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8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万豪酒店遭遇恐怖炸弹袭击。各路媒体记倾城而出,直扑爆炸现场。作为新华社驻雅加达分社的摄影记.我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由于事件突然,现场混乱,以至于现场的摄影记很多激动不已。第一次采访重大爆炸新闻的法新社摄影记巴勇说:“我太兴奋、太紧张了.这摩托车头盔戴了一天居然忘了。”现场面对“热新闻”的摄影记并非人人有所收获.例如美国自由摄影师理查,因未能在现场拍到令自己满意的好照片而十分懊丧。  相似文献   

2.
盖旭辉 《军事记者》2001,(11):28-28
我是一名部队的摄影工作者。从事摄影工作以来,努力拍摄歌颂党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反映当代军人风貌、有时代特色的摄影作品。实践中,我自觉坚持深入部队体验火热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全军部队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广泛开展了“赞颂党的业绩,强化军魂意识”理想信念教育,我来到沈阳军区某摩步旅。这是一支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暴风雨部队”和“旋风部队”的革命英雄群体,它先后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大兴安岭扑火”、“98松嫩抗洪”等急难险重任务,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受到党和人民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3.
从1963年在军报刊登第一篇稿件算起,已有33个年头了。昨天的新闻生涯虽已成为历史,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军报对我的一片情意……1984年11月6日,一则“干事王孝摄影作品获国际奖”的消息刊登在解放军报一版上。文中写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摄影竞赛中,北京军区宣传部干事王孝的彩色作品(科尔沁草原)获奖。这是此次摄影竞赛中,我军唯一的获奖作品。……望着照片上那清凌凌的河水、绿莹莹的草原、蓝蓝的天空和膘肥体壮、自由自在的马群,使我情不自禁又回到那些难忘的日子:我冒着夏日的骄阳,在草原上连续奔波了7天…  相似文献   

4.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伴随着他:200多幅发表在《解放军画报》等各类报刊上的摄影作品;空军“92护士一日”摄影抓拍赛金牌;解放军摄影函授学校兼职教员—…·提到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我搞摄影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而是因为我热爱这光与影的艺术”。1990年,他投身于绿色的军营,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月,他把津贴费全部买了胶卷和药粉,又从班长那里借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了他的苦苦追寻。白天,他去抓拍新闻,晚上,就躲进自己用帐篷搭起的“暗室”里冲卷。在拍了7卷“废片”之后,他的作品终于见报了。望着样报,面对着战友们的…  相似文献   

5.
《摄影世界》、《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同属于摄影类杂志,对于色彩的准确性要求都极高,而其承印商同为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影天)。在这些“相同点”下,亦存在一个相同的原因,让我们去一究竟。  相似文献   

6.
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张照片是我和家人逛庙会时拍的。看到精巧别致的泥娃.“买两个。”我忙说。“这孩子,要说请。”奶奶忙打断了我的话。仔细观察这些泥娃娃觉得奶奶的话是有道理的,人们真正“请”的是那些泥娃娃所传达的美好寓意。  相似文献   

7.
1986年6月,我接受解放军报的任务,乘吉普车去西藏采访,并试用图文配合的“摄影日记”的形式报道新闻,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66天中,我行程万里,共向编辑部发稿14篇,见报11篇。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的非常有益的尝试。《摄影日记》这种形式,要求所拍的图片与所写的日记体文字相互作用,结为一体,达到契合。这和一般的文字配图片的新闻报道是不同的。《摄影日记》作为一种新闻样式,重  相似文献   

8.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9.
“神六飞天”,举国瞩目。《南方日报》派出一支由6人组成的一线采访突击队.其中包括我和另一位摄影记莫伟浓。由于我没有正式的采访证,也就意味着这一次要在劣境中“作战”。  相似文献   

