人们的回归意识和寻根情节等文化心理需求和精神审美需求。作为文化传播最为持久的一种载体,书籍与书籍设计应该承担起民族文化的传承重任,让民族文化延续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中。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阅读日益走红的今天,传统纸质图书通过五感之美传递出的魅力仍不可阻挡。现代书籍设计五感之美,是将人的各种感觉融入书籍设计的审美范畴,突破了原有对视觉审美的局限,开阔了现代书籍设计的设计思维与材质的应用。本文将剖析人们对书籍设计五感之美,更深层次解读以人为本的书籍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