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读,即读原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写读后感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吃透原文,把握要领,抓住重点。“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二是引,即引述原文。原文是写读后感的基础,写作不能脱离这个基础。引述原文,“引”什么,怎么“引”,这...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好的翻译作品是对原文艺术写生般的生动写照,它能使读者读时有如读原文一样领会其思想内容和风格。本文试从艺术角度对文艺作品翻译特性和翻译技巧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读后感就是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份材料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文章。它是议论文的一种形式,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写读后感,读是基础,下笔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由此悟出道理,引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是什么呢?1、引:引出原文的主要内容或原文的思想观点。这点看似简单,其实较难。读一本书,卷轶浩繁,你要把握重点观点,就必须通读、审读、深读。读之前不要急,先看作品提示、序言、作者自述、  相似文献   

4.
“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读”也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所以,有效地“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策略。那如何将课堂中的“读”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巧妙结合在一起呢?笔者以浙江省特级教师刘晶执教的《我是什么》(人教版二上)一课为例,谈一谈低段阅读教学中指向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的“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改写,是作文训练形式的一种,包括对原文主题的改写、对原文主人公形象的改写、对原文主要内容的改写、对原文叙述顺序的改写以及对原文语言形式的改写等。把一首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现代文,属于对原文语言形式的改写。那么,怎样改写古诗词呢?先请大家看一道作文题。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然后按要求作文。  相似文献   

6.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年级开始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敢于表现自己的“大舞台”。一、介绍要领,引上路。写体会是读书笔记的常见方法。写体会是把读了文章以后的心得写下来,也叫读后感。读后感有其规律可循,先写出自己对一篇文章的总印象、总看法,然后再抓住原文有重点地谈论,做到有“读”有“论”,最后可以提出疑问,加以补充。写好体会,“读”很重要。只有细读原文,研读原文,又能联系实际,有所得、有所感了,方能动笔写。写时,一定要注意适当引用原文(切忌大量抄原文而不“论”),使叙述、议论有机结合,把自己领会…  相似文献   

7.
译者要在完全理解和把握原文各种含义的基础上,与译文读者搭建一个交际平台,利用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读者的了解,构建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由于译者与原文作者所处的语言、文化、地理环境不同,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话语"预设"也就不同,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对译文读者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了解进行语义和语用"预设",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它要求读者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读懂原文。写读后感要从“读”引出“感”,“读”是“感”的来源,是“感”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找准自己和原文中人物、事件的共鸣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做到“读”和“感”一致。如果脱离原文,空泛地去谈感想那就毫无意义了。  相似文献   

9.
[作文指导] 题目精析:这次作文有两个要求:1.写一篇读后感,文章可以是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也可以是最近课外读过的;2.文章的题日可以按要求来拟,也可以根据内容自拟。重点指导:首先要读懂原文。读后的感受和体会都源于原文,而感受和体会是否与原文相符、是否正确,都取决于是否读懂了原文。因此,写读后感之前,一定要把原文读懂、读透,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段落结构、写作特点,以及重点、难点等等。其次,要联系实际。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仔细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外文章拿在手里,非常生疏,就要反复读,读懂,读透。具体说来,一要读懂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就至少知晓三分之一;二要带着文段后的问题读原文,带着问题读原文,尽量在原文中读出答案,至少也要读出答案所涉及的范围及答题的方向。其次,抓住重点。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要快速抓住文章的“纲”,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因为只有抓住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紧紧扣住要点答题,答案才不至于偏离“轨道”,才不至于“答非所问”。怎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纲”呢?一抓…  相似文献   

11.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受体会,它是一种常用的文体,属小型议论文。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后感能将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写读后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好的读后感还可以启迪思想、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明确读和感的关系。读是基础和前因,感是目的和结果,读是感的依据,感是读的升华。读和感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说读后感是开放在原文土壤中的一支思想奇葩,离开了原文的读,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土之花。其次,要安排好读…  相似文献   

12.
一、精读原文把握中心精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精心细读原文。“读”不细,“感”就不深。写读后感之  相似文献   

13.
秦红梅 《海外英语》2012,(16):146-148
励志语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话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比较突出的特征是语言的凝练以及修辞手段的多样化。翻译励志语要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采用交际翻译法,把原文中包含的要旨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以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得到同样程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的感想,用语言文字把这种感想写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也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读后感的结构一般由“述读、发感、结论”三部分组成。“述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作简要概括的复述,并从中引出要议论的观点;“发感”就是从引出的观点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论”就是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归纳要旨。具体说来,读后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在读过《毁树容易种树难》的短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我认为,今年的作文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文短意明、中心突出“读后感”,顾名思义,是有读有感,先读后感、感由原文所发,原文是生发感想的前提和基础。考生写读后感,首先必须阅读原文,以便从中获得正确而又深刻的感受。因此,选择考生易于了解和掌握的原文是至关重要的。对比起来看,去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读<画蛋>有感》,选定供考生阅读的原文近四百字,但文意的中心蕴含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励志语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话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比较突出的特征是语言的凝练以及修辞手段的多样化.翻译励志语要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采用交际翻译法,把原文中包含的要旨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以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得到同样程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思路三分之二的时间 ,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分之一的时间 ,由教师点拨助诵。二、理论指导新编《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 ,必须以新的点拨法教之。点拨法教学 ,即教师三言两语 ,略做启发 ;学生熟读精思 ,期在成诵。“熟读”点拨 ,有“领读”、“通读”、“译读”、“速读”、“竞读”、“标读”等六种。其中关键在“标读” ,即有提示诵读 :先摘取原文字词做板书 ,辅助机械记忆 ,此为词语标读 ;后提炼原文内容做板书 ,促进理解记忆 ,此为文意标读。“精思”点拨有两种 :其一 ,设问背诵。即教师依据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打乱原文顺序 ,从…  相似文献   

18.
译者作为原文和译文的中介 ,要处理好与原文作者、原文及译文读者等几个方面的关系。译者首先要了解原文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及其写作风格 ,这样才能有助于正确解读原文。译者在翻译原文时 ,必须注意译文和原文在字词、句子结构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对等现象 ,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行文传达原文的意义。另一方面 ,译者在翻译时要尽最大可能地忠实传达原文风格 ,压抑乃至隐藏自己的个人风格。在处理和译文读者的关系时 ,要充分考虑读者群的接受能力及其所处的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 ,及由此形成的读者的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19.
于正荣  祁海洲 《物理教师》2004,25(6):2-42,44
近读本刊2004年第2期《天平能平衡吗?》一文,觉得原文提出的问题十分有趣.对原文作者的观点,笔者也表示赞同.不过笔者觉得,原文对问题的讨论不够完整,还存在另外的两种情况需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常有一些感受和想法,把它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要写好读后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认真读懂原文,把握要领。在写读后感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读懂原文,就是要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只有透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才能由此领悟出道理,表明自己的见解。所读的如果是记叙文,就必须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若是说明文,就要了解原文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以及采用的说明方法等;是议论文,就要掌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了解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只有真正把文章读懂,写起来才能抓住重点。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