10.
当获悉“棉农抢栽摇钱树”这组我拍摄的照片获得新疆新闻摄影作品一等奖时,使我深受鼓舞,也促使我从中深思新闻摄影该走的一条新路子。 新闻摄影,作为迅速快捷、形象引人的独立兵  相似文献   

11.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12.
我刚刚涉足摄影领域之初,一位摄影界的权威人士在看一幅拍虚了的照片时说:“摄影,第一重要的是拍实!”  相似文献   

13.
适应“读图时代”的文化需求,报道摄影、纪实摄影、文学摄影等体裁各显神通。但广东清远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潘伟在《清远日报》周末版上开设的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却令新闻界、摄影界眼前一亮,不少专家认为它是摄影“新品种”。从2000年2月开办至今,“民间一瞥”固定版面,每周一期,已刊登250多期,先后获全国、全省“报纸副刊优秀专栏奖”,国内的10多家大众媒体或摄影专业媒体先后推介这一栏目及作品。对潘伟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这一新体裁进行总结与探讨,是一件很有意义,但也是件颇有难度的事。本文仅从图文关系上。对这一新的体裁作一分析,算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3月16日,我在一家“打假公司”采访。一位公司职员告诉我,明天他们就有一次打假行动。 我兴奋起来:“我们能跟你们一起去吗?”“行呵,不过我们的车坐不下了,你们能自己出车吗?”“我马上联系试试,可是去哪儿呢?”“这个暂时保密,你们明天先来公司吧。” 第二天,报社派的“桑塔纳”拉着我和一位摄影  相似文献   

15.
从“图片回顾展”到“现场直播”新闻摄影时效的飞速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已经是手提两只“鸡”(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揣着一只“猫”(调置解调器英文monden),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原来传统的胶片摄影,远程事件性新闻采访从拍摄到冲洗胶卷、扩印出照片再发特快专递,到了报社已经落后文字报道好几天了,新闻照片见报与读者见面,最多算是个“图片回顾展”。新闻摄影数字化是分步走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兴起对底片进行扫描,产生电子图像后,利用笔记本电脑连通电话线进行传真的技术。这一时期摄…  相似文献   

16.
重视,才能飞起来──总编辑抓新闻摄影工作管见张炳生作为报纸决策人的“老总”,怎样使“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思想真正落实到版面上,这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根本在于“老总”对新闻摄影工作和摄影记者队伍重视起来。这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  相似文献   

17.
潘廷祥 《新闻三昧》2004,(12):44-45
“如果没有摄影,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忍受病痛的折磨;正是因为有了摄影,使我忘记了疾病,忘记了自己是一名绝症患。我希望自己创造奇迹,不仅是战胜病魔,而且还要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8.
储永志 《军事记者》2002,(11):48-48
我是南京军区驻闽某部一名基层摄影干事。屈指算来,我从事军事摄影报道工作已逾6个年头,先后有500多幅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法制日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6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各类影赛中获奖。这一切得益于我能充分运用自身相对优势,独辟蹊径抓“活鱼”的招数。作为一名基层军事报道员,同全军、战区记者在“武器装备”、活动范围、新闻源等方面的优势是无法比拟,但我们也拥有专业记者的相对优势。我们身处基层连队,每天面对一线战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深深地植根在我们脑海,对他们的姓名、爱好、年龄、特长我…  相似文献   

19.
1990年8月,我国新闻界在经过长期实践和探讨后,在银川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报社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就“图文并重”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这是我国新闻摄影理论的一大突破,也是我国新闻摄影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图文并重”的认识产生于实践,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完善并发展。四年来,我国新闻摄影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图文并重”符合新闻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受到报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图文并重”,使报纸这一新闻载体插上了强劲的一“翼”,在面临电视新闻的冲击中增强了竞争实力,显示出了强…  相似文献   

20.
赵应繁 《新闻前哨》2006,(10):77-78
我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也是“影像点评”的忠实读。我认为“影像点评”是成功的,其三个鲜明的特点,深受广大读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