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棂 《教师博览》2007,(10):16-18
1906年的预备立宪以及1907年的《钦定宪法大纲》,拉开了中国百年宪政之幕。而此后每隔20年都出现一个变化,我们姑且称之为拐点。也许,这只是巧合。百年前陈寅恪有诗曰:"遥望长安花雾隔,百年谁覆烂柯棋。"历史是一盘棋局,要看清其变化,我们也许该从那些重要的"拐点"入手。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陋室铭》一文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分析为类比,意即类比推理。笔者对此颇有疑义。  相似文献   

3.
杜牧的《阿房官赋》被誉为“千古一赋”,中奇巧新颖的比喻尤为后人称道。其中有段话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里的修辞手法,一般被认为是比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屈原列传》中有一个楚怀王,《项羽本纪》中也有一个楚怀王。有人问:他们是一个人吗?  相似文献   

5.
张春媛 《家教指南》2006,(12):59-60
在2005年第三期的《读者》上刊登了题为“扭曲的母亲”这样一篇文章,读后心里觉得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6.
《今日中学生》2011,(1):71-72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勉励人们直面困难的良言。那么,一剂笑话能否缓解压力,有益身体健康呢?美国洛玛连达大学的李·伯克同意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这是爱吗?     
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你总是冷漠地说:“不要让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要继续努力!” 当我对着镜子自我欣赏的时候,你总是不屑地说:“一天就知道臭美。不如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相似文献   

8.
案例 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时,许多学生认为1927年12月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共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共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1927年11月彭湃在海陆丰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是在海、陆丰地区兴起的,主要的领导人是彭湃。彭湃,广州海陆丰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开始在广州海丰县城从事农民运动,他满腔热忱地在农村宣传革命道理。1923年11月,海陆丰总农会成立,当时拥有10万会员,形成一股暴风骤雨般的力量,向土豪劣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彭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24年至1925年他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副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农  相似文献   

10.
对清末“新政”,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现行教材,将其放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节中来讲述,不同于原教材将“新政”与“预备立宪”、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事件同列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革命形势,直接、准确地说明了“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那么,清末“新政”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呢?仅就教材的表述来解答,学生显然不能信服;单从“新政”始于1901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时间差来理解,也不够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1.
坐于电脑前,好友突然向我发来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贾君鹏?!”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是张颖啊! 天啊!这是怎么了。我打开百度一搜,有关此条目竟达二十多页。噢,原来这是一句迅速串红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见过我的母亲,爸爸说她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我经常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很甜很甜……  相似文献   

13.
解泽国 《学语文》2002,(1):23-23
关于鲁迅名作《故乡》中青年杨二嫂的形象,众教参的有关分析基本上都认定她是一个被侮辱的对象,我认为这种分析值得商榷。 一、“豆腐西施”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号吗? 如果杨二嫂年轻貌美且“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就断定她是招徕生意的广告,因而认定“豆腐西施”带有侮辱的意思,未免失之肤浅。少妇杨二嫂“终日坐着”,说明她家境富裕,养尊处优,悠闲无事;她“擦着白粉”,说明她作为少妇天然爱美,适当打扮而已,决不是为了招徕生意。她的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流沙河,《西游记》中说是“大水狂澜,浑波涌浪”。河的宽度也“足有八百里”。更为可怕的是,流沙河是“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相似文献   

15.
黄晓兵 《学语文》2003,(3):46-46
初中语文第一册袁行霈先生《〈咏柳〉赏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中也不多见。”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这句话有语  相似文献   

16.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18.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9.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选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各版本阐述主旨都采用沈从文的说法,认为“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沈从文在小说中虽极力把边城的自然环境描绘得山清水秀,把风俗民情描写得淳朴浑厚,把人物描写得善良美好,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在这个风景如画、人情美好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  相似文献   

20.
杨大军 《语文知识》2005,(10):20-20
近日偶翻1996年第5期《书》,上面刊登了名作家梁晓声的《男人的嫉妒》一.其中有这么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