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观,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新技术革命的国际背景,相对于中国十分落后的科技水平,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观,既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也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教学技术对高等学校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技术可以分为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从理论上分析教学技术的使用有利行高等学校效率的提高。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技术对效率促进作用大。今后要采取措施,提高工具技术的利用率,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由中美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转向引发了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新思考,从自然科学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其科学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教育技术实验中的“技术”进行了科学的理解,结合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层次体系提出了教育技术实验科学化的途镌。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使用活动,构造了新的教学环境,生成了新的教学关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的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和使用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蕴含在信息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中技术使用具有体现方式(学习者身体的延伸)、解释方式(学习者语言的拓展)、背景方式(学习者认知的场域)和他者方式(学习者交流的对象)。技术使用者需要在知识层面分析深度融合中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在价值层面阐释在深度融合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做什么;在伦理层面判断如何在深度融合中更好使用信息技术。为优化技术使用,需要由既定设想到情景应用,促进由预设性使用实现创造性使用;从关注技术实体到变革教学关系,实现由个体性使用到社会性使用;根据教学需要创新信息技术,增加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价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借鉴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审视,依据技术的两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分析教育技术外在价值引发的教育技术应用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低压电力抄表系统现状的分析,结合现代传感技术、总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研究了户用计量仪表数字化方法、总线技术、PSTN网络通讯技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层架构的自动抄表系统,重点介绍了电力抄表系统中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重新定义和探讨教育和技术的关系,从教育和技术的本质出发,剖析了技术的两大方面──硬技术和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教育和技术融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公众技术观及教育技术观对现代科技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但是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鲜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公众对技术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就公众教育技术观而言,更多的人把教育技术看作一种优化教学和促进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最后在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应从公众舆论中汲取养分以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把现象学方法运用在对技术本质的分析中。他回到古希腊寻找技术的源头,认为技术就是存在真理的展现方式。而现代技术促逼着一切,并形成其“座架”本质。惟有以现象学的方法通过思的道路回到事物自身,才能拯救被遮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融合的内涵,在融合方面对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最后就以Web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例,说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进行整合并且应用于远程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一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一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的进步催生了技术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又推动了技术教育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技术教育的发展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顺应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会更加注重学生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整体性分析,以及对技术教育发展的比较,尝试对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电类各专业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电力电子技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它引起各方面的注重。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强有力的基础产业。高等学校必须迎头赶上,做好培养电力电子技术人材的准备,应把“电力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列为电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卢炳惠 《教育学报》2005,1(4):61-64
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但是,技术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作用。从教师的角度看,技术革命、技术威胁、技术无用等观念和教师的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CT的使用以及使用方式;从学校支持的角度看,资金投入、课程安排、职称评定和技术保障在很多时候影响了ICT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政策法规来看,知识产权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数字环境中ICT对信息的利用。要充分开发教学中的技术资源,就有必要对技术的本质和怎样利用技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李春香 《成才之路》2021,(14):124-125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文章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化教学技术对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生态平衡。避免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隔离,扼杀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等关系与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技术观认为,技术的本质是解蔽,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同一性在于形而上学的崛起,主客对立、存在者的凸现及对存在的遗忘均在现代技术中有所表现。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现代科学源出于西方的形而上学,因其与技术的天然渊源,而技术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故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通行的强势语言,结果是现代技术在全球畅通无阻。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无法使人回避技术,不过却有利于澄清人与技术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从架构主义到行为主义的渐变过程,其中贯穿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内容、不同技术水平的认知与实践活动。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直至作出相应完整的定义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从视觉运动到视听教育再到程序教学的演变,从系统技术改造教育技术再到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反映出教育技术从一个运动发展到一个领域和专业的演变过程。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受国外教育技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教育技术界发生了教育技术观念的大转变,从“媒体观”向“系统观”过渡,教育技术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普遍形成。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多媒体教学技术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成熟,它充分借助了互联网技术特点和优势。体育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直观性、科学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With increasing emphasis by policymake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access to technology within schools across the globe. However, recent surve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achers may not be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ir writing instruction in meaningful and effective ways. Variability i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eacher attitudes about technology. This study seeks to understand teach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regarding writing instruction and use of technology. Interviews of 47 middle school teachers revealed that most teachers considered themselves to be technology users who perceived their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to be deficient, yet spent little time on writing instruction in content areas. Teachers indicated that barriers to using technology included that it was too time-consuming; they had limited access; and they perceived access to be a competition. However, teachers revealed that technology was positive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and providing twenty-first-century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acher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ddition to increased access to technology, school divisions should provide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raining and time for reflection so that teacher attitudes that imped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an be positively manipulated to improv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